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元
中国的漂流探险,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25项惊险活动之一。1999年1月8日,我国第一座漂流纪念馆——长江漂流纪念馆在虎跳峡畔落成开馆,她成为中国漂流事业的一座丰碑。自从1986年那次长江漂流探险壮举开创了我国漂流探险事业的先河,并有11名队员付出了生命代价之后,我国的漂流探险事业就拉开了序幕。
1985年,四川青年尧茂书听说美国人获准漂流长江,心潮起伏,难以自抑。一直准备了6年的计划——1986年首漂长江,难道就要被外国人打破?不!他立即在日记本上写道:提前!提前!1985年6月20日,他孤身一人北上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驾着“龙的传人”号漂流筏,开始无后勤救援漂流。当他漂到金沙江通伽峡段时,不幸遇难。
他的事迹被报道后,感动了一群勇于冒险的中华男儿。1986年6月18日,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8名青年走到长江源下水开漂,要完成人类首漂长江的壮举。与此同时,北京、天津、四川、安徽等省市40多名勇士组成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也起程漂流长江。中美联合长江上游探险队也于7月抵达长江源头,形成了三支竞漂的态势。然而,由于“争首漂”、“全程漂”、“一寸不落”等思维定势禁锢着漂流队员,冒险冲滩,造成11人死难的恶果,使“长漂”壮举在引起举国关注的同时,也遭到了社会的多方非议。
随后,在1987年进行的“黄漂”中,北京青年黄河漂流探险科学考察队、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马鞍山爱我中华黄河漂流考察队仍然没有走出“长漂误区”,有7名队员遇难。当河南队雷建生、郎保洛、朱红军、张宁生遇难拉加峡后,各种不利于漂流队的传言四起,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加强江河漂流活动管理的通知》,青海省政府则明确提出“对群众自发组织的漂流探险考察活动,不提倡,不支持,不接待”。
这两次举世无双的大型漂流探险活动以轰轰烈烈而始,悲悲壮壮而终,漂流勇士们也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此后,中国大规模漂流探险活动沉寂了10年,所有漂流探险勇士及关注我国漂流事业的人都在沉思。
“没有探险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尽管当年的“长漂”、“黄漂”带有盲目性、冲动性,甚至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在里面,但毕竟是我国漂流探险史上的一大壮举,为我国漂流探险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后人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评判当时的行为,但后来者却可以前者为鉴思考“漂流”的真正意义,为我国的漂流探险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前车之鉴。
今天,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漂流是一种个人行为,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是人类又一项挑战自身的实践;在漂流中,人类可以对自己、对江河、对自然有进一步的认识。到目前为止,漂流已发展为科学考察漂流、探险漂流、旅游漂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去。在1996年的怒江漂流、1998年的珠江漂流、雅鲁藏布江漂流中,当年的“长漂”、“黄漂”勇士已经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更加以科学、平静的眼光看待漂流。在漂珠江时,队员们看到了条件不具备,就没有硬拼,放弃了“雷公滩”极险河段;“雅江漂流”中,在还没查清峡谷水流的情况下,队员们纷纷登上江岸,徒步穿越峡谷,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滔滔黄河,滚滚长江,在它们淹没了那么多勇士之后,在中国的漂流活动沉寂了那么多年之后,2000年12月28日,曾经参加过长江漂流、黄河漂流、珠江漂流和雅鲁藏布江漂流的爱好者集聚昆明,向全世界郑重发出了“漂流澜沧江——湄公河”的世纪宣言。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它在我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河道里程2162公里,其中云南境内1247公里。从云南省勐腊出境后,它被称为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中平港注入南海。漂流队员来自三方面:一是具有丰富漂流经验的宋一平、秦大安、冯春、许瑞祥等;二是来自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的国外队员;三是组委会向整个华人社会发起征集后加入到漂流队伍中来的年轻队员。
湄公河河道水流平稳,自然条件好,急流险滩远比长江、珠江、黄河少。然而,漂流澜沧江——湄公河同样具有风险性,国内的澜沧江有许多地方暗礁密布,险滩相连,特别是位于青海至四川的一段近800公里的无人居住区,连水文、地质资料都无处找寻。漂流澜沧江——湄公河没有跳漂、不丢滩,其艰难程度远远超过“长漂”和“黄漂”。在漂流活动正式开始之前,组委会联合了中科院水文方面的专家、漂流骨干队员和新闻记者,沿着源头进行了路段考察,并对招募队员进行了集中强化训练。
由此可见,中国漂流事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加入漂流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的漂流市场将真正形成。
资料链接
中国漂流大事记
1985年7月20日——7月24日,尧茂书漂流长江,在金沙江通伽峡遇难。
1986年6月——11月,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中美联合长江上游探险队漂流长江。
1987年4月——9月,北京青年黄河漂流探险科学考察队、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马鞍山爱我中华黄河漂流考察队漂流黄河。
1996年,王琦、丁凯、于涓涓参加中美怒江漂流。
1998年4月9日——4月12日,中国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大赛在贵州马岭河举行。
1998年4月15日——4月19日,中美德联合技术漂流队试漂南盘江。
1998年5月30日——8月8日,中国珠江漂流队漂流珠江。
1998年9月——12月,中国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队漂流雅鲁藏布江。
“黄漂”之后,岷江、大渡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澜沧江、和田河、独龙江均有短线漂流活动。
“长漂”殉难者
尧茂书:四川乐山人,1985年7月24日在长江金沙江通伽峡遇难。
孔志毅:湖北武汉人,1986年7月27日在金沙江叶巴险滩遇难。
杨洪林:河南洛阳人,1986年7月27日在金沙江叶巴险滩遇难。
张军:河南洛阳人,1986年7月27日在金沙江叶巴险滩遇难。
大卫·西皮:中美漂流队美方摄影师,1986年8月3日因高原反应引起肺炎复发,病故于通天河。
孙志岭:河南洛阳人,1986年9月12日在漂流中虎跳峡时遇难。
万明:四川《青年世界》杂志记者,1986年9月13日在虎跳峡采访归途中,被飞石击中头部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雷志:金沙江水运局工人,漂流金沙江白鹤滩时殉难。
王建军:四川成都人,漂流莫丁险滩后,因水流湍急,无法靠岸,在继续下漂中于扎木滩遇难。
杨前明:四川成都人,漂流莫丁险滩后,因水流湍急,无法靠岸,在继续下漂中扎木滩遇难。
王振:四川成都人,漂流莫丁险滩后,因水流湍急,无法靠岸,在继续下漂中于扎木滩遇难。
“黄漂”殉难者
雷建生:河南洛阳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峡遇难。
郎保洛:河南洛阳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峡遇难。
张宁生:河南洛阳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峡遇难。
朱红军:河南洛阳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峡遇难。
杨浩:北京人,1987年7月2日在唐乃亥的一个跌水处落水,抢救未及,遇难。
汤立波:安徽马鞍山人,1987年6月11日,在漂流龙羊峡时翻船遇难,半月后遗体才被发现。
张建安:安徽马鞍山人,1987年6月11日,在漂流龙羊峡时翻船遇难,遗体至今未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