赵 珂
《魔戒》三部曲的成功让好莱坞再次掀起拍摄古装史诗片的浪潮。作为这股浪潮的一波,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为蓝本的《特洛伊》近日率先亮相。
许多影评人认为这部电影对原著的改编太大了,最明显的就是,原著中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都不见踪影,只剩下一群凡人在那里展开血腥杀戮。但是,看过《特洛伊》的人都说电影比原著更接近现实。比如这场战争的起因,在原著中是为了一位绝世美人,而在电影中,美人只是借口,征服的欲望才是本质。
要征服就要有战争,有战争就会出英雄。《特洛伊》在不到三个小时的电影篇幅中,就塑造了荷马史诗中众多熠熠生辉的英雄形象,和原著一样,《特洛伊》也是一部关于英雄的史诗。
有人说布拉德·皮特扮演的希腊联军将领阿基里斯在影片里只是一个杀人机器,真正的英雄是艾里克·巴纳诠释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也许如此这般理解荷马的原著没有问题,但是在《特洛伊》这部电影中,最光彩夺目的还是阿基里斯,皮特的2000万美元片酬没有白拿。
皮特的阿基里斯可以说是《燃情岁月》中那个豪放不羁的天涯浪子形象的延续。一样的英俊,一样的强壮,一样的桀骜不驯。不同的是,《燃情岁月》中的浪子只想做个隐士,而《特洛伊》中的浪子一心要做万人景仰的大英雄。
阿基里斯是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英雄。他一方面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是希腊联军将士心目中的战神;另一方面,为了心爱的女人又不惜牺牲性命。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赫克托耳。他是一个沉着稳重的城邦守护神,是特洛伊军民心中的定海神针。但却因为溺爱弟弟,而将自己的子民牵入一场滔天兵祸,不能算明智,也有欠公道。
与前面两人相比,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是个容易被忽视的角色。他是这场战争的策划者,也是最后的胜利者。但电影把这个野心勃勃的人勾勒得面目可憎,最后还给他安排了个不得好死的结果。
这三个可称为英雄的人物都不完美。阿基里斯心思单纯,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武力,赢得大家的欢呼,但他的欲望也就到此为止了,他没有吞并邻国、征服他族的那种帝王般的野心,这样的英雄受人喜爱,却成不了风云人物;赫克托耳只想让希腊人知难而退,对于天下苍生而言,这样的英雄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而如阿伽门农这样胸怀着伟大抱负的征服者,其所过之处,又都是一片片焦土白骨。
正是出于这样的历史道德观,《特洛伊》才对这三个人做了不同的处理。那么谁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呢?熟读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这个问题郭靖与铁木真曾经讨论过,最后谁也没说服谁。或许这样的争论将永远继续,永远也不能得出惟一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