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高中生,按理说应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但是,我总感到有许多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困扰着我。比如:我对社会中尔虞我诈的现象不能接受,每当看到或听到这些事情时,心中就产生深深的失望感。另外,因为平日自己说话比较耿直,有时不经意中伤害了别人也不知道。如果恰巧遇到报复心强的同学,就会被拐弯抹角地“挤兑”一番,弄得我心中十分不快。我不愿意把关系弄僵,于是就一忍再忍,心里非常压抑。请问老师:怎样才能摆脱这些烦恼呢?
晓凡
晓凡同学:
你好!所述烦恼并非你一人独有。换句话说,处在心身发育过程中的年轻人都会和你一样,有着类似的烦恼,只不过侧重点稍有不同罢了,这些烦恼可以称之为“成长的烦恼”。
在人们的眼中,任何社会都呈现出两面性,既有光明的一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敬互重、互让互谅,让人感到温暖、亲切,让人感到生于此社会真乃幸事;同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甚至是阴暗的一面,比如有人仗势欺人、以强凌弱,有人贪污腐败、行贿受贿,还有人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等等。这些所谓的阴暗面让人不愉快,让人牢骚满腹,甚至大为不满。正如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是不存在的一样,十全十美的社会同样也是不存在的。
年轻人之所以在此问题上反应更强烈,原因之一是主观期望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年轻人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会勾勒出社会是什么样或者希望社会是什么样,通常是比较理想化的。一旦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出现距离,就会由于失落感而注重阴暗面,当事者的自我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评价,自然是“打低分”了。如果我们能相对客观一些,就事情本身而论,而不是一概否定之,我们的心情就会平和许多。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你说自己性格耿直,通常,这样的人还有一些其他的性格特征,比如说坦诚、率直、城府不深,为人处世简单。如果你是这样一种性格的话,可能有时说话不太注意,但是并无恶意,所谓伤害也不是有意而为,最好也就不必在意别人的“还击”,不过是年轻人言语上的“你来我往”罢了。如果我们对他人对我们的态度过分敏感和计较,就容易心理不平衡。
要想让自己变得豁达一些,不妨尝试如下做法:(1)主动与他人建立关系,助人是友好的姿态、友善的表示,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这一点。(2)善良的人做到体谅别人不太难,而原谅别人的冒失甚至冒犯,就需要胸怀了。多想别人的好处,不在乎对方不含恶意的“攻击”,以及彼此之间难免的磕碰与不快。若让别人无意的“伤害”挤占自己的心灵空间,那你的心又怎样装进更多美好的东西呢?(3)不妨多些坦诚的交流,少些猜测和误解,交流有助于化解矛盾。如果我们有能力为自己营造一个相对舒心的人际环境,内心的不安全感就会减少。而拥有安全感的人容易信赖他人,获得交往的快乐体验。
祝你能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假如我们将烦恼当作人生成长的“养料”和“伴侣”,不回避,不消极,就有可能在处理烦恼的过程中一点点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