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佩
老年俱乐部里的蒋志雄,人称“姜子牙”,是位有名的钓鱼迷。自从退休后,他几乎每天都带着鱼竿、小凳和干粮,到清江边钓鱼。
一场秋雨过后,河水上涨。老蒋抓住“秋钓肥鱼”的大好时机,一大早便出发,专挑水流较缓、水草丛生的白鹤坝撒下饵料,然后抛竿下水。同往常一样,到日落西山时,他钓了不少小鱼。正当他准备收竿时,突然浮标乱摆,“有鱼上钩”。他心中窃喜,小心翼翼地提起钓竿,没料到钓竿不堪重负,竟弯成了弓形。鱼头刚刚离开水面,便一阵挣扎,拖着线企图逃走。蒋老没提防,手握着的鱼竿差点被拖走。“嗬,好大的鱼!”他抑制住心中的狂喜,改变策略,轻轻地、缓慢地收线,让上钩的鱼儿随线游至江边水浅处。然后,他脱去鞋袜,挽起裤腿,赤脚下到水里,用双手将一条沉甸甸的红鳞大鲤鱼抱上岸。回家一秤,这条鱼足有2760克!
老蒋乐不可支,钓了三年鱼,从未钓到过这么大的鱼。老年俱乐部的钓友们纷至沓来,向他祝贺和取经。他的老伴十分好客,连忙将鱼肚剖开、去鳞,做了红烧鱼火锅,又炒了几盘菜,还开了瓶“长阳老窖”,招待大家。
老蒋刚喝了几口酒,便感到身体不适。老友见状,都劝他好好休息,便纷纷散去。老蒋在家休息了两天,不但全身乏力、腰腿酸痛等症状没见好转,还莫名其妙地发起烧来。老蒋以为是感冒了,服了两天“重感灵”,可病势不但未减,体温反而升到39.1摄氏度。只见他眼发红,鼻出血,全身疼痛加剧,尤其是两条小腿后面的肌肉(腓肠肌),像刀割一样钻心地痛,连下床小便的力气都没有了。奇怪的是,他的白眼球逐渐由红变黄,尿液像浓茶一样,还咯过几口带血的脓痰。
老伴和子女们见老蒋病得不轻,便将他送到市中心医院就诊。接诊的医生对老蒋进行了详细的体检,发现他不仅全身黄疸,肝脏肿大,而且腹股沟及腋窝淋巴结也肿大;又对他抽血化验,最后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
好在老蒋经常锻炼,体质好,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入院11天他便痊愈了。医生说:“老蒋的这场重病,是由于钓鱼时徒手徒脚接触了含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河水造成的。”出院那天,老蒋对前来迎接他的钓友们深有感触地说:“一条鱼差点要了我的老命!今后钓鱼,可得注意卫生防病啊!”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凡有鱼的江、河、湖、塘及水库,其水中浮游生物必然很多。而这些水,很可能受到鼠、猪、蛙、鱼、蛇及其他动物的尿液污染。在这些动物的尿液中,往往含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每年的八九月份是“钩体病”的发病高峰。倘若在此期间垂钓、游泳或从事水上作业(如捕捞鱼虾、割水草),手脚不慎接触了含有“钩体”的河水,“钩体”便会从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钻进人体内,迅速繁殖,并释放出大量的毒素,损害人的健康。
垂钓爱好者多为长期生活在城镇的居民,他们体内缺乏对“钩体”的免疫力,一旦接触,发病的危险性更大。所以说,垂钓爱好者最好不要到“钩体病”的疫区去钓鱼,钓鱼时也不要下水抓鱼,真正做到娱乐不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