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看起来是那么合乎情理。但研究表明,对于很多动物来说,这可能是一种致命的生活方式。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们面临着更高的灭绝危险。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动物保护专家贾斯丁·布拉舍尔在最近出版的《保护生物学》杂志中发表论文指出:“为了逃避灭绝的厄运,动物们可能要以放下‘矜持为代价了。”这也许意味着,在动物王国中本来就已经很少见的单配偶现象将要消失。
科学家们在加纳热带大草原上设立了6个野生动物保护区,30多年来,他们一直详细记录着这些区域内的动物种类和数量。数据显示,在这段时间里,因为人类的捕杀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有78种动物在这里灭绝。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灭绝的动物至少有两个共同特征:它们的种群非常独立,而且雄性动物只有一个或者很少的几个配偶。
小羚羊就是在这些区域内灭绝的动物中的一种,同样惨遭厄运的还有疣猴。这两种动物都是坚持单配偶婚配行为的哺乳动物。然而,生活在同一片天地的非洲水牛却在茁壮成长。这不得不让人们联想到平均一头水牛拥有15个“妻妾”这一事实。同样,坚持“一夫多妻制”的非洲绿猴和狒狒,也是家族兴旺。
单配偶已经是动物界中非常罕有的特性了。在4000多种哺乳动物中,只有不到3%的种族坚持着“一夫一妻制”的婚配行为,而这份短短的名单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小羚羊、疣猴。
尽管有很多科学家拒绝将人类的行为和动物进行对比,但最近的调查表明,人类的“一夫一妻”的意志似乎也产生了动摇。
在美国,约有40%的男性和30%的女性承认有过婚外性行为,《一夫一妻的神话》一书的作者更是直接指出,在全球范围内,80%的人类社会存在着实际意义上的“一夫多妻”行为。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巴拉什也说:“人类骨子里就流着温和派一夫多妻制的血。”
科学家还发现,即便是鸟类这个此前被人们认为是最纯粹的单配偶物种,“红杏出墙”者的数量也颇为可观。
“我们用生化技术对鸟类进行了抽样的‘亲子鉴定,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生物学教授大卫维斯尼特说,“在这种单配偶物种中,有的时候竟然有10%至55%的小鸟不是它们的父亲所生的。”
单配偶取向在动物们走向不归路上究竟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呢﹖专家们的看法也莫衷一是。
布拉舍尔认为,一般情况下猎人捕杀到的雄性动物要比雌性动物多,这可能导致了单配偶物种中雄性动物的短缺,从而直接影响了后代的数量。
此外,“一夫多妻”的动物往往有着比较大的家族,猎人们少有机会对其下手。而“一夫一妻”的动物恰恰相反,它们经常居住分散,行动独立,更容易成为狩猎者的目标。
然而,也有科学家认为动物的存亡和它们的婚配行为并没有多大的关系。维斯尼特教授就指出,单配偶动物往往都生活在食物比较缺乏的地方,而且,它们的后代都比较“娇贵”,需要父母更多的关爱才能长大,或许这才是它们走向灭绝的原因。
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也许还将继续下去,但是这项研究结果还是给动物保护者们指出了一条路。正如布拉舍尔所说,人们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观测到底是哪种动物濒临灭绝,因此现在可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那些单配偶的动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