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霄汉
2004年5月的一天,在北京海淀区阳台山,一架名为“蓝鹰”的轻型飞机呼啸着腾空而起,盘旋几圈后,向天边飞去。
望着飞机渐渐变小的影子,机场上一个中年男子激动得掉下了眼泪。
餐馆老板的飞天梦
落泪的男子叫原永民,今年48岁。中学时代,他就迷上了航空。此后,不管是下乡插队,还是进厂做工人,他都一直做着一个飞天梦——制造飞机。
1986年秋的一天,原永民从一张报纸上了解到,中关村有一家长期亏损的面馆要转让。中关村,离科学家们近,离飞天梦就近。他决定从工厂辞职,专门为科学家开一个饭店。
于是,原永民从银行贷款十万元,又从朋友手里借了四万元,买下了那家面馆,并取名为“科源酒家”。原永民取这个店名有深刻寓意,即科学是他的飞天梦实现之源。
“科源酒家”开业了,科学家朋友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另据文章介绍,经过五年积累,到1991年,原永民已拥有百万元资金,他又投资将“科源酒家”建成六层楼高的大饭店,生意更红火了——本刊注)。七年后,原永民不但还清了贷款和债务,而且每年还能赚上百多万元。
原永民看重的不完全是利润,而是七年来他与航空领域科学家的交住。这七年,“科源酒家”简直成了航空俱乐部,科学家们在这里吃饭、聊天,原永民积极参与其中,从科学家们那里学到了许多航空知识。
1992年年初的一天,原永民的科学家朋友们又来到“科源酒家”。原永民和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聊着聊着,原永民忍不住向他们倾吐了隐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的飞天梦想。其中一位朋友说,现在南京航空学院申请了一个轻型飞机的专利,名字叫AD200,其设计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种飞机用途广泛,既可做飞行训练、航空体育、喷洒农药、气象监测、护林防火、空中摄影、航空遥感、通讯联络之用,也可以成为人们旅游娱乐的交通工具。目前,中国地上的私人汽车越来越多,可是天上的私人飞机还是凤毛麟角。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1世纪,中国人是要上天玩飞机的。你干吧,肯定没错!
原永民听后,激动得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他实在抑制不住自己那颗激动的心,一幅开设飞机厂的宏伟蓝图,充满了他整个心间……
贷款买断专利开设飞机厂
原永民走进一家银行,对信贷员说:“贷给我500万元,我要造飞机。”信贷员愣愣地看了他好长时间,没说话。见他不开口,原永民接着又说:“用我的‘科源酒家做抵押。”信贷员惊奇地问:“你吃了豹子胆了吗?”原永民答:“是的。”
原永民用“科源酒家”做抵押,从银行贷款500万元后,直奔南京航空学院而去。他花340万元买下了AD200的专利。
回到北京,面对一大堆图纸,原永民发懵了:图纸上是他看不懂的当代“甲骨文”,他全部的航空知识都在瞬间化为零。
关键时刻,是原永民的科学家朋友们助了他一臂之力。原航空部质量司的总质量师、原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的总工艺师、原航空部工业总公司试飞局的总工程师等,近30名中国航空工业的高精尖人才都来到了他的麾下。这些专家不计较待遇,目的是帮助原永民实现飞天梦。原永民信心大振,说:“我不但要研制飞机,还要建飞机制造厂呢!”
建厂?你还有钱吗?专家们惊奇地问。“有!”原永民说。说完这句话,他再次来到银行,一边递上贷款申请,一边对信贷员说:“我又吃了一颗豹子胆。”那位信贷员看了看他,终于相信自己看到了一个奇特的人。这家银行经再三考察后,又贷给了原永民1500万元。
1993年2月,原永民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私营轻型飞机制造厂,并取名为“北京科源轻型飞机实业有限公司”。工厂坐落在北京海淀区阳台山旅游风景区内,占地总面积7800平方米。工厂建有年产100架AD200轻型飞机的生产线,一条长500米、宽30米的飞机跑道以及飞机库、停机坪。一位美国专家参观了这个完全按照现代化生产标准和管理方式运行的高科技企业后,说:“原先生,你有资格与世界对话了。我相信,你的公司将变成中国的波音公司。”
前景自然光明,可道路却走了11年。11年中,原永民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而惟一的经济支柱就是那个“科源酒店”。所以原永民后来总是讲,我的飞机是用饭馆养大的。
20多年的飞天梦终于实现
1995年5月8日,北京燕山脚下,一只巨大的“白鸥”旋起一阵风,它小心翼翼地向上飞了几下,又向下落了几下,突然,它好像找到了自信,头一昂,直冲云霄。飞行员很快把各项数据传到地面:时速130公里,续航距离700公里,最大升高3000米,最低作业高度5米……试飞场上,人们随着“白鸥”的盘旋,发出一阵阵惊叹声。
AD200轻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开中国私营企业生产飞机的先河。此时,原永民无声地哭了,他20多年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1996年1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响起了激昂的乐曲,国家民航总局领导为原永民的轻型飞机制造厂颁发了生产许可证、设计批准书和许可生产的项目单。4月23日,空军有关部门正式批复原永民的空域使用权。从这一天开始,AD200这个新生儿有了“出生证”,有了“户口本”,有了各项“公民权利”,它可以理直气壮地飞翔在祖国的蓝天。
AD200市场红火,不到两年的时间,共卖出9架。1998年9月,原永民代表中国飞机队去加拿大参赛,在23个参赛国中夺得第12名。当年11月,AD200应邀参加珠海国际航展,获得轻型飞机俱乐部比赛亚军。赛后一周内,接到17架的订单。
“蓝鹰”飞向美国
2002年,北京科源轻型飞机实业有限公司最新的产品“蓝鹰”AD200的名字开始在互联网上传播。美国某飞机营销公司老板哈瓦斯看上了“蓝鹰”:玻璃钢体,自重轻,速度快,安全系数高,而且价格便宜。
美国是轻型飞机生产、使用的大国,每年大约需要20多万架。可是,美国生产的轻型飞机价格太贵,一般的中产阶级人士购买起来都要思之再三。“蓝鹰”以其价格优势,一定会很快占领美国市场。想到这里,哈瓦斯拨通了一位中国朋友的电话。通过这位中国朋友,哈瓦斯直接与原永民通话:“我对您的产品非常满意,愿意把‘蓝鹰引进到美国来,并愿意做北美、南美地区的全权销售代理。可是,我觉得目前‘蓝鹰的马力还不行,能不能考虑换四冲程的发动机。如果贵公司没有这样的发动机,我愿意提供一台R-2100型75马力的发动机。”哈瓦斯的诚意,让原永民感动。原永民回话道:“我愿意把美洲的销售权交给先生,发动机不妨提供一台。”
2003年元旦一过,发动机邮到了科源轻型飞机实业有限公司。30多名航空高级专家和近百名工人干了半年,改装了新型发动机的“蓝鹰”于当年7月12日在密云机场进行试飞。
原永民请来国家级特级试飞员蒋经秋。上午10点,飞机准时起飞,原永民心里“咚咚”地敲起了鼓。飞机升到500米高度,开始转圈,规定一圈10分钟。原永民闭上眼睛数数,可当他睁开眼睛一看,飞机还在飞。“这10分钟咋这么慢呢?”他闭上眼睛重新数,1、2、3、4、5、6、7、8、9、10……睁开眼一看,飞机已经着陆。蒋经秋兴高采烈地走出驾驶舱,竖起大拇指对原永民说:“好,没想到咱们中国有这么好的轻型飞机。没问题,你的‘蓝鹰在美国的空中也是一流的。”
新型“蓝鹰”按标准完成了全部试飞科目,原永民和员工们喝酒庆祝。喝着喝着,妻子来了电话:“永民,我祝贺你!你忘了吧,今天是你的生日呀!”原永民这才猛然想到:“对呀,今天是我的生日呀。”他惊讶了,原来自己和飞机竟有如此神秘的契合。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员工们,餐厅里响起一片祝贺声。
最近,哈瓦斯发来信息:“原先生,‘蓝鹰好极了!我准备向您发批量订单了。”“蓝鹰”,终于将成批飞出国门,飞向美国。
(龚宝良荐自《劳动报》 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