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乜
2004年4月间,中国各媒体曾发布过一条消息:“北大医院无痛分娩突破2000例”。尽管文章使用了“规模化”、“第一家”、“首屈一指”等词汇,但可能是因为关乎“分娩”的群体本身就狭窄,而“2000”这个数字又太微乎其微,因此文章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
2000例,是个什么概念?是从2001年8月到2004年3月间,北大医院累计实施无痛分娩的例数。这个数字占到全国无痛分娩总数5000例的40%。只有把“2000”放到这样的背景下,方可显现出这家医院在这个领域的分量———几乎扛起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但是,如果我们把“2000”或者“5000”与中国每年2000万的新生儿相比,不难看出,21世纪的中国,能够享受到无痛分娩技术的产妇几乎是万里挑一。然后,再把这个比率放到发达国家面前,人家至少是80%以上的产妇“在平静而无痛的状态下,享受得子的欢乐”。相比之下,我们确实是相当可怜!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剖宫产的多是都市中的白领女性。在我相知的女经理、女艺术家、女博士,以及“全职太太”中,几乎100%接受了剖宫产。按说她们有知识,且时尚,却怎么也没想到,在关乎宝宝和个人生理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却因为无知闪了一下。因此,几年后的今天,重谈当初,她们多流露出遗憾或后悔,甚至责怪医院,为啥当初不把利害关系讲清楚。
其实,对于无痛分娩,私下里早有“后门分娩”之说。道理很简单,只有深谙此道,而且深得大夫们“心甘情愿”为你付出的产妇,方有可能享有“后门”的关照。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广大产妇们的一大可怜。
从一份关于生孩子费用的调查中看到:各地医院经阴道正常分娩的费用在260元~4000元不等,平均1500元;剖宫产手术的费用1500元~6000元不等,平均3500元。几位财富女性透露,她们在北京的某家著名国有医院接受剖宫产,费用在20000元以上。因此,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很难排除利益的驱动作用。
当然,由于就医环境不宽松,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生也乐得顺水推舟。否则,稍有闪失,岂不是咎由自取?
一位在北京“和睦家”(外资医院)接受无痛分娩的女友,说到费用是60000元。两相比较,北大这样品级的医院,无痛分娩的费用只比正常自然分娩的费用高出700元。简直是天上地下。
据说在这700元中,物价局审定的技术费用是200元,其余是药品、材料的费用。由此不难看出,200元可能就是无痛分娩技术面临的一道坎。更重要的是,在这道坎的后面,还有一条可怕的鸿沟,那就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医院无偿服务的观念。因此,在无痛分娩的收费中,并没有体现医院“服务”的价值。而偏偏无痛分娩需要相当的人力投入,至少是3名一线大夫,1名二线大夫,而且涉及妇产和麻醉两个科室,针对每一位产妇需要24小时全程监护。其中,仅是协调操作就是可以想见的麻烦。难怪,北大医院的专家们说,与观念和体制较量,远比攻克技术课题要难得多。
好在,他们顶下来了。“花多大的力量,也要做这件事”。这是北大医院院长章友康对记者说的。据该院麻醉科的曲元大夫透露,能够把200元的费用全部落到医护人员身上,医院一分钱都不提留,这样的医院已经很了不起。而像北大医院这样,每做一例医院为医护人员倒贴200元的,天下没有第二家。一句话,提醒了记者——这2000例无痛分娩的背后有着40万元的情愫。
那天,记者专门拨通正在广州出差的章友康院长的电话。这位院长的回答大致有这么几层意思:消除疼痛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大事情,漠视,是不对的;中国做事情总要有一个领跑的,北大这样的医科大学理所当然承担责任;因为暂时的经济问题,把很有广阔前景的事放下,那不是科学的态度……当然,他谈到经济效益的平抑,他相信只是过程和时间的问题。
过程和时间需要担当。这些教授们有时很可爱。在北大医院,不只一个人说到“特丢脸!”、“太丢人了!”她们是因为落后而脸红,因为脸红而无颜面对。在国外的交流中,一说到分娩镇痛率,她们的心就“咯噔”一下,像被刀戳了一样,非常难过,没法启齿。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耻辱感,也便有了后来的“北大2000例”。一个民族的进步需要这样的无地自容。
“2000例”,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