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结构中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

2004-04-30 05:22顾建军
人民教育 2004年24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劳动素养

顾建军

技术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出现在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中,并且《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与其他十四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同时由教育部颁布。尽管中小学开设技术类课程在世界各国并不鲜见,但它对我国基础教育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它是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背景下实施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知识增长方式转变而对人才培养目标与素质结构的崭新建构。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新变革,反映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当代科技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新挑战,体现了未来社会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具有通识意义的基础教育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一、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从三年级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j、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劳动与技术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它强调学生通过多种劳动实践和技术活动进行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的操作性学习,形成劳动方面的意识、技能及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则在于帮助学生培养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素养,一方面包括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与文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包括发展学生的信息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性内容,是由国家指导、地方与学校组织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也是每个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经历的课程。

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则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勞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首先是目标上的衔接。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形成基本的技术素养、信息素养为基本目标,而高中技术课程则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信息素养为基本目标,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且有相应的提高;其次是内容上的衔接,教育部通过制订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对课程内容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则在此基础上注意了内容上的适当延伸、拓展和深化,并形成两个相对独立但又互相联系的课程内容上的架构;再次是实施上的衔接,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还是普通高中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均是学生人人必须学习的内容,尽管学习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学习的内容会有所侧重。

二、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

在普通高中技术类课程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目标取向,如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旨的技能教育,以学生形成劳动观念、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技术为主要目的的劳动技术教育,以学会某一职业的相应技能为中心的职业技术教育,甚至还有一些以解决经济贫困为主要动因的技术助学教育等,这些不同的目标定位是与一定的时代特征相适应的,但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本次课程改革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恢弘背景,从普通高中的性质、特点、任务出发,回归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进行目标定位,确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努力使学生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能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对技术的决策,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

当然,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为一个孤立的目标而存在的。在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同时,技术课程同样应当为学生的一般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

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讲究综合、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它以学生的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操作学习这里是指人运用一定的工具对特定的实物对象进行操持和运作的一种学习形式,它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是技术课程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操作程序的把握及操作成果的评价等,获得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对技术过程与方法的领悟和掌握以及对技术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操作学习并不等同于机械的技能训练。它不仅强调“动手做”,而且强调“动脑做”,强调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统一。

操作学习不仅对学生掌握具体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法、发展心智与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动手技能的增强、对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生理和机能的增强与体质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

设计学习是技术课程又一种基本的学习形式,它对年级较高的小学生以及中学生来说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学习形式。设计学习的过程是发现与明确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不断权衡和优化的过程。学生在技术课程中的设计学习往往要经历对技术问题的发现与确认、制订设计方案、制作模型与原型、优化设计方案以及撰写作品说明书等具体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像、怀疑和批判能力,将理念转化为方法、将思路转化成操作方案的能力,比较权衡和交流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技术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都将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

设计学习作为技术课程基本的学习形式,是当今时代发展和技术理念发生变化的结果。在较长时期内,人们基于古典的亚里士多德和狄德罗式的技术定义形成“技术即技能”的认识,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的内涵得到深化和拓展。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更多强调“技术是一个过程”的技术理念,认为技术是一个包括设计、制作及评价的过程。这些新观念使设计不仅成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成为一种学习形式。

四、具有通识教育的性质。

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技术教育几乎渗透所有教育类别,如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等。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是普通中小学校进行的、以技术为学习内容和课程载体的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未来从事某个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其实施方式是较为系统的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特征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高等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则主要是在高等学校的部分理工科专业为主进行的技术教育,其专业技术并不对应于职业或岗位,而是对应于技术领域或技术类别,它强调专业技术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成人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是指在各类成人教育学校进行的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一般以技术项目为基本单位,教育内容注重实用性,教育形式更具有培训特性。

相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中的技术教育都针对特定的人群而言,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更具有一般性、通识性。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一般性和通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教育对象面向所有学生。技术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不管是准备升学的学生,还是准备就业的学生,也不管是准备升入理工农医科的学生,还是备考文科、音、体、美等科的学生,都应该修学这一学习领域。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每个高中学生高中阶段在技术领域必修学分为8个学分,其中信息技术为4个学分,通用技术为4个学分。取得技术领域的8个学分,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

其二,教育内容具有基础性和通用性。普通高中技术领域的课程内容不是职业的和专业化的教育内容,而是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且应用广泛、具有时代特征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对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劳动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热爱劳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