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比亚迪股份董事长)
2003年1月23日,王传福通过旗下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动用2.54亿港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份。
但香港证券行对此却表示质疑,认为该收购存在四大不利因素:汽车业务与比亚迪不相关,收购价格过高,秦川汽车竞争力不足,比亚迪风险增加以及管理层诚信受到怀疑,于是将比亚迪的评级由“买入”改为“沽出”。事实上,到3月的时候,仍然有香港的基金经理打电话给王传福,希望他撤消入主秦川汽车的决定。然而王传福显然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
李小鹏(华能国际董事长)
2003年1月28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签署协议,以现金23.9亿元人民币,购买深能集团增资扩股10%后共计25%的权益,成为深能源集团第二大股东。
在记者眼中文质彬彬的李小鹏曾宣称:“收购是华能国际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是境内、境外,只要有合适的并购对象,都会考虑对其进行收购。”
杨肇基(全兴集团董事长)
2003年春节前在2.7亿元的真金白银由衡平信托成功募集之后,杨肇基和他的18人为代表的全兴高管层终于把集团部分国有股份划到自己名下,并实现管理层以持股67.7%的比例达到了控股全兴集团的目的。
此前,全兴集团的MBO信托计划曾受到投资者的广泛猜疑。对于这一梦想,杨肇基已盼了很久。
孙玉麟(深圳赛格集团董事长)
2003年春节前的第四天,孙玉麟在深圳五洲大酒店和三星康宁(马来西亚)株式会社董事长宋容鲁在股份转让等一系列协议上签字画押。按照协议,三星以每股2.1415元、总价约2.37亿元的价格收购赛格集团原持有的赛格三星14.09%的国有法人股。从而给这次被外界称为“没有悬念的外资购并第一案”画上了句号。
蒋学明(东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2月27日,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与东方控股有限公司签订高速公路经营权转让协议,东方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9亿元人民币收购合(肥)巢(湖)芜(湖)高速公路30年的经营权,并斥资6亿元改造和维修该路。
蒋学明在签字仪式上表示:“东方公司之所以敢把25亿元投入到合巢芜高速公路,是因为看中了安徽的投资环境,对安徽的经济发展和本公司在皖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郭为(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兼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3月2日,神州数码以3300万元价格,成功收购国信北方网络技术发展70%的股权,大举进军电子政务市场。新公司更名为北京神州数码国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为什么进行此次收购?郭为曾轻描淡写地表示:“我们看中的是国信在经过前几年的摔打后,在电子政务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能力的积累。”
杨凯生(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2003年2月28日,高盛公司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收购了价值19.7亿元的不良贷款和房地产资产的组合。收购金额为贷款面值的10%左右,投资回报率大约为20%。
杨凯生有一块与众不同的手表:它的时针运行方向是逆行的。这位52岁的前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有一种“冰棍理论”:“不良资产将随时间的推移加速贬值,因此应当尽可能加快处置的速度,提高不良贷款的回收率。”
卫留成(原中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03年3月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它已与英国天然气国际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6.15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在哈萨克斯坦里海北部项目8.33%的权益。但这项被普遍看好的并购案在不久却发生了变故。5月14日,英国天然气国际有限公司正式通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北里海项目的现有股东已决定行使其优先购买权。
卫留成表示,这项决定是现有股东行使其固有的法律权利,尽管对中海油来说事与愿违,但并不令人感到惊奇。
陈启宇(香港网行政总裁)
2003年3月18日,中华网旗下拥有81%的股份、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香港网发布公告称,以分三期付款、首付14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掌中万维(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陈启宇很乐观:“这是我们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第一步,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我们很高兴能参与发展国内增长迅速的流动数据服务市场。”
葛政(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3月20日,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2.8028743亿元人民币,收购呼和浩特市财政局持有的伊利股份14.33%的社会法人股,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
历史上的金华信托,曾头顶神秘光环,集“资本枭雄”、“江南第一猛庄”的江湖称谓于一身,财技令人惊异。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葛政:“金华信托的发展同葛政的个人能力有密切关系,乱世时能抓住机会,整顿时能提早收手。”
胡茂元(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3年3月26日,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以近3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汽集团仪征汽车有限公司99%的股份。
有人指出:对于制造业来说,上海的成本比内地明显偏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此胡茂元表示,市政府给了公司许多政策优惠,中央政府也相当支持,打了个有趣的比方:“我们在上海发展汽车产业,相当于有了一件大衣,现在想要配的是纽扣,这比只有一粒纽扣,而要找大衣来配相对容易的多。”
白礼西(太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3年4月3日,太极集团再次斥资3.36亿元人民币,收购原重庆市财政局持有的西南药业56.42%的股权,从而成为西南药业的最大股东。
白礼西为太极集团描述了这样一个蓝图:在收购了西南药业后,太极集团在化学制药领域的不足得到弥补,太极集团中西合璧的生产格局正式形成。以后太极股份只负责中成药生产;西南药业主攻西药和生物制药;桐君阁则承担医药流通作用。
郭广昌(复星集团董事长)
2003年的4月9日南钢股份所发布公告,郭广昌通过和南钢集团组建南钢联合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了南钢股份,控股份额超过30%。
郭广昌一不小心就玩出了一个中国股市第一个要约收购案。因为中国股市自开市以来,虽然并购重组不下几百起,但是像郭广昌这样坦白地站出来发布要约收购的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张新生(百联集团董事长)
2003年4月24日,上海市政府为了加快社会商业资源整合步伐,将上海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联合重组为一家超大型的零售集团,合并后产生一家控股公司——百联集团,以尽快形成规模达到500亿元的商业集团。
据说,此次重组是上海市政府的一次突然袭击:4月6日下午,市有关领导召开了一个小范围内的专门会议,直接宣布将4大集团组合成立百联集团,一些委、办的领导和集团负责人却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针对外界有关“在决策程序上不民主和科学”的异议,张新生解释:“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将分散的资源聚集起来,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是市场方法无法完成的。”
方加春(广发证券副董事长兼总裁)
2003年4月24日,广发证券出资2.8亿元控股51%的广发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获批成立,这是广发继锦州证券之后控股的第二家证券公司,此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的集团化运作能力,顺利完成福建省的信托整顿和证券公司重组。
方加春认为:“总体而言,这次重组是众望所归、实现多方共赢和区域优势互补之举。”
马富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4月28日,中石油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公司,联手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收购了赫斯印尼控股公司。整个收购将耗资1.64亿美元,包括部分运营资金,双方各占一半股份。本次收购还包括赫斯公司相关下游项目20%的权益——液化天然气和轻质石脑油加工和销售设施的建设项目。
“中石油的发展和改革历程充分证明,国有企业完全能够发展壮大,能够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能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马富才信心十足地说。
赫尔墨特·苏海文(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
2003年5月12日,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巨资控股挪威航运业“老大”本格森集团,以增强中国内地的液化天然气运输业务。此次环球航运共斥资110亿港币,收购本格森44.3%的股权,是世界航运史最大宗并购案之一。
这桩世界航运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使包玉刚的大女婿赫尔墨特·苏海文重拾旧日辉煌,以近2200万吨位夺回了“世界船王”的宝座。苏海文很爽快地承认:“这一重大收购与我们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有联系。中国内地市场战略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此次收购决定。”
蔡来兴(上实控股董事长)
2003年5月21日,上实控股斥资8.66亿人民币(约合8.17亿港元),向母公司收购上海A股公司——上海实业联合集团56.63%的股份,撤离创业板转而在内地打造医药业务上市旗舰。这也是该公司上市以来为培养核心产业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重组行动。
“上实集团最大优势在于,上海有什么最好的发展机会,上实就投入发展什么,随上海产业重点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蔡来兴的策略颇为实在。
魏新(北大方正集团公司董事长)
2003年5月29日,北大方正集团对苏州市苏钢集团进行全资收购,将在3—5年内对苏钢集团注入27亿元巨资。苏州市最大的一宗国有资产重组得到圆满落实。
做IT的要去大炼钢铁?魏新的解释是因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奥运会、世博会的举办对基础建设的积极带动,“况且中国每年还有2000万吨钢材需要进口”。
马纯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6月9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瑞典沃尔沃卡车公司成立合资的“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公司合资期限为30年注册资金为6亿元,总投资额为16亿元,双方出资比例各为50%。
马纯济比喻自己娶到了一个“健康美丽的新娘”,婚姻就会非常幸福。“健康就是资产质量好、内部运行机制好,美丽就是形象好,产品质量好。”马纯济解释道。
顾雏军(格林柯尔公司董事长)
2003年6月顾雏军斥资2亿元人民币收购合肥美菱的新闻正在热炒的时候,江苏亚星客车集团将亚星客车67%的股份以4.5亿的价格转让给格林柯尔的消息再掀高潮。但这并没有满足顾雏军的胃口,同年7月,格林柯尔旗下的广东科龙电器和杭州西泠集团签署合同,获得了西泠集团70%的股份。而对于无锡小天鹅集团近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将花落谁家的猜疑,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将又是一个近似于标准答案的备选项。其产业整合的欲望已成司马昭之心。
唐万里(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2003年6月26日,就在德隆麾下的新疆屯河将其持有的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51%的股权以5304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湖北威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的第41天,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就放出话来说成功收购了德国仙童多尼尔(Fairchild-Dornier)拥有的728型新款客机制造项目。而就在此次并购的同时,传言又起,德隆再次举起收购大棒,欲购德国电视鼻祖哥兰蒂集团。
王兟(TOM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2003年7月3日,TOM将以每股2.535港元的价格发行约2100万TOM新股,收购华娱电视约64%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王兟表示,在经过一系列共动用逾37亿港币、超过30次的成功并购之后,TOM集团已形成了以互联网、出版、户外、体育推广及娱乐为四大支柱的媒体产业结构。而此次成功收购华娱电视,使TOM向这一平台的搭建成功跨出最后一大步。
赵新先(三九集团总裁)
2003年7月6日,三九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将东亚原来的产品品牌和批号悉数归入三九旗下。三九将借助收购东亚制药后原有的渠道登陆日本医药市场。
东亚制药是日本汉方药制造和销售的老公司,其2002年的税后利润达到3.5亿日元。这次收购,在日本当地引起了强烈震动,包括《读卖新闻》在内的日本各大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披露。赵新先表示:这次尝试对三九来讲,是进军国际市场摸索了20年、交了不少学费后闯出的一条途径,标志着中医药首次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冯钰斌(香港永亨银行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2003年7月7日,香港永亨银行以约53亿港元出价,击败其余3名买家,成功从日本瑞穗集团手上取得浙江第一银行100%的股权。收购价格大大高于市场预期的40—48亿港元。
对于家族式经营的银行,冯钰斌始终有危机感,他表示:“香港贷款增长缓慢,靠银行本身发展困难,浙一的资产质量优良,所以进行这次收购。”
李河军(华睿集团董事长、总裁)
2003年7月20日,华睿集团出资12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黄河上游尼那水电站整体资产的收购。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一宗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的交易。
在媒体面前一向低调的华睿集团,因为此次收购被动地“露出了脸”。由于它和一些省、市的水电合作项目,有些媒体往往把华睿与华能相提并论,被称为国内民营电力行业的“老大”。现年37岁的李河军表现沉稳:“集团将把这次合作作为投身青海省经济建设和西部开发事业的良好开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作风扎实的优势。”
李福成(燕京啤酒董事长)
2003年7月26日,燕京啤酒斥资3.624亿元,受让惠泉啤酒38.15%的国有股股权,成为惠泉啤酒的第一大股东。
李福成称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有分析人士更表示,此举拉开了证券市场上啤酒行业新一轮整合的序幕。
刘存周(哈药集团董事长)
2003年8月7日,哈药集团受让天鹅股份29.8%的股权,成为天鹅股份第一大股东。同时,天鹅股份的原股东——哈尔滨建筑材料工业(集团)公司,回购天鹅股份原有的水泥等资产。
哈药主业是医药,而天鹅股份的主业是水泥,双方的主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了解内情的人却知道,哈药集团此次收购不仅不觉得委屈,而且还偷着乐。为达到在资本市场融资的目的,通过收购国有股股权控制上市公司,得到便宜的“壳”不失为一条捷径。刘存周“骑”鹅登堂。
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2002年8月8日,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621.683万元,以46.217%的股份成为重庆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8月9日,新希望又出资4400万元,整体收购介入华西乳业不足一年的大股东四川国投在华西乳业中的股权,同时,另外三家股东的股权也被新希望收购。新希望持有华西乳业全部股权的53.86%,成为第一大股东。2003年3月26日,刘永好再次发招,以1109万的巨资溢价收购雪兰公司的全部职工股权,并在此基础上对雪兰公司新增3509万元进行增资扩股,从而使新希望持有股权达51%。
刘称霸西南乳业市场几成洪水之势。
陈戌源(上港集箱董事长)
2003年9月6日,上港集箱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耗资23亿收购控股股东——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所属的上海港外高桥港区四期资产。
陈戌源形象地将发展集装箱运输比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支点”。从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规律来看,上海一旦确立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就可依托其航线航班密集的优势形成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加速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在这一进程中,得益的绝不仅仅是上海,而是整个腹地经济。
宁高宁(香港华润(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3年9月7日,山东聊城市政府与香港华润集团进行东阿阿胶集团项目合资,聊城市政府以公司29.62%的国家股和东阿阿胶集团全部净资产,折合约3亿元人民币作为出资,占合资公司49%的股权。华润集团以现金的形式,向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占合资公司51%的股权。
按宁高宁的理念,华润的投资策略是:选择的行业一般市场集中度较差,没有一个行业领导者,没有市场标准和产业方向的代表。其理由是,这样的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整合机会,华润可以借资本优势打破行业自然整合的节奏,快速成为行业垄断者,谋取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回报率,并左右行业发展方向。
施国梁(中化国际董事长)
2003年9月8日,中化国际斥资17.04亿元,向母公司收购化肥业务,完善其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摆脱其单一依靠化工业务的局面。
施国梁表示:收购化肥业务后中化国际将占中国化肥进口的“半壁江山”,公司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化工及农业投入品上中下游一体化供应商之一,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
刘家骧(中国中旅(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3年9月15日,中旅集团与哈尔滨中国旅行社组建了哈尔滨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中旅集团股本占51%,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刘家骧似乎厌倦了此前这种反反复复的“软性”沟通,想尝试一下资本意志的威力。这也是黑龙江省首家旅游企业被国家级旅行社企业集团成功并购。
左延安(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3年9月17日,安凯客车所发出公告称,公司接到安徽安凯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股权转让的致函。该函显示,安凯集团将持有的公司6214万股国家股(占安凯客车股份总额的28.12%)转让给江汽集团。
左延安此举将意味着安徽两大汽车业上市公司——江淮汽车和安凯客车都被纳入江汽集团的麾下。
张锦墙(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9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广东省财政厅与深圳华强合丰公司、深圳华强集团管理层10名自然人签署了一份国有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华强集团91%的股权。
转让完成后,广东省人民政府持有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9%的股权,深圳华强合丰公司持有深圳华强集团45%的股权,深圳华强集团管理层持股46%,其中董事长张锦墙持有11.5%,总经理梁光伟持有9.2%,此次收购完成后,深圳华强管理层通过“曲线MBO”间接控股上市公司。
郝建学(中科健总裁)
2003年10月21日,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深圳科健集团的全部股权被持有者中科院等三家公司转让给南京合纵投资有限公司和成都久盛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南京合纵持有科健集团99%的股权,久盛科技受让1%的股权也托管给南京合纵。
与上一次联想试图收购中科健的风波不同,当初联想试图收购的消息被外界猛炒的时候,郝建学马上站出来辟谣。而这一次,郝建学选择了沉默。
张醒生(亚信控股总裁兼CEO)
2003年10月21日,公司第三任掌门人张醒生大笔一挥,以9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了太平洋软件的两项核心业务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BI(商务智能)。
尽管外界分析人员不客气地认为亚信此举是为了挽救2003年继续亏损的自救行为,但张醒生却并不悲观,认为此次并购能使亚信从一个电信软件提供商演变为一个跨行业软件提供商,是战略性并购。
朱保国(健康元药业集团董事长)
2003年10月,太太药业出资5000万把生产洋参为主的知名品牌——喜悦收归旗下。而在此之前,太太药业已经出资2500万元入驻了东风制药,斥资5000万元参股了大地保险。
目前,朱保国手上攥着10多亿的资金,而如何用好这笔钱则成了公司高层短期内主要的任务。为此,公司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专门负责投资收购,要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不断筛选收购和兼并对象,并且对药品和保健品行业一定要控股。
张扬(国中控股董事局主席)
2003年10月28日名列“资本控制50强”的张扬再次发威,一举将强生集团持有的强生控股法人股3977.2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87%)尽收囊中,成为强生公司第二大股东。
为此张扬付出了1.79亿元的代价,而得到的将是一个切入上海地产、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重要平台。
杜昌焘(乐凯胶片集团公司董事长)
2003年10月29日,柯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正式签署一系列合同,柯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受让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持有的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13%和7%的国有法人股,交易金额达4500万美元。至此,伊士曼柯达公司通过其在中国的2个子公司共持有乐凯股份6840万股国有法人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如果媒体还是把你当作民族产业的一个旗手,能说现在这个旗手倒下了吗?”10月29日下午,当乐凯和柯达合资的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结束后,有记者问杜昌焘。杜昌焘转过身来,挥着手说:“我不是旗手,我只是一个战士!”
严介和(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2003年11月,太平洋建设集团麾下的中山路桥从ST纵横公司第一大股东江苏省技术进出口公司手中一举买下了6720万股国有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18%)。
严介和希望通过此次收购进入机械行业,并以ST纵横为平台整合太平洋建设集团下属的机械类资产。收购完成之后,ST纵横包括董事长在内的7名董事提交辞呈,收购方则当仁不让,一口气推荐了包括严介和在内的3名董事候选人以及2名独立董事候选人。严介和这次是着实领教了“资本说话”的魅力。
庞卓超(嘉利公关公司总经理)
如果仅仅是考虑并购规模,庞卓超的嘉利公关公司一口吞下博能公关绝对算不上什么大手笔。但联想到2002年6月,奥美与西岸的合资也是业内的一大新闻,因而嘉利并购博能开创本土公关公司资本运作之先河的意义就不容忽视了。毕竟,“本土公关公司之间第一并购案”的头衔后面也许正在孕育着一个新时代。对此,就连庞卓超也觉得现在的公关行业至少是进入了前秦时期,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
李嘉诚(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香港首富李嘉诚显然已经没有耐心再等到2004年的春节,就在元旦前夕,李嘉诚迫不及待地给同仁堂送去了高达10亿多人民币的“过年费”。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黄埔公司携1.225亿美元与同仁堂组成“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公司”,新公司总投资额为2.5亿美元,其中同仁堂占51%的股份,和记黄埔占49%的股份。且不用说李嘉诚此举是否砸开了同仁堂这扇“大宅门”,但李嘉诚这一年前大手笔的确算得上同仁堂这几年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