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五月风暴”:一场真正的“文化”大革命

2004-04-29 00:44
全国新书目 2004年11期
关键词:洛朗风暴观点

石 地

洛朗·若弗兰先生在写作《法国的“文化大革命”》这部著作时,法国已有上百种关于五月风暴的文著出版了,但作者并未把写作建立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而是重新采访与运动有关的一切人,上至部长、巴黎警察局长和各组织领袖,下至普通干部、学生、工人,这使得自己的作品具有实录风格,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也剔除了许多关于运动的讹传和错误的记叙。若弗兰先生这种严肃认真的治史态度和把历史学与社会学、社会史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颇值得我国一些惯于综合、热衷于抄来抄去的史学工作者们学习,此其一。

其二,该书的写法也颇新颖:全书按运动的进程分“学生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3编24章124节,均冠有生动鲜明的小标题,循日甚至循小时地记叙。全书正如法国的古老箴言“历史就是一部小说,尤其在法兰西”,在突出文学性的基础上又并未削弱其学术性、专业性,这对于习惯于时间单位模糊且过于理性枯燥的中国历史著作来说,的确值得借鉴。书后附有全面而准确的资料提要,为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指南。

当然,该书并非完美无缺,作者毕竟是资产阶级学者,即使属于左派,其观点和用语并非是不带任何感情的“纯客观”,有些观点是错误的,如对马克思的“青年并不是一个阶级”的理解及托克维尔的唯心的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历史观,尤其是作者对越南共产党的观点明显是错误的。其历史方法论明显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相信读者自会分辨。

还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该书的书名——《1968年5月:法国的“文化大革命》,何以称这场“风暴”为“文化大革命”呢?因为这场“风暴”改变了法国,自1968年5月后,法国人的思维、感觉、谈吐、服饰,或者是对孩子的教育,乃至家庭生活、度假、休闲都与以前不同了。从那以后,法国“人人关心的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权力归谁所有,而是社会的实际改变”。“另外一种生活的要求比另外一种民主政治制度的要求要好得多”。所以说“五月风暴”“在是政治以前已经是文化的”。众所周知,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名曰“文化”,实则完全是政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把法国的“五月风暴”称作“文化大革命”,似乎倒更为贴切。

《法国的“文化大革命”》[法]洛朗·若弗兰著万家星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4 定价:20.00元

猜你喜欢
洛朗风暴观点
论《语言的第七功能:谁杀死了罗兰·巴特》中的多重戏仿
西比琳(一)
比利时天才儿童遭遇择校困境
观点
《风暴中奔跑的树》
玩转脑风暴
可怕的大风暴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