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行,男,1954年12月7日生,江苏苏州人,回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在读,高级经济师。现任上海白猫(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市场经济是机遇,更是挑战。上海白猫(集团)有限公司在总经理马立行和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发扬创新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风貌,写下了今日的成功一页:1995年以来,企业的销售收入和产品总量的年平均递增超过11%的速度增长,销售收入由1994年的7亿元,发展到2003年的18亿元。白猫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成为行业的领导企业。走出了一条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壮大发展国有名牌的“白猫之路”。
转变机制,激活企业活力
90年代初,马立行及领导班子冷静地分析了“白猫”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在企业推行并实施了企业机制转换的“三步曲”,从根本上转变了企业的经营机制。1994年初组建中外合资上海白猫有限公司;接着将原后勤配套服务部门和富余人员组织起来,组成综合贸易服务公司。1995年将母体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改制组建为上海白猫(集团)有限公司。由此,各主体公司明确了各自的职能,自身的主体作用得到自如发挥,生产经营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先后以1亿多元的投入,引进了德、美、意、日等国的先进生产设备,对企业生产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产品市场由原来传统的华东、华南市场为主,迅速发展到华北、东北、西北、中原以及欧美、日本、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也由洗涤剂单一品种,发展到洗涤剂六大系列、牙膏及原料制品、纸制品、彩印包装和专用化学品等,并涉及加工园区、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等多个经济领域。近两年,他不断创新思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组建了包含“混合经济”在内的多种企业模式,从而使白猫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鱼得水,不断壮大。
以资本经营方法,建立“销地产”模式
1995年初,马立行提出了“销地生产批发”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得到理论界、企业界和政府的一致赞同。公司运用引进的外资,先后成功地在西南地区的重庆市、重庆市万州区、辽宁抚顺,以收购兼并等方式,组建了白猫(重庆)日化有限公司、自猫(重庆)有限公司和白猫(辽宁)有限公司等多个“白猫”跨区域生产基地。采用白猫的品牌、技术和管理,产品由白猫统一经销,纳入白猫集团的市场营销网络与系统,使白猫产品原本销售薄弱的西南、东北等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快速上升。这种跨地区建立生产基地,输出资金、品牌、技术和管理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效应,被当地誉为“白猫效应”。如,白猫(重庆)有限公司先后安排原企业就业800余人,拉动配套企业3500余人上岗,成为今日重庆市万州地区名列销售收入、利税、产值、人均收入等多项第一的“明垦企业”。
以科技领先,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马立行强调科技创新是企业产品开发、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发展后勤不断增强的基础。在他的推动下,公司1992年成立了白猫研究所,1996年被批准为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1999年,公司投资6000万元,总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有96名科研人员的白猫科技中心楼投入使用。先后与国内外知名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联系;从北大、清华等院校招收博士生、研究生充实白猫的科研实力;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同投资组建了研究所,还以风险投资等方式,与中科院和国外的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型材料。
几年来,“科技中心”已先后推出造粒浓缩洗衣粉、APG高级洗洁精、喷洁净、低温酶洗衣粉、环保型无磷洗衣粉等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产品。2003年,白猫新产品已占全部销售产品品种的40%,利润占全部产品利润的70%以上。白猫集团也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产品市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轻工优秀企业、上海市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建设工业新高地工业优秀企业称号;“白猫”、“中华”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名牌产品。
建立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思想和体系
马立行以他良好理论背景和对国内外一流企业深入研究的心得,不断应用于企业发展的实践。在经营管理上,他率领企业勤练内功,一步一个脚印向既定目标进发。在市场拓展方面,他果断决策,1995年前后,“白猫”就在全国建立了29个省级销售分公司,销售队伍也由原来统管供应、销售共50多人扩充到1000多人,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统一管理白猫产品在全国的市场、销售、价格。依靠这个网络,白猫产品不断深入城市到乡镇的广大市场,顶住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种种压力。
1996年,“白猫”又引入IS09001质量保证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在同行业中率先实施并通过认证,使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将一切经营管理纳入质保体系的程序控制,达到规范运行目的。这几年,白猫的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9.7%以上,客户投诉率始终在0.1‰以下。
马立行在繁忙的事务工作中,见缝插针挤出时间学习经济理论和管理学知识。他结合理论探索生产经营管理实践,写下了十多篇经济学术论文,专著《马立行论名牌战略》引起较大的反响,被评为“上海工业系统企业家著书第一人”。
上海少数民族英才录
白庆华,男,中共党员,蒙古族,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近年来,白庆华率领的课题组承接了大量的上海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和上海科委、信息委重点研究课题,如“面向21世纪的上海城市管理”、“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薄弱环节研究”、“三大都市圈比较研究”、“大都市教育功能定位研究”、“关于上海城市信息化中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上海防灾救灾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城市信息化理论体系框架研究”等,为上海市的社会、经济建设出谋划策,获得了广泛好评,被推荐为上海社区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其它研究课题如国家863/CIMS课题“上海港机厂CIMS/MEP项目”、“国际互联网综合信息查询、挖掘、整理系统”等,均已被评为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
李相荣,朝鲜族,祖籍黑龙江省,1941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
李相荣早期参加我国“风暴一号”火箭的研制,承担了多项总体设计工作,为我国首颗一吨以上卫星发射成功做出了贡献。在“长征三号”火箭的研制中,参加组织了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在国内首次采用阻抗法频率计算物理模型,为成功发射通信卫星做出了重要贡献。任“长征四号”A火箭副总设计师,参与并组织设计采用多项新技术的总体方案,使“长征四号”火箭的运载能力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火箭,两次发射气象卫星均获得圆满成功。任“长征二号”丁火箭副总设计师,在时间紧、经费少的困难条件下,利用长征四号已有的基础,组织研制出运载能力大、入轨精度高和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的二级火箭,连续三次发射返回式卫星获得圆满成功。任“神舟”飞船副总设计师,负责上海航天局载人飞船的论证并承担部分研制工作,为初样转入正样起了重大作用。任长征四号乙总设计师和总指挥,采用多项新技术,主持研制出性能优良、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的大型运载火箭,连续6次发射10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均获得成功。
卓尚军,1965年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土家族,1983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1991年获材料学硕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2000年获材料化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兼上海质谱中心(无机)副主任。
卓尚军主要是从事无机材料表征和检测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相关仪器设备和软件的研制。特别致力于X射线荧光光谱的前沿理论和应用方法研究,他对X射线荧光光谱中的基本参数的优化工作,使X射线荧光光谱定量分析更加准确。他曾先后负责和参与该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合作撰写了专著《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张家港射线仪器厂联合研制的SZ系列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分别获中国科学院科技发明三等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仪器价格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而性能却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曾多次用于中国国家海洋局太平洋科学考察和资源调查大洋锰结核成分和品位分析,克服恶劣环境取得了很好结果。该仪器还用于宝钢的产品质量控制,检测钢板多种镀层厚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卓尚军被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材料检测与评价技术网(SNMET)聘请为中国大陆地区委员,从事材料检测和评价以及相关计量技术的国际合作和协调工作。他还被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化学分委会聘为专家,从事跟踪相关领域的国际组织的文件和我国相关文件的制订和修订等工作。
金相成,回族,年届耄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自1986年起,他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欣然接受组织和民族同胞的委托,挑起华东师大少数民族教职工联谊会会长、上海市少数民族联谊会会长的重任,并积极开展工作。
作为学校少数民族联谊会的创建者,他想办法、出主意,走访联络,宣传发动,既团结了广大少数民族教职工,又配合党委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该组织先后被上海市、国家民委、国务院评选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作为上海市少数民族联谊会会长,他在协助党和政府开展社区民族工作、建立风格化全覆盖的联络系统、做好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加强少数民族联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95年上海市政府授予他“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光荣称号,2000年被评为“上海统一战线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他长期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孜孜不倦,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一丝不苟,严谨治学,“板凳甘坐十年冷”。撰有论文《梁启超与近代历史教育》等120余篇,专著9本,其中《历史教育学》一书,对教育科学领域内正在兴起和形成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历史教育学”,具有奠基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