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美新闻劲爆与落寞”发微

2004-04-09 12:14吴元栋
新闻爱好者 2004年2期
关键词:王韬秦淮性爱

吴元栋

近来,南方某杂志社女编辑木子美因在网上发表性爱日记《遗情书》而暴得大名,有关网站为此“门槛”被踏破,从南到北,网虫们几乎无人不知木子美。对此现象,有关专家纷纷发表评论,崇尚开放的“价值多元”说有之,归依法律的“权利自由”说有之,悲天悯人的“社会责任”说有之,追求效应的“媒体炒作”说有之。而网民也有大量议论,有褒有贬,莫衷一是。总之热闹非凡,用时尚的话说,又是“一道风景线”。

这部描写露骨的日记,那些精明的出版商早已捷足先登,开动了印刷机。平心而论,网络上之所以会有木子美这样的性爱日记连载出现,乃是这类内容长期泛滥的一个必然结果。在管理方面,性爱内容受到约束的程度远远宽于其他有涉社会矛盾的内容。不过这次稍有不同,据说此书刚一“出笼”,便入“冷宫”。原来有关部门已有“精神”下来。然而,如此轰动的事,主流报纸好像显得过于矜持和平静,以常情度之,又未免令人纳闷。

这种“木子美”现象,现在称之为“社会影响”,过去则云“教化”、“风教”,历来的当政者和思想家都不会视若罔闻。对于艺文、风教和政治的多重关系,近代思想家王韬在《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序中就有相当透彻的剖白,他指出了这部小说“官逼民反”的深意后笔锋一转,说:

然天下上智少而下愚多,乡曲武豪藉放纵为任侠,小民鲜识遂以犯上作乱之事视为寻常,未始非由此书实阶之厉(即开恶事之端)。夫忠孝廉节之事,千百人教之而未见为功,奸盗诈伪之书,一二人导之而立萌其祸。

我们姑且不论王韬这段话的阶级立场,从其着眼于风教的规律,看到了此书对政治的负面影响来说,似也言之成理。一、老百姓看小说主要是消遣,因此重直觉,不会去探寻微言大义;二、好的社会风气,形成难而毁之易。所以为政治影响计,历来就有人主张“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清代将《水浒传》列为禁书,出于同样的原因,《红楼梦》也因其所谓“淫词小说”而被“一体查禁”。

然而查禁防范的效果终究有限。有清一代,小民“犯上作乱”的照样“犯上作乱”,社会风气“淫靡”的照样“淫靡”,君不见秦淮河畔日日笙歌箫舞的胜景么?关于这个问题,曾国藩曾表示过一种特别的见解,其事见清代陈康祺的《郎潜纪闻》:

金陵克复后数月,画船箫鼓,渐次萌芽。时六安涂廉访守郡,亟飞牒县厉禁。次日,谒曾文正公。公笑谓曰:“闻淮河灯船,尚落落如曙星。吾昔计偕过此,千艘梭织,笙歌彻宵,洵承平乐事也。

涂太守想禁秦淮灯船来讨好上峰,不料曾大人却回忆起昔日赴京应考时秦淮河上的繁华景象,而对如今的禁令似有微词。其实曾大人说“承平乐事”恐怕是门面话,他不主张禁秦淮歌妓盖有深意在焉。尖锐的社会矛盾,与其消极防范,不如疏而导之。语云,“儿女情长则英雄气短”。转移视线,销蚀人们的精力,将厉禁《水浒传》与不禁秦淮灯船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又消弭了社会动乱的隐患。此诚所谓寓“禁”于“不禁”之中也。

如今,木子美已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人物,其《遗情书》的发行受阻,怕也是稍塞一时汹汹的舆论(以前之如《上海宝贝》、《糖》之类的读物能够获得正式出版,本身就颇能说明问题);而主流报纸之冷落木子美,是否像曾大人的那番冠冕堂皇的话,以装饰门面,或均可从上述的历史材料中探得一些消息。

猜你喜欢
王韬秦淮性爱
Bandwidth expansion and pulse shape optimized for 10 PW laser design via spectral shaping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Hydrogen isotopic replacement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zirconium deuteride implanted by 150 keV protons∗
秦淮古今不了情
长期缺性爱 乳房很受伤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中年性爱莫“执着”
秦淮看月记
“王韬首次使用宪法一词”论辨伪
秦淮是道任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