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似樱桃(外二章)

2004-04-29 00:44:03弓保安
延河 2004年6期
关键词:臊子张宁枸杞子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枸杞子了。听说那是一味中药,而且是补肾的。当时我很小,不存在肾亏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去留意。进工厂几年后,由于艰苦的劳动条件和精神压力,身体变弱了,我就想起了枸杞子,问齐镇医院的一位中医大夫。那位大夫说,给我开的药方里有,并且告诉我,人的五脏六腑是互相关联的,肾好心肝肺肠胃等也会随之而好,还说人到中老年,一般肾亏,常吃枸杞子有好处,但年轻人病好了就没必要吃它。这时,我对枸杞子才算有了一点认识。

我父亲身体很不好,有一次回家,我给他买了一包枸杞子,他很高兴。看到父亲高兴,我自然高兴,因为我给他买了他需要的,对他身体有用。我以为,这就是孝顺。我那时把孝顺看得很重要,认为世上如果没了孝顺,人类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既然枸杞子在我是一种孝顺的载体,我就特别注意观察它。那时,我常在眉县街道和齐镇街道的中药铺的高柜台前,在眉县农村集市的药材摊前,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专注地看着枸杞子。越看越觉得枸杞子好看,它或圆或椭圆,玲珑剔透,光亮柔润,红艳欲滴,仿佛一堆细碎的红宝石,特别使人赏心悦目。我边看边想,这东西是怎样吸收了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不但长得美丽动人,而且对人有那么大的好处?有时想着想着,那一粒粒枸杞子竟动了起来,竟化成了一群小巧玲珑的红衣仙女,身姿袅娜,衣裙飘飘,娇好的面容泛着羞红,妩媚的双眼将人的魂都撮去了。往往是药铺主人或药摊主人一声吆喝,才将我从幻境里拉回来,只觉红光一收,仙女又化成了枸杞子。我便怅怅然若有所失,怨恨地盯那吆喝者一眼。当然,也有些脸上发烧,很不好意思。但我随之在心里自我解嘲:青春幻觉,正常的。

有一次,我到宝鸡看望《宝鸡文艺》主编张宁先生。他很喜欢我,邀我去他家。于是,他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他虽然年过五旬,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头发已经稀疏,并且“鬓已星星也”,但精神却很大。只见他穿着风衣,迈着细碎的步子,行走如飞,我是小伙子竟一路小跑都跟不上。到他家时,我已气喘如牛,大汗淋漓,他却心定气闲,额头仅有零星微汗而已。进了家门,有一中年妇女,大约四十来岁,面容和善,是张宁的续弦。她微笑着招呼我坐下,就给张宁洗脚。我见他们年龄相差十几岁,觉得有些滑稽。但见她洗得细心认真,双眼含着爱意,张宁脸上乐呵呵的,一副幸福满足的样子,就又有些感动。张宁一手拿酒瓶,一手持酒杯,自斟自饮了几杯,显得很过瘾,这才给我倒了一杯,说:“喝了,药酒,好得很。”我见杯里的酒红亮红亮的,仿佛传说中的玉液,觉得十分惊奇,问:“啥泡的?”“枸杞子。”“治啥的?”“强身健体,补肾生精。”说罢,他“嗬嗬嗬……”颇有含意地笑了。我明白了,但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从此,我每隔一段时间,便从眉县给张宁捎去几斤上好的枸杞子。当然,他每次都多给我一些钱,说:“你是个工人,工资少,还要买笔墨纸张搞文学创作,需要钱。”于是,枸杞子在我,又成了师生情和友情的载体,因为张宁是我文学创作上的老师和知己。

想不到,父亲去世后,我的身体每况愈下,时不时地要和枸杞子打交道。这里面又有了自我关爱之情。于是,枸杞子在我又成了自我惜爱的载体。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发展的空间、条件有限,做的事太少。现在能尽情发展了,年龄却大了,总觉得时间太少,总想“只争朝夕”,这样就常常顾不得身体,也就常常忘了枸杞子。

更想不到的是,和我一样顾不上自己身体的妻子,忽然得了脑血管病,六七年了,后遗症至今未愈。大夫给她开的中药里,就有枸杞子。我还在请教大夫以后,每天把枸杞子和大米熬在一起给妻子做作早餐,六七年从未间段。六七年啊,两千多个日出日落!……这样,枸杞子在我,又成了关爱妻子的载体。

对于我来说,枸杞子的用途可谓多矣!但还不止这些。母亲劳累了一辈子,这几年病都出来了。又是高血压,又是糖尿病,还有肺气肿、肺心病,身体非常虚弱,可以说,整天在疾病的熬煎中挣扎。父亲去世后,我把父亲的爱也加在了母亲身上。看见母亲痛苦,我心里刀割一样。但怎么给她治也治不好,束手无策之下,我想到了枸杞子。于是,我给母亲买了枸杞子,让她把枸杞子和饭菜做在一起吃。过了一段时间,母亲的身体竟有了好转。我很高兴,认为我做得对。于是,我每个月都给母亲买一包枸杞子。因此,枸杞子在我,又成了孝敬母亲的载体。

有一天,同事出差回来,送给我一盒茶叶。我一看,是枸杞花。再看说明,是用枸杞叶制作的。盒子上还印着《本草纲目》的话,说枸杞的花、叶、果实、根,都有药用,都有名字,叶大概叫天精草,果实叫枸杞子,根叫地骨皮,花叫什么我记不清了。于是,我大为惊奇,枸杞太了不起了,从头到脚对人都有好处,身体健康的人还可以把它当疏菜吃,仿佛它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且是完全彻底。它的这种服务还是不要回报的,因为即使不人工培育,它也会野生出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无私奉献。想到这些,我心里不禁涌起了对枸杞子无限的情。枸杞子啊,我和你交往几十年,想不到你是这样可亲可敬可爱!你是人类最靠得住的朋友!你的古道热肠,你的品格,好多人都比不上啊!

困为我对枸杞子的认识有了升华,所以我查阅了有关书籍,想进一步了解它。这一查,发现枸杞子的作用还真不少,除了补肾,它还能降血脂,能保肝,能补血,能升高白细胞及抗辐射,能治疗精子减少、缺乏或活动力弱,能使老年人血清睾酮升高及向年轻化方向逆转,能降血糖,能增强免疫功能,能延缓衰老,对易疲劳、睡眠不良、饮食不振等三项老化指标都有效,老年人的视力、尿闭、易感冒、体力差等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还能抗肿瘤。好家伙,原来枸杞子对我母亲、我妻子和我本人(我也患高血压、高血脂)都有治疗作用,怪不得我母亲、我妻子的身体状况都有所改善,我的症状也有所缓解呢。我惊奇极了!惊奇之余,我对枸杞子产生了深深的感激之情。感激之下,我又查阅了有关典籍,想更进一步了解它。这一查,还真的又有发现,如《左传·昭公十二年》有:“我有圃,生之杞乎?”晋代杜预注曰:“杞,世所谓枸杞也。”《左传》旧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撰,近人说是战国初年人所编,那么,起码两千五百年前就有枸杞了。这说明,枸杞不是泊来品,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植物。也说明枸杞历史悠久,在为人类服务上资格很老。这两点,使我对枸杞产生了更深的敬意。我还发现,宋代杨万里《晴望》诗云“枸杞一丛浑落尽,只残红乳似樱桃。”这一发现使我非常高兴,因为枸杞进入了诗词大家的视野,被诗词大家倾注了情感,很美很动情地吟诵了出来,说明枸杞和人的生活关系很密切,人们对枸杞是很喜爱的。不求回报而回报高贵,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我还有个发现,就是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神秘服食类·枸杞茶》载:“于深秋摘红熟枸杞子,同干面拌和成剂,捍作饼样,晒干研为细末。每江茶一两,枸杞子末二两,同和匀入炼化酥油三两,或香油亦可,旋添汤搅成膏子,用盐少许,入锅煎熟饮之,甚有益及明目。”原来古人早已制作枸杞茶,并且与同事给我的枸杞茶大不相同,古人枸杞茶的制法似乎更精细,更有文化含量,还透着一种神秘,只不知味道如何?想来是很不错的。由此我想到,枸杞确实不简单,在我国的茶文化、食文化和酒文化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呢。

有了对枸杞的这么多的了解和认识,再看枸杞子,感觉便和先前大不一样。我一会儿觉得它们像宝石,像碎玉,那么晶莹,那么美丽,那么高贵,竟使人面对它们而不生贪念,生出的只是灵魂得到净化、得到升华的感觉。我一会儿又觉得它们像红润的乳头,是那样诱人,那样可亲,那样可敬,这样的感觉竟使我异常激动,因为这感觉使我想起每一个人一生下来,首先寻找的,如饥似渴地寻找的就是母亲的红润的乳头,有了那乳头,人类才得以存活,得以生长,得以延续!啊,伟大的乳头!

丹参生川谷

我最早接触丹参,是1994年刚调入出版社时。那时,我已经有高脂血症,出版局的汪大夫便给我开了几瓶丹参片。我一吃,不大一会儿,发昏的脑子变得非常清醒。我惊奇地问汪大夫,他说,脑子发昏是大脑供血不足,丹参是活血的,吃了使大脑供血充足,当然就清醒了。我觉得这药神奇极了,就把药瓶翻来倒去地看,把药瓶上的说明反复读。于是,我牢牢记住了丹参,记住它能活血,是治疗冠心病的药。

对丹参的进一步了解,是我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取得的。那年妻子中风在医院抢救治疗,打的吊针中就有丹参。病房里那些得同类病的人,有的正在吊丹参,有的早已有吊丹参的经验,他们都说丹参治这种病的主要药,作用很好。于是,我便盯着吊针瓶,把希望寄托在瓶里的丹参上。后来,医院开的汤药里也有丹参,我便把希望也寄托给了汤药里的丹参。出院后,很多名医和教授开的汤药里还有丹参。因此,我们虽然离开了医院,但我依然对丹参寄予着希望。

我怀着忧愁与悲伤,无数次去中药铺抓药时,总要久久地盯着丹参看。看着它那肥大的丹红色的根,渐渐地,在绝望中升起了希望。尽管这希望是那么渺茫,尽管这希望浸泡了忧伤,但它却给了我勇气,使我走出药铺,回到家里,继续和妻子一起与病魔作战。更深夜静,妻子入眠后,我在灯下翻阅典籍,寻找有关丹参的记载。一日,我在《神农本草经》中看到:“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一名却蝉草,生川谷。”心里大为惊奇。《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人托名神农作的,成书很早,说明丹参以其神奇的药性早就被人所认识,想到这里,无形中增强了我对丹参的信心,甚至觉得丹参非常可爱。我仿佛看见树林旁、小溪边的坡地上,长着许多姿态美好的丹参,都是有腺毛的方形的茎,叶子对生,羽状复叶,侧生一或二、三对小叶,开着紫色的唇形花,花很好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姿态非常优美动人。我的心热了,激动了,激动中竟看见丹参地里出现了我的爱妻。她的病肢竟完全好了,人也比得病前年轻漂亮了,风姿绰约,朝着我动人地一笑……

六七年里,我就是靠着对丹参等中药的信任,靠着不懈的努力,靠着强烈的希望,靠着热切的期望,靠着美好的幻想,和妻子一起走过来的。如果没有美好的幻想,说不定我就垮掉了。

现在,我妻子的身体康复多了。我不让她做饭,她却趁我上班不在家时做好了。尽管我怕她做饭时人有闪失,嘴里埋怨她,心里却咽着一口又一口感动的热泪。六七年后又吃她做的饭,觉得香极了,甚至比任何大饭店的最高档次的饭菜都香。有一天,我妻子说:“原先我想死,我现在不想死了,因为我能给你做饭了。”我听了,心都碎了。这是多么朴素的话语,却道出了多少悲酸和真情!我妻子是个要强的人,在农村就是呱呱叫的九女植棉组长,工作以后无论在哪个单位都是先进,在外不落人后,在家为丈夫和儿子操劳。就是这样的人,突然病了,劳动不成,还要拖累家人,叫她如何接受?因此,六七年来,她虽然黎明即起,半夜才睡,坚持锻炼,盼望恢复功能,但岁月漫长,希望渺茫,绝望的阴影时不时地压迫她,“死”的念头幽灵一般无法驱赶。现在好了,她的功能改善了,能做饭了,能为他人服务了,她觉得有了生存的资格与价值,她不想死了!看着她平静、自信、自豪的面部表情,我高兴、激动地说不出话,任由热泪流了一脸。是的,她胜利了。这胜利来得多么不容易啊!这时,我忽然想起了帮助她与病魔作战的丹参等中药材们……

是的,丹参作为一种主要成分,不仅我妻吃的汤药里有,而且,我妻吃的陶根鱼教授研制的醒脑丸里、北京研制的两种丸药里、河北省研制的一种口服液里都有。可以说,丹参在我妻子抢救、治疗、稳定病情、改善功能的长达六七年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是一大功臣。

我衷心地感谢丹参们,不仅因为它们劳苦功高,更因为这六七年的日夜相处中,我与它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我眼里它们不是物,而是有情有义的大写的“人”!

亲情的黑木耳

捏上小小的一撮儿,放进大碗里,添多半碗凉水,然后静静地看着水里。不大一会儿,只见那水中原本碎小干薄黑亮的东西,竟吸了许多水,一下子涨满了乌黑发亮的一碗。原先小拇指头蛋大的一片,现在竟发成了许多肥大的片儿叠压的牡丹似的一朵,许许多多黑“牡丹”拥挤成一大碗,仿佛争相夸耀自己。———这就是小时候我在西安家里发木耳时看到的情形。

那时西安的臊子面,就是将黑木耳、黄花菜、豆腐、葱花以及白菜或菠菜,与炖好的大肉臊子放在一起炒,然后烩成臊子汤,浇在捞出的面条里。我舅家在西安南郊的三爻村,那里的臊子面也是这种做法。于是,我知道西安及其郊区的臊子面都是这样做。臊子面逢年过节或平时来了重要的客人才做。这是因为,臊子面是这里特别好吃的风味特产,走出西安及其郊区,别的地方都没有这样好吃的臊子面,虽然歧山臊子面别具一格,这些年被商家炒得名气很大,但终究脱不了简单、轻浮、浅薄、不大方的小家子气,没有西安臊子面的丰富、厚道、大方、实诚而耐人寻味。还因为,臊子面的好吃在于有黑木耳和黄花菜,因为这两样东西,臊子面才有了特别的味道,这味道好得无法形容,非常可口,而且余味无穷,但黑木耳、黄花菜很贵,这就使臊子面的成本很高,显得很华贵,试想,一般人家若经常吃,哪里吃得起?

几十年的所经所见,使我知道,黑木耳是一种价钱昂贵的好菜,而且是做西安臊子面的必备之物。我从来没有将黑木耳与药材连在一起,能与黑木耳连在一起的,是儿时的回忆、儿时的梦想,还是来自家人、亲戚和朋友的和谐与温馨。但愿我对黑木耳的了解,只有这些。

然而,我万万想不到,我的爱妻患了脑血管病,使我遇到了天塌地陷之灾。我还万万想不到,大夫给我妻开的中药里竟有黑木耳,黑木耳竟是一味中药材!于是,我出入中药铺,给妻子抓回包含有黑木耳的中药,又用沙锅熬成汤药,连同我的希望一起端给妻子。我还在大夫的指导下,将黑木耳和枸杞子等中药材与大米放在一起熬成早餐,给妻子吃。

曾经与西安臊子面一起给了我美味的享受,给了我许许多多温馨而幸福的记忆的黑木耳,竟在我遭遇苦难时又和我走到了一起,天天与我厮守。六七年了,我天天“闻鸡起舞”,发木耳,做早餐;天天都要面对黑木耳,都要将希望寄托给黑木耳。两千多个白天黑夜啊,黑木耳和我一起走了过来。

苦难使我对黑木耳产生了别样的感情,觉得它很有灵性。不是吗?当我在苦海挣扎、愁云压顶时,发开的黑木耳不就是毫无光泽,一副愁眉苦脸、心情沉重的样子?而当妻子病情好转、功能有所改善,我惊喜欲狂时,发开的黑木耳不就黑亮黑亮的,像盛开的牡丹绽开了笑脸?啊,两千多个日夜啊,黑木耳陪着我痛苦、悲伤、忧愁、盼望,向我施以援手。有多少次我梦见黑木耳变成了古代的名医,黑衣,黑帽,黑髯,一脸关切和慈善,在给我妻诊治。有多少回我梦见黑木耳变成仙女从天而降,乌发如云,黑衣飘飘,轻如落羽,行走无声,舞动玉手,为我妻推拿按摩。虽然梦醒时不免怅然若失,但我对黑木耳依然心存深切的感激之情。因为黑木耳不但白天陪伴我,梦境里还给我以安慰、以希望。

人常说,患难之交不可忘。与西安臊子面一起走进我的生活,给了我美味,给了我温馨,给了我亲情的黑木耳,我固然不会忘记,但在患难中和我相守,给了我帮助的黑木耳,我永远都要牢记,因为我更珍惜患难中建立起来的情谊。

弓保安,陕西武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著有长篇小说、旧体词集及古代文学专著多部,现在陕西人民出版社任职。

猜你喜欢
臊子张宁枸杞子
一杯茶
El descubrimiento de las hierbas terapéuticas La historia de Shennong,el “Soberano de la Agricultura”
臊子面
国企管理(2022年10期)2022-12-18 19:04:23
最爱西安臊子面
金秋(2022年10期)2022-08-11 06:02:40
乐普 《欣忭》
Umbrella Day伞日
There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岐山臊子面,酸辣味美馋死人
陇东“臊子面”
时代金融(2015年7期)2015-03-18 18: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