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达成
一
1997年12月3日,中国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两年后的同一天,洛克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首次在中国正式出版。这并不是一种巧合,应该看作是洛克与丽江古城、与纳西东巴文化密不可分的隔世情缘吧!
约瑟夫·洛克(Jasepn Francis Rock),美籍奥地利人。1921年至1949年,在美国国务院农业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哈佛大学等机构的支持下,洛克留居云南丽江长达27年之久,始终如一地从事纳西族文化和中国西南植物、地理、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在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中,洛克全面论述了滇、川地区纳西族历史、地理和生态环境,不仅旁征博引大量的中国历史资料、外文资料和地方口碑传说,而且实地考察了几乎滇、川地区纳西族所有居住区域的山山水水,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翔实的资料。书中还配有255幅系作者所拍的、具有实证性、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珍贵图片。这本书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大学里被列为研究中国西南史地和文化的必读参考书。为此,洛克博士在西方享有“纳西学奠基者”和“东巴文化研究之父”的美誉。
作为一位长期生活在丽江地区的外国人,洛克博士对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特别对传播古老的纳西东巴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些年来,国际上出现“纳西文化研究热”,古老东巴文化艺术受到全世界应有的重视,洛克博士可说是功不可没。
二
丽江,有着三江并流的旷世雄浑。
“三江并流”,是指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延至云南西北部横断山脉纵谷之中的怒江(萨尔温江上游)、金沙江(长江上游)、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并行从北至南奔腾而下,穿过大小雪山、云岭和怒山山脉以及高黎贡山的崇山峻岭间,形成“三江并流,四山并立”的自然奇观,故称为“三江并流”。它涵盖滇西北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三江并流”区域就开始进入世界的视野,不断吸引来自世界各地众多探险家、植物学家和人类学家探询的目光。从19世纪末开始,英、法等国的采集家、传教士、探险家曾先后多次来滇西北收集花卉植物,引入英、法栽培成功后,轰动过世界园艺界,也改变了土著植物贫乏的欧洲城市的园林景观。20世纪以来,英国的邱园、爱丁保植物园,为什么能享有“世界最佳植物园”的称号,就是因为他们不断从云南,特别是从“三江并流”区域内引去了千姿百态的杜鹃、报春、龙胆等花卉,才使这些园林享有如此的殊荣。
的确,“三江并流”地区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水文环境、高原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有着众多的雪山、草原、冰川、湖泊、溶洞、瀑布、深切的峡谷、典型的丹霞地貌以及原始森林、野生花卉等,她孕育了除沙漠、海洋外所有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欧亚大陆最为集中、丰富的生物种群,濡养出了悠久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历史,也深深地吸引并震撼了被西方藏学权威、东方学家杜齐(G·Tucci)称之为“伟大的学者”的洛克博士。正是这位来自地球另一边的外国人,数十年锲而不舍地对中国西南地区(主要集中在“三江并流”区域)的植物、地理、生态环境以及纳西族历史、宗教、东巴文化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影响深远的研究,取得了令中外学者刮目相看的丰硕成果,除了其代表作《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纳西文献研究》和《纳西人的生活与文化》外,从1922年~1935年间,他还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中国云南探险队队长的身份,先后在美国权威刊物《国家地理》上发表了大量的探险考察文章,向西方世界介绍深藏在中国滇西北深山峡谷中的“世外桃源”,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如在《穿越亚洲大河流域的大峡谷》一文中,洛克这样写道:
在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能让探险家和摄影家找到动心和无与伦比的壮丽景色?我想不会是别处,只能在至今无人涉足的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的察龙山脉。这些河流不仅只是把高原平地改变成了峻峭的山峦,而且形成了终年不见阳光的深渊,以及从来没有人类涉及过的无路可行的大峡谷。这些深壑中,怒江、澜沧江和长江把20000英尺(6096米)高的山恋切开一个个口子,使它们有道通向大海。这三条大河的源头都是由北向南,并行地流下……形成三江并流的壮观。(见和匠宇等著《孤独之旅》)
巨大的山脉将三江分隔开,这些终年积雪的大雪山增强了深渊中大江的壮丽景象。最壮观的山峰之一无疑是卡格博峰,又将怒江和澜沧江分隔开来;海拔高度达6743米,是梅里山脉中的最高峰。高度大约为20000英尺的白马雪山,将长江与澜沧江分开。而高黎贡山,高度也大约为20000英尺,隔开怒江和伊洛底江(独龙江)。(同上引)
此外,打开《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人们不难看出,洛克对古城丽江可以说是魂牵梦绕、情有独钟,他以大量篇幅描述了“丽江的历史”(第二章)、“丽江的地理”(第三章)、“丽江迄西和西北部区域”(第四章),其中在第四章的分节里,还特别记述了“怒江和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德钦和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德钦东南地区”等,都是他自己亲见亲记所考察得来的科研成果。它既是洛克博士对这片奇山异水倾情奉献的结晶,也是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献宝典。
2003年的7月2日,在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年会上,表决通过了中国云南“三江并流”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此,“三江并流、四山并立”的天下奇观便走向世界,成为云南的“新世纪形象大使”。
三
在洛克的眼里和笔下,丽江——这座神秘莫测、集江南和高原神韵风采于一身的秀丽典雅的古城,不论是她的街道、广场、牌坊、居民装饰、庭院小品、楹联匾额、碑刻条石,还是那小桥、流水、古巷、老屋、红花、绿树、和风、丽日,连同纳西女人背上的“披星戴月”披肩,无不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韵味悠长的东方古城风情,无不渗透纳西人高雅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无不充分展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在东巴文化长期熏陶下所焕发的文明意境和神韵。
定格“凝固的历史瞬间”,充分发挥视觉艺术的冲击力,这同样是洛克博士当年留给后世的珍贵遗产——不可复得的历史照片。今天,当人们翻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家地理》杂志和《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200多幅照片时,那些遥远的记忆,借助“影像”仿佛又重新复活了,一切一切,都好像玉龙雪山、梅里雪山上流下来的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描述着昨日传奇般的往事……
洛克博士在27年对纳西地区及其周边地域的考察生涯中,以一个探险家、植物学家和民族学家的深邃而睿智的眼光,不仅搜集了7000多卷以纳西东巴文献为主的稀世珍品,而且在美国地理学会资助下,搜集了6万多种植物标本、1600多种鸟类和60多种动物标本,尤为可贵的是他运用手中的照相机,拍摄了大量珍贵图片,首次开创性、系统性、直观性地将“三江并流”地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推到世人的面前。迄今,他这些不可多得的珍贵图像,保留有中国西部永恒的可视资料,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值得借鉴和珍藏的传世佳作,对促进中西文化学术交流与影响,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与文明,都将作出不可泯灭的历史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丽江之所以能先后荣获世界文化、世界自然和记忆遗产“三遗产”的殊荣,除了自身早已具备优越的“遗产”条件外,同近一个世纪以来,洛克博士对这一方净土、这一处文明,倾其毕生精力的辛勤探索和大力宣传所产生的巨大效应是分不开的。
由詹姆斯·希尔顿创作的《消失的地平线》自出版以来,一股探访与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不断在世界各地兴起和升温。尽管世人心目中向往的“世外桃源”在现实中根本就很难寻觅到,但出于对理想中“人间天堂”的憧憬,人们还是通过各种方式,或借助媒体炒作,或拍摄电影鼓噪,或出书立说找根据,如此等等,吵得世界沸沸扬扬,好不热闹。但199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载文章认为: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的灵感,来自1922年~1935年《国家地理》推出的洛克的系列文章。原来洛克关于对丽江地理考察的文章中,早就对“香阁(格)里”及其多种命名和“香各(格)里”石碑,有过较为详尽和符合当时当地实情的科学论证,并将这一地名地貌的历史考证,收入到了《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
如此一来,如读者有幸读到《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读到当年洛克对丽江、德钦、永宁、森里一带地理、山川、人文习俗的描述和记载,就仿佛找到了令世人神往的吉祥如意的风水宝地。当然,如能从现实的存在反思历史的存在,那么与其寻觅难于捉摸、梦幻般的“香格里拉”,还不如实实在在荡漾和遨游在《王国》一书真实的仙境之中。
四
《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深化了人们关于滇西北是中国植物宝库和珍稀植物集萃地的认识。
洛克最初在横断山脉中发现一种栗树类的“抗枯萎病”的树种,对美国森林中的一些有价值的树木再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后,他又给美国地理学会寄去一些针叶类树木的良种,如云杉、冷杉、铁杉、松树和桧树。除了这些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种子外,洛克博士还向美国寄回了大量罕见而珍贵的物种,如报春花、飞燕草、龙胆及其他开花植物。这些物种很快在美国的旧金山黄金门公园、圣弗兰西斯哥地区的公园和沿东海岸地区都盛开繁荣起来。洛克的成就充分证明中国西部峡谷和大山中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冯国楣教授曾在上世纪50年代考察过滇西横断山脉的植物资源,再次印证了当年洛克博士的考察结论,他认为:横断山一带不仅是一个天然的物种资源库,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花卉资源库。杜鹃花是世界上最艳丽的名花之一,也是中国三大名花之首,横断山是杜鹃花的故乡,也是世界杜鹃花的中心。国外一些有名的植物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有名的花园中,如果没有云南的杜鹃花,那就不能称它是花园。洛克博士当年在中国滇西北所采集的多种植物花卉,送回西方各地,大大增加了世界花园的美丽。
五
东巴古籍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同样,也是和洛克博士毕生之努力分不开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2年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其目的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特别是濒危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是世界遗产项目的延伸。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是纳西族思想智慧的结晶。东巴文化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近百年来,经过国内外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东巴文化的抢救、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成果卓著。在这一历程中,洛克博士同样功不可没。无论是他的《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还是《纳西文献研究》,都可看出洛克博士对纳西学和东巴文化的潜心钻研与执著追求。他在丽江的27年中,大约收集了1万册左右的东巴经,先后运到国外,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德国兰河河畔马尔堡国立图书馆,大英博物院等地。他回去后,在美国、欧洲各国著书立说,宣扬纳西文化,吸引了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他们相继都有令世人瞩目的论著问世,使纳西文化研究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久盛不衰的课题。
纳西人民的淳朴善良、诚信待人、勤奋正直和忠心耿耿的人格魅力,给洛克博士留下了极其深刻和永世不忘的怀恋。也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和人格魅力,不断鼓舞和激励这位脾气乖僻的洋博士,在多次遭受来自社会的无情打击与痛苦折磨后,出生入死,又绝路逢生,奇迹般地闯过一道道生死难关,继续朝着他为自己定下的奋斗目标,义无反顾地拼搏前进。同时,洛克博士对东巴文化的执著痴迷、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以及他善待纳西平民百姓的言行举止,又像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感染着纳西人民,使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悉心关爱和保护这位被白沙人称为“鱼勐”(尊称或爱称)的外籍科学家。这种来自人格魅力的精神力量,这种在患难与共中铸成的互敬互爱,在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令局外人和西方世界难以理解,它不仅成全了洛克博士登上“纳西学奠基者”和“东巴文化研究之父”的荣耀宝座,反过来又通过洛克对纳西东巴文化勤奋耕耘的累累硕果,使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活着的象形文字得以在东西方学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