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马
2004年9月,阿富汗将举行战后首届总统和议会选举。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阿富汗的战后重建工作困难重重。除了资金缺乏以及塔利班残余势力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之外,令人头疼的还有旷日持久的军阀割据问题。
时下,阿富汗众多军阀各霸一方,拥兵自重。西尔扎伊控制着坎大哈与南部广大地区,杜斯塔姆将军管理着北部地区,哈兹拉特控制着东部地区,而广袤的西部则控制在伊斯梅尔的手里。因此,西方媒体常常将现任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戏称为“喀布尔市市长”。
而在卡尔扎伊眼中,眼前最难对付的人无疑是著名军阀伊斯梅尔。60多岁的伊斯梅尔有“赫拉特雄狮”之称,原是驻赫拉特的一名政府军军官,曾被塔利班投入监狱,后来流亡伊朗,直至美英对塔利班展开军事打击后才返回故乡。他表面上拥护卡尔扎伊,实际上却致力于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
军阀的日常工作
英国《观察家报》记者获准对伊斯梅尔和他的独立王国进行了独家采访,记叙了伊斯梅尔一天的工作。
赫拉特市是阿富汗西部边境省份赫拉特首府。伊斯梅尔坐在省政府办公楼大厅中的大型吊灯下,大厅四周站着手持机枪的保镖。
大厅里挤满了伊斯梅尔管辖区内的居民,他们都是前来向他求援的。
伊斯梅尔正在逐个地听取他们的要求。人们都期望能在这里听到有利于自己的回答。
有少数求援者是商人、企业家,他们请求伊斯梅尔能拨给他们一些土地,以开设工厂和阿拉伯式的露天商场;绝大多数人都是贫苦的居民,仅仅希望能够从伊斯梅尔那里得到一点点恩赐——一张做小生意的执照、一袋米、一部电话甚至一点点灯油……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伊斯梅尔一天的政务。
赫拉特巨变
在伊斯梅尔的领导下,赫拉特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公路铺起来了,校舍建起来了,水利灌溉渠重修了,大部分社区居民有了干净的自来水。不久以后,赫拉特还将成为全国惟一可以24小时供电的地方。此外,城市里还建起了新的公园。伊斯梅尔深深地陶醉于他的成就之中,他得意地称:“哪怕是在喀布尔,你看得到人们在晚上10点钟以后逛公园吗?在这个国家的绝大部分地方,连公园都还没有呢!”
赫拉特的建设成绩,得力于伊斯梅尔对政府关税的截留。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赫拉特至今仍是阿富汗最富的省份。目前,从伊朗进入阿富汗的大部分重要货物都必须经过伊斯梅尔控制的公路地段。伊斯梅尔并不反感走私者大摇大摆通过自己的领地,但他规定所有的运输车队在过境时,都必须在赫拉特海关税署交纳过境关税。
按照法律,所有税款应该先上缴中央政府,再由中央统一分配到各部各省。但是,伊斯梅尔只是将每天收到的25万-150万美元关税的零头上交给中央政府,其余则全部充作建设赫拉特的资金了。对此,卡尔扎伊毫无办法。
独立王国悄然形成
赫拉特的繁荣无法掩饰严峻的现实——一个在伊斯梅尔控制下的独立王国已经悄然形成。
伊斯梅尔虽然曾公开表态支持卡尔扎伊,但实际上,伊斯梅尔却牢固地统治着自己的地盘,他有一支装备精良的五万人左右的私人军队,其数量远远超过了目前仅拥有8000名士兵的政府军。
如今,伊斯梅尔的部下尊称他为“埃米尔”,也要求来宾称他为“埃米尔沙希布阁下”。在阿富汗,这是王公或统帅的意思。
不久前,阿富汗独立人权委员会在赫拉特成立了首都以外的第一个分会。在人权委员会的报告中称伊斯梅尔有独裁统治的特征。例如,单身女子进城玩,很可能会遭到道德警察的检查;有些持不同政见者被秘密警察跟踪,人们害怕发表不同意伊斯梅尔政见的言论。
人权分会的代表拉菲克仅仅因为对伊斯梅尔作了一些批评,当天晚上就有人砸开了他的门,将其殴打了30分钟。
重建之路举步维艰
伊斯梅尔当然知道中央政府对他的不满,但他深知,中央政府要实行统领全国的计划财力有限,而自己却有着和中央周旋的足够的实力与资本。
因此,伊斯梅尔仍然充满自信地与中央玩游戏,在自己的领地内我行我素。
2004年3月,伊斯梅尔之子萨迪克在赫拉特身亡,尽管官方发言称,萨迪克是被不明身份的人枪击。但种种迹象却表明,是阿富汗中央驻赫拉特部队策划了这次行动,并引发了政府军与伊斯梅尔部队的流血冲突。
尽管卡尔扎伊的谦和态度使他赢得了国际社会和众多阿富汗国内民众的支持,国际社会也希望卡尔扎伊能成功地使阿富汗摆脱过去20多年的战乱阴影,能够复兴与重建,但以伊斯梅尔为代表的军阀割据这个巨大难题如果不能破解,这个国家的重建之路就会依然举步维艰。
(摘自《周末》 原标题为《一个阿富汗军阀的一天》 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