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京
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一个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地方,那就是:"河南省京华实业公司"。它还有一个令人神往、十分美丽的名字:"乡村都市"。其实,它不过是中国行政单位中最小的细胞:新乡县小冀镇第五村民小组。但它却是如此辉煌,像一颗耀眼的珍珠,熠熠闪光。
京华,农民的乐土
在中州大地上,在古老的黄河岸畔,有一片优美、富裕、文明的村落。这里俨然一派异国风光,松柏翠绿丛中,仿北美式的塔形办公大楼,突兀于苍穹之下。两侧赫红色的拱形门堡,雅典廊庙式的农民文化宫,仿西班牙式、英国式、美国城堡式、俄罗斯式、意大利式、南美式……的农民公寓,以及花园式的工厂,耸立在绿树掩映的街道两侧,……处处生机盎然,充满了诗情画意。
金环朱红的月亮门,64平方米的公寓庭院,考究的花坛,月季、玉兰绽开;一弯楼梯上下,连着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方便实用的液化气灶,漂亮的组合柜,舒适的沙发,宾馆式的洗浴卫生器具,光线柔和的吸顶灯,全套自来水、暖气设备……,这一切全是集体统一配置,全组72户360多口人,全部乔迁新居。
这里,农民免费享受着衣食住行二十多种福利和奖励之外,人均收入5000元。从1986年始,每年7月定为旅游月,集体组织村民免费旅游和考察。
这里,从幼儿入托、用餐,直到大学毕业,都全部免费。青年免费进入自办的经济管理和市场经济大专班深造。每年免费为农民体检一次。老人得到应有的尊敬,每年发四套新装,每月40元零花钱,年节赠送礼品,享受着员工的同等福利待遇。老年活动室已成为老有所乐的场所。
每当晨曦初露,美妙的音乐在广场响起,练气功、跳迪斯科、做健美操、广播操……下班后,篮球场上,乒乓球台前,龙腾虎跃……晚间,农民艺术团歌声嘹亮,管弦乐队,乐曲悠扬……而宁静的阅览室、图书室里,翻书声也显得悦耳欢畅……
这里,已多年无刑事案件、无赌博、无打架斗殴。人人平等、相亲相爱,真正成为处处充满着爱的小世界!……
京华被评为省文明单位。
刘志华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者。
加拿大一家广告公司的女主持人采访"京华"后说:"现在,世界上有许多人想离开信仰共产主义的国家,而在这里,却有不少人想进来享受集体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这小小的村庄里,不仅在搞社会主义,而且还具备了那么丰富的共产主义因素。"
京华,经济的崛起
任何一页繁荣画面的背后,都有一部艰辛的创业史。今日,"京华"的辉煌,是千万颗汗珠所汇成,是文化知识的裂变,是它的带头人--刘志华的心血和智慧的凝聚。
有人这样概括说:"'京华'从自然经济的旋涡中夺得了白馍,又从市场经济的激烈搏斗中夺得了金钱,从一个毫不起眼的'穷光蛋'变成了惹人眼馋的'富豪'。"来这里参观的近百万人次都说"京华"穷得典型,干得典型,富得也典型。
人们难以置信,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中国农村最贫穷的一隅。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款。刘志华这位黄河岸边成长的女人站出来说:"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家乡自己建,想吃饱饭的跟我走!"这一句最实在的话,把人心凝聚在一起。清一色的女队委们,带头踏着雪到化肥厂外拉废液浇麦田,又把旧式厕所挖地三尺积肥,精耕细作,夺得了丰收,第一次交售了公粮。她们利用农闲组织拉人力车搞运输。贷款500元买了五台草绳机,打草绳,全队男男女女的手上都缠上了胶布,磨出了鲜肉芽,刘志华激励大家说:"干吧,等咱们富了,我一定把胶布条给大家换成金戒指!"她是那样的刚毅、自信……
刘志华幸运地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年代,理想插上了翅膀,她从实际出发,依靠集体经济力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考虑到农民自身的条件,走出一条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共同富裕道路。"京华"靠拧草绳起家,发展腐竹生产致富,一分钱一分钱地挣,一分钱一分钱地攒,滚动发展。从发展食品加工业入手,相继建立了腐竹厂、豆晶厂、造纸厂、纸箱厂,继而办起了日用化工厂、尼古丁厂,又开办了振动设备厂、重工机械厂,以及集贸市场……
1992年的春天,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契机,中国大地又一次涌起了改革开放的春潮。他们在农业银行的支持下,在新乡市发行1500万元债券,加上自筹资金500万元,用八个月的时间,建成了新的观光旅游区京华园及配套设施京华园宾馆、京华矿泉水疗养院。还建有域外风光的商业一条街,搞起房地产经营。他们架起一座通向21世纪的金桥,迎接21世纪挑战!
刘志华说:"在中国,农民富裕了,我们国家就富强了。"京华人就是在这种对共同富裕的强烈追求中,挺起腰杆,要和城市比个高低,要同外国比个上下。
1994年,"京华"人均产值23.3万元,超过了香港的人均水平。人均实现利税2.1万元,固定资产达1.417亿。
京华已是国家二级企业,省农业战线十面红旗之一,省十个优秀党基层组织之一,农业部"发展好、对社会贡献大企业"……
刘志华被评为中国经营大师、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获得22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刘志华是一位自立、自强的女人,是一位永不满足的女人。1995年,新建的现代化矿泉水生产线和现代化豆浆晶生产线投产;"京华矿泉疗养度假村"成为一流的度假胜地。刘志华和京华人矢志不渝地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建成他们构想的"乡村都市"。这里的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工农的差别正在消失,马克思的名言,正由一个中国妇女实践着。
京华,文化的校园
刘志华说:"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提高农民素质是句空话,农民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经济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要想真正富裕,必须提高农民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干出高层次的事业。"
面对京华的建筑群,面对京华的发展史,面对这个洋溢着现代气息和文化色彩的小世界,人们都有一个突出的感觉:京华不是土头财主,京华是现代化经济、文化社会精华的结合体。没有知识和文化修养,是绝对干不出这个高层次的事业的!
人们说:刘志华和京华人有超前意识,有不少东西都先人一步,高人一筹。
当人们还集中精力发展一、二产业时,刘志华和京华人在办好企业的同时,已经考虑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富有,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生活的需求,于是,开发了"京华园"旅游区、矿泉度假村和京华园宾馆及房地产经营,勇敢地面对市场的挑战。
当人们规划农村住宅时,还沿袭传统建筑风格或满足于火柴盒、豆腐块模式时,刘志华和京华人却冲破了传统格局,集古今中外之所长,建起了世界建筑博览会,创造了浓郁的文化环境。胡锦涛同志称赞说:"这样做,很有远见。"
当企业强调正规化管理,重心放在定制度规章时,刘志华和京华人却在实践"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真理,强化人的主人翁意识,成立了工会,召开了职代会、妇代会,还政于民。人人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
当人们在产值数字上下功夫时,刘志华和京华人却在抓效益,实实在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人的素质。京华把全方位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宏观的战略任务。知识和文化正在武装着京华人。
刘志华,巾帼的骄傲
刘志华是一位自爱、无私的女人。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知识和才干奉献给了乡亲们,为集体创下了亿万的基业,自己却没有一分钱存款。她四次放弃"农转非"的机遇,为农村、农民、妇女争气。在公司会议上,她行使否决权最多的是对她合理的补贴,她说:"我是集体的带头人!集体富裕了,我也随着富裕了。"她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和员工结下了深情厚谊。
刘志华是一位善良、关心人的女人。刘志全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一副拐杖陪了他30年,他的老娘为他终日发愁,是刘志华帮他成了家,给他料理了老娘的后事。如今,他是度假村管理处处长,工作尽心尽责,年年圆满超额完成任务。今年公司奖给他一辆电动三轮车。80岁老人杨观景,无儿无女,一直由刘志华照顾着。一次,他胃出血,刘志华守候在病床前,老人病好后说:"俺欠的是集体的情谊债,俺活一天,为集体干一天,俺死了,后事就托给集体了。"在京华,哪一家没有刘志华的足迹?哪一个病号没有刘志华的慰问?"爱人者,人恒爱之。"爱心换来了爱心,真情赢得了信任。刘志华出国考察和外出开会,时间稍长一点,当回公司时,老人、职工自发地聚在一起,团团地簇拥着她,拉着、抱着、哭着、笑着,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人间真情。
刘志华是一位非常谦虚、不居功自傲的女人。她几十次获全国、省级奖励。她回公司后,把奖品又奖给贡献大的职工和干部,奖金给儿童和老人买了衣服。她说:"功劳是党的,也是大家的,把奖品奖给了他们,我的心才安。"
刘志华是一位爱学习,善于重新塑造自我的女人,她说:"领导命名我这个'家'那个'家',新闻媒介评我这个'家'那个'家',都是给我的鼓励。我决心要成为名符其实的'家'、真正的'家'!"于是,她抽空闲,外出开会休息时,甚至出国考察时,坚持每天读书--政治、经济、文史哲……博览群书,吸收精华,打开知识宝库,武装自己。她家的书房,仅存书就近万册。她要用知识、文化和才能去开拓成功之路。
在"京华"的党员干部面前,有刘志华这样的楷模感染他们,于是为集体事业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不计报酬、廉洁奉公,凝聚了"京华"党员干部共同的美德。人人奉献一份爱,爱祖国、爱集体、爱他人。党员干部团结,党群关系美好,干群关系融洽。十几年来,原料和成品进进出出,从没有花过一分钱搬运费,党员、干部、职工,甚至老人都自觉地参加义务劳动,成为京华最美的景观……
刘志华和京华人追求的"乡村都市"已成现实。京华这块乐土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