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情
看过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人,无不被毛泽东体恤民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人精神所感动。毛泽东作为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的丰功伟绩,世人有口皆碑。但他却时刻想着老百姓的事,想方设法地为老百姓办实事。一位领袖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更应以领袖为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才能与党同心同德地做事,那么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才能有了根本的保证。
世间最可贵的是说真话,道真情。毛泽东在回故乡视察时,其体察民情的做法催人泪下,让人感慨万分。在故乡的乡村里,毛泽东遇见了一个小男孩,他手中紧紧地攥着一个东西。毛主席笑着问他手中攥着什么东西?小男孩却让主席猜。毛主席猜是糖果。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猜是小玩艺儿。小男孩却张开小手,手中攥着的却是芦根。主席问它有什么用啊?小男孩说饿了的时候,可以用它填饱肚子啊!主席听了,顿时收敛了笑容,心中十分痛苦。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要请乡亲们吃饭,费用由我的稿费中支出。吃饭的时候,主席拿起酒杯去各桌为乡亲们敬酒,却发现男乡亲桌上的饭菜已被吃得一干二净。主席又去女乡亲的饭桌上敬酒,心中才略觉宽慰,因为主席发现她们的碗中还剩下一些饭菜。于是,主席劝道:“吃啊,吃啊。”妇女们却笑着不动筷子。当主席再劝的时候,一位妇女站起身来对主席说:“孩子们很久没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了,是留给孩子们吃的。”主席听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默默地放下酒杯,独自走到院中,在夜色中,一边走,一边忧虑地喃喃自语:“要想个法子啊,要想个法子啊!”当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探亲归来,主席得知这位工作人员的母亲被饿死之后,主席心中格外难受。他将工作人员和自己的女儿叫到身边,带头和大家一起品尝工作人员带回的糠菜吃食。当时,我们的国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主席带头节衣缩食,但却不愿意让百姓忍受疾苦,其伟人的高风亮节让人敬叹。
毛泽东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他留给后人的忧国忧民之感情却是永恒的。如今,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般来说,人们已不再为吃饭穿衣而发愁了。许多百姓还买了汽车,住进了宽敞的住房。子女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看病吃药也有了基本的保证。国家取得的成就,百姓生活状况的改善,世人瞩目,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了欣慰和自豪。但是,我们仍应居安思危,时刻想着百姓的疾苦。而且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让百姓放心不下的事。例如,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毕业生分配的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教育乱收费的问题,能否看得起病的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的问题,社会治安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同样会影响百姓的感情。在这种时候,我们更应学习毛泽东体察民情,为百姓办实事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关心群众疾苦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愿不愿意为百姓办事,办难事,不仅是领导干部个人的品德问题,也是党性问题,原则问题,这不仅反映了工作作风,也体现了思想作风。领导干部要实事求是,不能光报喜不报忧,要让群众了解真实情况,让上级了解真实情况,这样才能根据真实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才能解决群众的难事和不如意的事。这样才能形成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共创大业的良好局面。而那些只为自己谋利益,甚至贪赃枉法的领导干部,不但会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也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领导干部只有更多地走到群众中,真正贴近百姓,才能听到和看到百姓的真实情况,才能离百姓越来越近,才能将百姓的疾苦时刻挂在心上。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在这方面,毛泽东的故事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了解百姓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我们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当我们为百姓真正解决了疾苦的时候,老百姓就会真心拥护你,也就会深深地体会到为什么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