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高考留下“后遗症”

2004-04-29 00:44
大众健康 2004年7期
关键词:小雨后遗症爸爸妈妈

正 宏

高考的帷幕终于落下了,“硝烟”渐渐地从考场上散去。全力以赴地帮助考生应试的老师和家长们正慢慢地从紧张中缓过神来,可是,殚精竭虑的考生们却仍有不少还跋涉在困惑的心理沼泽中……

性情突变的小雨

小雨从小就勤奋好学,善解人意,一直都是三好学生。上高三时,他对爸爸妈妈说:“我一定能考上北大、清华,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此后,他将全部时间都用来复习。在高考前的三个月,他起五更睡半夜,吃饭时都想着解习题。高考鏖战结束了,小雨感觉还不错。爸爸妈妈想,这下该让孩子彻底放松一下了。可是,事与愿违,猛睡了两天的小雨忽然像变了个人似的,他成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要不就在窗前一呆就是很长时间,不言不语。妈妈不无担心地说:“小雨,你要是觉得无聊,就约同学外出走走,别老是一个人发呆。”“烦死人了!”没想到小雨十分反感,“啪”地一声,关上了自己的房门,一整天都不出来,饭也不吃。爸爸妈妈赶紧请来了小雨的舅舅,舅舅好说歹说,小雨总算打开了房门。在与舅舅的交谈中,他说:“最近一段时间不知咋了,老想吵。妈妈只说了我一句,我就烦恼不已。现在我知道,我的行为伤了妈妈的心,我为什么会这样呢?”

点评:小雨的异常情绪是一种“高考后遗症”,在考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对考生来说,高考作为强烈的刺激源,使考生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大脑中枢已建立起相应的高度紧张思维和运作模式,考生也适应了这种高强度、大压力的学习生活。高考后,由于心理和生理的惯性作用,考生一旦突然停止超负荷运转,反倒不适应考后的宽松环境,从而引起了生理、心理动态平衡的失调。

沮丧抑郁的小琳

小琳在年级里成绩数一数二,可没想到,高考后她的感觉却不好。自从与同学对过答案后,她的情绪更是一落千丈。一个多星期以来,她吃饭不香,坐卧不宁。家里人的一片殷切之情常出现在她的脑海里:考前,爸爸轻手轻脚地给她端来健脑茶;妈妈小心翼翼地给她盖好被子;奶奶叮嘱来客:“小声点,我们家小琳在复习功课!”然而,现在她却睡不安了,经常从梦中惊醒,每次都梦见邮递员送来一张分数单,所有成绩都不及格,父母和老师都用最失望的眼神看着她。不仅如此,她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来,不想给同学打电话,不愿意与要好的同学出去旅游,总是在翻看标准答案。她对爸爸妈妈说:“完了,一切梦想都破灭了!”说罢,潸然泪下。

点评:据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的杜亚松博士预计,从考试结束到成绩公布前后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成绩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女孩子更容易因低估自己的考分而造成无谓的压力。

放纵逍遥的高飞

高飞的父母在南方经商,他的生活全由爷爷奶奶照顾。高考一结束,他就将课本束之高阁,成天上网吧、游泳、打牌,还约同学去苏州、杭州、北京旅游。听说孙子要外出游玩,老人担心出事,于是劝他:“考完试了,放松放松可以,但出远门不行。”可高飞哪里听得进老人的话,他知道自己这次考得很糟,但不管咋的,总算考完了,至于考得如何?能否上大学?那是以后的事。他对同学说:“我真害怕成绩下来,那时真不知该怎样面对家里人和老师……趁现在还不知道考试结果,先玩个痛快!”

点评:高飞这种“得逍遥时且逍遥”的心理是一种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麻木心理。有人调查显示,参加完高考后,考生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从原来的13小时下降到1小时,有20%以上的考生在考完后就把书本全部扔掉了。而许多家长对此很“宽容”,认为孩子学习辛苦了这么久,也该休息休息了。结果,考后的“逍遥一族”比例在不断地上升。这种现象已引起专家们注意,因为这种心态不及时消除,将会在长时间内对考生产生消极影响,会延缓考生下一步学习的适应期,使一些考生在进入新的学习阶段时,面对新的学习任务,产生更严重的适应障碍。

“高考后遗症”的成因

考生中出现的诸多高考后的心理困扰,一般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考焦虑症的惯性作用。资料显示,高考以后,仍无法摆脱高考焦虑的考生占32.2%。

二是家庭紧张氛围的感染。考后,家长与考生都紧张地等待着那“定终身”的一榜。此时,家长对竞争激烈性的感慨、对考生不满意的神态、经常不放心地与孩子估分等等,都会给考生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据调查,23.75%的考生不愿意家长流露出担心情绪,54%的考生想对父母说的第一句话是:“别老问我考几分!”

三是价值取向的压力。今天,人们仍然在坚持“学而优”的人才观。考生只有上重点大学才算人才;社会衡量一所学校的好坏就是看培养“人才”的数量;考生要想将来较顺利地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只有考上名牌院校,这些都是考生的心理压力源。

四是不良心理素质的影响。专家们发现,考试焦虑症及考后心理困扰多发生在独生子女身上。他们认为,不少学生心理成长的权利和机会,在过分的父母之爱中被一点点地剥夺,使部分孩子养成了依赖、被动和脆弱的个性。这些考生往往缺乏自信,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抗挫力差。

走出高考后的心理阴影

高考的结束不是考生心理调节的尾声,它将是新一阶段心理调节的开始。

家长要为考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首先,父母要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远远大于成绩本身。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给考生带来消极影响。因此,考后,家长不必过分地关注考生的考试结果。考生考得好,不宜过分夸奖他,以免出现意外挫折而使他难以适应;考得不好,更不要埋怨。其次,帮助考生调整心态。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如与考生谈论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让考生读他喜爱的小说或看电视剧;与考生一起进行户外活动等,尽快地让考生从高考前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定式中走出来。也可以改变考生原有的生活环境。如让他到亲戚或朋友家里去玩几周,或带他外出旅游度假等,让新环境来削弱或改变原有的生活规律和氛围。第三,加强与考生的思想沟通。家长要以朋友的身份对考生进行心理抚慰,让考生建立起一种面对现实的心态,提高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考生认识到,能进更好的学校学习,固然是件好事,但它并非是惟一的成功途径。即使落榜已定,也应当理性地分析失败原因,根据考生的能力、特长、爱好及家庭实际情况,与考生交流今后的打算。尤其对期望值高的考生,更要积极地引导。必要时可请老师与考生进行个别谈心,客观地分析考生的实际情况,找出恰当的期望目标,给考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理解氛围等。沟通中要平等、坦诚、认真、充满爱心,使考生有勇气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愿望充分地倾诉。

考生加强自我心理调适。考生也不要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凡事依赖父母,而应相信自己有能力作好高考后的心理调适。一要客观地评估自己。如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自卑泄气。二要转移注意力。或与大自然亲密拥抱,或让自己陶醉于优美的乐曲中,或多参加同学间的活动,尤其多与乐观的人接触,使焦虑抑郁的心情得以转移。三要化解心理压力。可找家里人或好友、同学、老师,把心中的忧愁向他们宣泄一通;或通过写日记、大声朗读、放声高歌、开响录音机等,把内心的压抑释放出来。四要科学地认识人生。要知道,在无限美好的人生中总还有使人不如意的地方,考生应学会加大心理容量,增强心理弹性,开拓心胸,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可以看一些名人传记类的书籍,名人的成长历程能让考生得到莫大的启迪,有助于考生战胜挫折。

猜你喜欢
小雨后遗症爸爸妈妈
春天的“后遗症”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卧薪尝胆
我的爸爸妈妈
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