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姓同根 源于周口

2004-04-29 00:44
寻根 2004年3期
关键词:始祖周口伏羲

由中国侨联、中国文联、全国工商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周口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华姓氏文化节将于200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举办。

羲皇故都

周口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南部,辖8县1市1区,国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60万人。周口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周口交通便捷,能源储备充足。长期以来,周口依农兴工,以工促农,形成了以食品、纺织、医药、化工、皮革、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周口是一片投资热土和充满商机之地。周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素有羲皇故都、老子故里、陈楚故地之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龙文化、姓氏文化、道家文化的发源地,是龙的传人寻根谒祖之圣地。

据史书记载,太昊伏羲为中华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大约在6500年前,他率领自己的部落由故乡甘肃成纪(今天水市)沿黄河东下,定居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以其圣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并取各部落图腾的特色,即取鳄之头、蛇之身、鹰之爪、鱼之鳞、虎之眼、鹿之角、鲸之须、蜥之腿、鲨之尾组成了新的图腾——龙。龙是中华民族的族徽,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伏羲定都宛丘,以龙纪官,分理宇内,他作网罟、画八卦、造甲历、养牺牲,去穴巢之居,变茹腥之食,立礼教以导文,造干戈而饰武,奠基了中华远古文明。特别是他定姓氏、制嫁娶的伟大壮举功垂天地,德被万民。

文明肇始

伏羲时代,母系氏族尚存,父系社会初始,群婚、乱婚现象普遍存在,正所谓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严重影响了人类繁衍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伏羲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开始了“定姓、制嫁娶”,实行男女对偶婚的伟大实践,并以俪皮为礼,通媒妁,以正人伦为本。为制嫁娶而先定姓氏,以防止乱婚和近婚。据史书记载,在以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为中心的黄淮区域,被尊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统一了九大部落,奉“龙”为华夏图腾。但让伏羲颇伤脑筋的是,当时部落男女的交媾生育十分混乱,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现代的姓和氏是一个基本相同的概念,而在远古却有着严格区分。在那时,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则称氏。因为当时社会正处于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族属部落既有以女性始祖的血缘为主的,也有以男性始祖为主的。当远古先民们拥有了姓氏后,伏羲开始规范“制嫁娶”:“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就是说,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男女不得通婚,而源于同一男性始祖的男子或女子可以同源于另一女性的女子或男子通婚。当然,不同姓氏的男女,通婚是没有限制的。这就有效地制止了乱伦、乱婚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使远古先民的婚姻实现了从愚昧向文明的跨越。

万姓之源

伏羲开始实践“制嫁娶,正姓氏”。他首先自定为“风”姓。“风”字繁体为“风”,上部意为“天似穹庐”,下部乃一“虫”字,虫即龙也,概言之,“风”所表示的是“天下一条龙也”。接着,伏羲又为当时尚存的母系家族定姓,如:姒、姜、姚、妫、姬等,这些皆带“女”字的姓意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而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他为庶民百姓定氏时使用了灵活、简便的办法。有以居住地的地形景物为氏的,如石、邱、高、沙、江、洪、谷等氏;有以驯养的动物为氏的,如牛氏、马氏等;有以周围常见的植物为氏的,如杨、叶、柳、花等氏,有以天于方位为氏的,如左氏、南氏等;有以天相变化为氏的,如雷氏、阴氏等;还有的以生活用品为氏的,如柴氏、疱氏等。于是华夏姓氏自此起源。

伏羲以龙纪官,自号龙师。并将龙师的首领,以龙为氏,“封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见《纲鉴易知录》)对属下部族,用十种方式定氏。

1.以居住地的地貌为氏。如,姜氏部落、石氏部落、邱氏部落、谷氏部落、沙氏部落、高氏部落、溪氏部落等。

2.以居住地的植物为氏。如,李氏部落、柳氏部落、叶氏部落、葛氏部落、梅氏部落、桑氏部落、花氏部落等。

3.以动物为氏。如,牛氏部落、马氏部落、燕氏部落、鹿氏部落等。

4.以生活用品为氏。如,柴氏部落、盂氏部落、陶氏部落等。

5.以天地方位为氏。如,东氏部落、南氏部落、左氏部落等。

6.以天象变化为氏。如,雷氏部落、云氏部落、雪氏部落等。

7.以色彩感觉为氏。如,白氏部落、兰氏部落、黄氏部落等。

8.以身体感受为氏。如,冷氏部落、热氏部落等。

9.以技艺为氏。如,庖氏部落、卜氏部落等。

10.以排行次第为氏。如,仲氏部落、季氏部落等。

这些氏族部落,是姓氏的最初萌芽和起始。从这时起,人们才有了姓氏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部落的氏也就演化为每一个人的氏,并世代传承。很多姓氏传承至今。

我们现行的姓氏,是在远古姓氏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随着母系社会的进一步瓦解,远古姓的概念逐步被削弱和淡化。从黄帝到西周初始的二千余年间,姓已逐渐变得可有可无,而氏则成为一个家族、一个人的主要称谓符号。现在的姓氏,多数确立于春秋至秦汉时期,有的则更晚一些。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华人所使用的姓氏有3500多个,其中可查出起源的有3000多个,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由远古传承而来。伏羲时代确立的数以百计的姓氏许多传承至今,如姜、石、邱、洪、江、杨、叶、马、汤、高等。二是自周王朝起实行分封制,出现了大量的诸侯国和封邑之地,于是很多人就以国、封邑或官职为姓,而舍弃了原来的姓氏,陈、郑、卫、韩、秦、魏等姓氏都是如此。三是赐姓。如张姓共尊黄帝之孙为始祖。远古时,黄帝之孙发明了弓箭,授官为弓正,被赐为张姓。其后裔多活动于河南濮阳一带,故濮阳是中国第一大姓氏的起源地。四是或源于某些职业、技艺,或源于某一事件或先人的爵位、谥号、排行等,也有因某种原因改姓、变姓的。据研究,现代姓氏的起源地多达千处,如刘姓起源于今河南鲁山、李姓起源于鹿邑、石姓起源于淇县……但追根求源,万姓皆发源于宛丘。正是在伏羲正姓氏后,世间才真正有了姓氏。尔后经过数千年发展,才逐步演化为现代的姓氏。

秦汉以后,姓氏已基本固定,但改姓、变姓和赐姓仍经常发生。如,东汉时汉明帝刘庄下诏书将所有的庄氏均改为严氏。三国时孙权改犯有罪过的公族孙匡为丁匡,成为丁氏的一支。五代时因闽王王审知的审与沈同音,就将沈字去掉水字旁,改作尤氏。北魏时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赐鲜卑族很多汉族姓氏。如,改屈突氏、屈易氏为屈氏。清代满八旗入驻中原后,也有很多改为汉族姓氏的。如,宁佳氏改为宁氏。另外,汉代赐不少功臣为刘氏,唐代赐不少功臣为李氏,宋代赐不少功臣为赵氏。如今中华姓氏虽3000余众,如溯流而上,皆可追根至太昊伏羲。至今在淮阳保存有完好的太昊伏羲陵,陵区占地875亩,被称为天下第一陵。

伏羲陵祭祖

数千年来,中华姓氏枝繁叶茂,人祖伏羲万民景仰。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四年(630年)颁诏“禁民刍牧”。宋神宗年间,在伏羲陵墓前建一丰碑,上书“太昊伏羲氏之墓”,传说该碑文是由苏小妹题写。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重修了太昊陵。清乾隆十年(1745年)发帑银八千两,大为修葺,并御笔题写匾额。至此,内外城垣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金碧辉煌的太昊伏羲陵定成格局。

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太昊伏羲陵香火不断,经久不衰,历代皇室望族、文人墨客、平民百姓纷纷来淮阳朝拜祭祀。改革开放以来,朱基、温家宝、李长春、王光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太昊陵视察。朱基为太昊陵亲笔题写“羲皇故都”,李长春题写了“人文始祖”,著名学者袁家骝题写了“中国文化发源地”等。长期以来,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祭祀伏羲者络绎不绝。尤其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的太昊陵庙会期间,从世界各地前来寻根、祭拜人祖伏羲的华夏子女达百万之众。

为弘扬伏羲圣德,传承华夏文明,光大姓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中国侨联、中国文联、全国工商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及周口市人民政府正积极筹办中华姓氏文化节。文化节期间,将举办中华姓氏文化节开幕式暨“万姓同根”大型文艺演出、华人华侨公祭太昊伏羲大典、招商引资、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文化旅游、祖地老家寻根情报告会、河南省龙舟大赛及民间艺术表演、中国姓氏文化论坛及族谱展、周口农副产品展销、中华姓氏文化节闭幕式及烟花晚会等10多项大型活动。届时,海内外华夏子孙将云集周口,前来认祖归宗、旅游观光、洽谈业务、共图发展。

地址:河南周口文明路北段房产局院临街三楼

电话:0394-8288030

0394-8288031(传真)

E-mail:whs@zkrb.com.cn

邮政编码:466000

中华姓氏文化节筹委会

猜你喜欢
始祖周口伏羲
伏羲创八卦
『万工始祖』鲁班
华夏始祖
伏羲画卦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后稷教稼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
二次多阶段不确定系统的Bang-Bang最优控制
《始祖》心魂在 光焰万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