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诚可贵GNP价更高

2004-04-29 00:44程建平
企业文明 2004年10期
关键词:外地人海尔人才

程建平

GDP是一年当中本国(本地)国民和外国人(外地人)在本国或本地所生产的商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追求GDP快速增长,十分必要。

我们反对的是,GDP中渗“泡沫”,引人浮躁;我们防止的是急于求成、急于求热、急于求大、急于求快。为追求GDP,一些地方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名,恢复已经关闭、淘汰的落后小高炉、小钢铁生产;甚至把大中型钢铁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淘汰下来的落后设备引进生产,拾人牙慧。据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中小企业钢铁产量增长近1倍,大大高于大中型企业的增幅,而新增钢产量中有一半以上是小型材、中厚板和线材等,其中不少是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质量低劣的产品,而供不应求的冷轧板、镀锌板、新深板、硅钢片等仍需大量进口。为追求GDP,落后的立窑水泥仍在上马。电解铝行业也已出现产能大于产量、产量大于销量的情况。为了追求GDP,一些地方在不熟悉市场经济规律、不熟悉市场的真正需求的情况下,什么好销搞什么,急功近利,盲目建设,采取“大干快上”的办法建厂房、搞园区,追求产品的热销,结果产品投产之日便成了积压之时。

从美国考察归来的一位朋友说,在GDP与GNP之间,欧美工商界更看重GNP。GNP是一年当中由本国(本地)国民在国内外或市内外新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美国波音公司的GDP够大,而它的GNP更是大得惊人,因为它的2万多种零部件在美国以外的40多个国家生产,波音公司总部只是一个装配企业;瑞典沃尔玛的GDP很起眼,而它的GNP更是力压群芳,遍布世界各地的3000多家沃尔玛连锁店,创造了在世界500强中营业额排名第一的佳绩。在那些跨国公司居多的国家,GDP增大的同时,GNP的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好、效益更高,整个经济正由投资驱动型向技术创新驱动型转变,呈现出实实在在的繁荣。

中国的一些先知先觉者已经把发展重点转向追求GNP。海尔集团把分厂办到了“海尔”的故乡德国。他们把产销触角伸向美国,不仅办起了分厂,还建起了令中国人自豪的海尔路。

GNP与GDP,仅一个字母不同,而所代表的经济内涵却有本质区别。从开放质量看,GDP虽有开放因素,有外国人、外地人前来办厂的因素,而GNP则包含大开放的成果,它不仅包含了“进来”的,还包含了“出去”的,“引进来”诚可贵,“走出去”价更高。从资源开发利用看,GDP多是对本地、本国资源的开发利用,而GNP既包括对本国、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弥足珍贵的是走出去开发利用外国、外地的资源,这对自身资源可持续利用大有裨益。从市场开拓看,GDP虽包含了出口这架“马车”,有开拓世界市场的因素;而GNP则是走出去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开拓市场过程中避免了舍近就远。从人才使用看,GDP虽然有对外国、外地人才的引进应用,而“走出去”的这一块GNP,更多的是“本土化”的人才应用,这种人才应用潜力更大、成本更低,大有可为。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中,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并不太多,更多的是中国的“白领”和“蓝领”在按“老外”的经营理念创造性工作。

中国人有没有本事走出去办厂?海尔等企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与其囿于本地小打小闹地干,何如到国外去干一番大事业?去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也许不占优势,可到亚非拉“第三世界”去发挥优势,英雄就有了用武之地。我们有那么多在世界上领先的产品、技术与人才,赚外国人、外地人的钱来充实自己的“钱袋子”,何乐而不为?在国内、市内站稳脚根,又把眼光盯向国外、市外,利用境外、市外的资源要素发展自己,比起盯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重复建设见长,单纯地追求GDP,不知要强多少倍。

当然,追求GNP需要比追求GDP更高的素质、更新的观念、更大的气魄和胆量,需要有“火眼金睛”般的世界眼光。如今,中国已吸纳了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多数,我们的企业自然要增强发展实力与他们竞争到底。在这同时,也不妨让我们的优势“走出去”,把我们的强项“打出去”,至少我们应该做这方面的打算和准备。否则,在世界级竞争对手面前,我们就只剩吃“最后的晚餐”的份了。

在奔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无论是决策者还是经营者、商品生产者,都需进一步认清市场经济规律和世界性竞争规律,既要追求GDP,更要追求GNP,追求发展的更高境界。

猜你喜欢
外地人海尔人才
人才云
海尔卡奥斯:时代面前,当仁不让
海尔引领直驱洗衣机新趋势:直驱产能迈入千万级
shock of THE NEW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海尔变革
村里的外地人
村里的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