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婵
从明成祖迁都到北京申奥成功,古都北京一直都是世界的聚焦地。由荷兰设计师雷姆·库哈斯提出的CCTV新总部大楼设计方案,让北京再一次成为了世界的焦点。绝大多数中国人更是以惊讶的目光,看待这座即将屹立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的庞然大物。虽然从建筑家梁思成的“保护北京古城建筑方案”被否定以来,北京的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北京金融街、长安街上就有不少这样的建筑,但多年以后,能被看好的大概就只有贝律铭设计的中国银行、80年代的国际饭店、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及亚运村体育馆等建筑。对北京的现代建筑,内行这样评价:“大量平庸粗陋之作,形不成一个可以令人驻足或留连的街区城市片段。”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古城风貌的保护”和“现代建筑的无代表性”这两个难题,就出现在了世纪之交的北京。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出现的CCTV大楼,成为争议的焦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栋楼外观的颇具争议及50亿的耗资,都使央视背负起不小的压力,那为何他们要力排众意去选择这样一种设计方案呢?选择这一方案的专家评委这样看,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方案,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无排他性。作为一个优美、有力的雕塑形象,它既能代表新北京的形象,又可以用建筑的语言表达电视媒体的重要性和文化性,其结构方案新颖、可实施,会推动中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思想的创造。专家评委认为能实施这一方案,不仅能树立CCTV的标志性形象,也将翻开中国建筑界新的一页。无论这样的看法是否合理,它都孕育着一种新的建筑文化概念——超越“平庸”。
综观北京古今建筑,大多都无法脱离一个“庸”字。无可否认文化精神影响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早已注入中国人的骨髓。这样一种文化精神体现在绘画、音乐、建筑等各个方面。“中庸”的把握不当是容易走向极端的,而这种极端恰恰就表现在形式的平庸上。北京的现代建筑盲目地强调对古建筑的继承,在现代建筑上方加上古建筑的装饰物,便美其名曰:“对古代建筑的继承。”结果大多也无非只是形式上简单的重复而已。北京在对新建筑形式的探讨上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这样一座建筑物的出现,应该说是有助于打破这样尴尬的建筑文化局面。这个设计方案虽然没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但评委会的选择多而不少也是对大众平庸文化心理的挑战。那些被激怒的人的“少见多怪”,一种被平庸的大楼、甜媚的建筑装饰物“熏陶”出来的衰老的文化心态。正如圆的看多了就说方的不好看。CCTV的新总部大楼不但建筑在造型和空间上有尽可能多的新意,同时它为北京、也为中国提供了一种突破常规的建筑文化形式。
当然,这座大楼带给中国建筑文化的启示,不仅仅是在形式方面。长久以来,中国建筑界存在着一种曲解建筑艺术的现象。有人鼓吹形式之重要,甚至宣称形式乃建筑和建筑师之终极关怀。而对于建筑缺乏本体性质探究的意识和自觉,极少将建筑活动放在人类生命活动与存在意义的高度去看待、理解和阐释,这直接导致了人文关怀的淡漠。不难看出中国注重形式的建筑精神,和西方现代建筑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在这里,我并非想证明西方建筑文化一定是正确的,但有一点我们应该看到,西方偏理性的建筑文化,为他们带来了形式上突破的更大空间。CCTV大楼就是很好的证明:设计师雷姆·库哈斯并不介意人们对建筑外型的评价,他更多考虑的是大楼的内部结构和实用价值,如他在大楼内部研究设计了许多感应设备,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他把不需要采光的演播室设计在地下等等。他的设计理念正好反映了西方“以人为本”的建筑文化,也许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建筑心态,使他在建筑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从人文精神出发的建筑文化,若能被中国建筑界真正地吸收和借鉴,而并非仅仅是它所反映出的形式上。那么,将是对中国的建筑文化平庸心态从根源上的突破。
总部大楼工程完成以后,无论希望它存在的人抱着怎样一种心理,也无论对它是或褒或贬的评价,它所象征的建筑文化内涵是富有历史性的,它对中国建筑文化理念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毕竟这是中国现代建筑的第一次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