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蕴含巨大商机

2004-04-29 00:50:03张忠卿
决策与信息 2004年3期
关键词:燃气天然气石油

张忠卿

"天然气--21世纪的能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新气田的不断发现、储量的不断增长和新的跨国输气管线的建成以及贸易范围的扩大,加速了天然气工业的全球化和全球天然气化的进程。第20届世界天然气大会(WGC,1997)把天然气称为21世纪的能源,第21届WGC(2000)又把21世纪称为天然气的黄金时代。据有关部门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天然气需求将快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将得到较大发展。可以预料,天然气工业将成为21 世纪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天然气:世界"朝阳产业"

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能源消费不断增长,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物质排放激增,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清洁的、热值高的天然气能源正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天然气工业成为世界各国改善环境和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据地质家们预测,全球天然气可采储量约为1317亿吨石油当量,与石油基本相当。随着勘探、开发和储运技术的进步,过去20年内,探明储量平均每年增长4.9%,天然气资源量充足,天然气产量平均每年增长3.15%。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全世界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将保持3.9%,发展速度超过石油、煤炭或其他任何一种能源,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会更快。天然气在发电、工业、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等领域的使用已占相当高的比重,对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北美、欧洲、独联体等地区跨国家、跨城市主要管网已经相当完善,天然气资源地、管线、市场消费联为一体,成为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地区,其居民生活用燃料中,天然气所占的比重高达30%~50%。

目前人类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清洁燃料的使用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石油和煤炭消费领域里有70%以上都可以用天然气取代。在全球范围内天然气取代石油的步伐加快,尤其是在东北亚、南亚、东南亚和南美地区,随着天然气输送管网的建设,天然气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将经历更快的发展。

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天然气是21世纪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预计2010年前后,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分额将超过煤炭,2020年前后,将超过石油,成为能源组成中的第一能源。

市场需求激增 发展机遇难得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但我国能源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在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比重过大,占70%,而天然气的比重只有3%左右。煤炭在带给我们大量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需要,也是适应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未来2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是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仍然可达7.0%-8.0%,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0-0.50,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约为0.3,石油约为0.5,天然气为1.4-1.5,一次电力为0.5-0.6。可见,在未来20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的消费增长速度最快,天然气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将得到发育。随着"西气东输"等工程的建设和投入运营,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的增长每年保持在15%以上,2010年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占整个能源构成的10%。由于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和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使天然气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因此,未来10-20年间,将是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呈现跨跃式发展的时期,天然气的利用和天然气工程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将会有较大的增长和发展。

从国外天然气价格看,在过去的3年中,美国天然气价格一路暴涨,目前已经相当于人民币1.8元/立方米;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制定的2004-2006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表明,在今后的3年期间,俄罗斯的天然气实际价格上升36%-39%。由于我国天然气各种价格均由政府确定,执行的是国家指导价下的双轨制价格,还没有形成市场导向下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天然气价格明显低于国际市场价格,2003年一季度中国石化的天然气平均价格为0.619元/立方米,而中石油的天然气价格为0.571元/立方米,说明国内天然气的价格调整空间相当大。

经济全球化带动着天然气的全球化,预计到2010年,全球天然气贸易量为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销售市场不再局限于取暖锅炉、商业服务和家庭炊事,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化工、天然气车用燃料和电池燃料、天然气空调及家庭自动化等方面利用潜力十分巨大。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动力在加大,对天然气这种清洁高效能源需求越来越大,有关专家计算得出结论:以1亿立方米天然气代替煤炭供城乡居民生活和取暖每年可节煤3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600吨、烟尘3000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为明显。目前,天然气需求量与国内今后潜在的、可生产的天然气产量相比,还有较大的缺口。因此,高速增长的市场,自然带来无限的商机。

终端销售成为投资热点

目前,我国已建成天然气输送管道约2万公里,天然气管道所到之处,可以说都是发展天然气终端市场的大好之地。根据资源情况和市场的需求,我国目前正处于天然气管道建设高潮期。中国石油计划在"十五"期间,建成西气东输管道,气化苏、浙、沪、豫、皖等地;建成忠武天然气管道,气化两湖地区;建成第二条陕京线,气化京、津、冀、鲁、晋地区。中海油的广东、福建LNG(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在快速进行。中石化也正在积极发展鲁、苏、川、渝的天然气市场。同时中国石油正在启动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工程,气化东北和环渤海地区。到"十五"末期,我国将初步建成全国的天然气骨干管网。由此,必然带来终端销售市场的高潮。事实上,早在西气东输等天然气管道项目开工之前,众多的民营企业就"提前到位",加入开发建设城市管网建设系统,争相投资天然气终端销售,争夺天然气到达用户的最后一公里管道--有人称之为"黄金一公里"管道。

国家在天然气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在现有的60多个已通天然气城市的基础上。计划在2005年将天然气发展到140个城市,2010年将增加到270个城市。二十一世纪中叶,全国65%的城市将通上天然气,而整个大陆,大中城市有400多个,卫星城、小城镇有2000多个,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

传统的城市燃气属于公共服务设施,属于政府直管,不存在利润问题,但现在城市燃气公司恢复了企业的本来面目,地方定价的最终民用及工业消费价格达每立方米1.60 元,比国家定价翻了一倍还多,让商家垂涎欲滴的是天然气价格还在上涨。著名的投资银行摩根大通证券(亚太)公司通过对中国城市燃气市场分析认为,中国的生活用燃气价格是全球价格最低者之一,约为0.22美元/立方米,比全球平均价格低约20 %。现在中国初步制定的燃气价格,普通百姓能承受得起,以后必定要上涨。

该公司根据中国新奥、百江等燃气公司提供的天然气价格进行分析后认为,与家庭其他通常的支出相比,中国的燃气收费比较优惠。预测每户家庭的平均燃气使用费约为每年330元人民币,与每户家庭的因特网、电话费和电费支出每年500至720元人民币相比,燃气费用要低得多。而且,居民目前使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的费用,一般高于燃气使用费。所以,每户平均年约330元人民币的燃气使用费并不算高,天然气价格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由于我国目前允许向用户收取一定的初装费(开通费),这样,城市燃气运营商很快就可以回收固定资产的投资。天然气城市管道建成之后,可以平稳运行30年左右,用量可以稳步增长。而且,当一家燃气公司进入一个城市之后,往往带有垄断色彩,而垄断总是与高额利润相联系的。有经济专家甚至说,近年来城市燃气已经成为催生"富豪"的产业。

巨大的市场,良好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的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原本一片空白的天然气终端销售市场,仿佛一夜之间,造就了百江、新奥等60 多家城市燃气民营企业。从今年起,燃气热力行业除主管网建设由政府或国有企业控股外,气源、热源和其他管网建设和经营将全面对个人、企业和外商开放,各类企业都将从中受益。

拓展天然气应用必须解决"瓶颈"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讲,要拓展天然气应用市场,还要在开拓天然气下游市场上下功夫:

第一,加大对城市天然气管网的资金投入。天然气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开发利用天然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来源的国家财政,其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的增长。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从银行贷款是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天然气项目中管道和城市管网的建设比较符合债券融资的特点,可优先考虑债权融资方式。同时,政府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强化政府的参与、协调功能,从而有效吸引私人投资。通过多种融资方式,解决城市管网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

第二,加大政府对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的政策扶持。在这方面,政府大有可为。例如,制定有利于天然气发展的环保法规政策;逐步放开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市场,鼓励外资及其他私人资本的进入;鼓励竞争,发展多个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及环境;对开发商、投资者与用户提供不同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鼓励消费,尽快形成规模市场,使项目进入盈利的良性循环等等。

第三,把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一规划,促进上、下游的协调发展。一要大力提升天然气的产业地位,将天然气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缓解国内能源消费对石油需求的压力。二是打破管输、地方配气等垄断经营,减少天然气供应环节,允许大用户直接选择天然气供应商,促进天然气下游竞争性市场发育,依照国际惯例对天然气购销实行"照供不误、照付不议"合同。三是鼓励天然气替代石油,积极发展天然气汽车、家庭供应和空调燃料天然气化,城市民用燃料天然气化。

第四,加大天然气市场的营销力度。现代企业面临快速变化的市场,企业组织结构必须与之相适应。为此,天然气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当前,尤其是要加大对天然气终端消费群体的营销力度,培植大批的消费即期需求,让更多的人了解天然气、使用天然气、喜爱天然气,使天然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成为居民的生活必须品。

第五,建立灵活的天然气市场定价机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集团不但要成为天然气开发的主力军,而且也应当成为天然气终端市场的主力军,三大石油集团要通过积极的市场调控,建立公平、合理的天然气市场定价机制,促进天然气开发和利用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燃气天然气石油
拧紧燃气“安全阀”
石油石化展会
近期实施的燃气国家标准
煤气与热力(2022年4期)2022-05-23 12:45:00
探讨燃气工程的造价控制及跟踪审计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能源(2018年8期)2018-01-15 19:18:24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8
我国天然气真的供大于求吗?
石油知识(2016年2期)2016-02-28 16: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