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杰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素质教育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尤其是对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更为重要。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可以增强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听一曲《黄河船夫曲》,会被其粗犷、雄浑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强不屈的性格,豪放优美的《三峡情》,宽广激情的《长江之歌》,抒情柔美的《乌苏里船歌》,轻快明朗的《太阳岛上》,情深意切的《我爱你中国》,以及歌颂改革开放的抒情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这些优秀歌曲表现了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各民族团结和睦的美好心情和追求真善美的强烈愿望,它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争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音乐还可以帮助人们广泛地接触社会、体验人生、领悟人生的哲理,识别真假、美丑、善恶,培养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高尚情操。人们可以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多层次、多角度,从感性到理性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对于社会上的复杂现象有一个基本的善恶观念和美丑标准。音乐中有许多对人的心灵、高尚道德的赞扬;有许多对先进思想、优秀人物的歌颂;有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有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也有对敌人凶狠残暴行经的揭露控诉,对丑恶事物的讽刺,对不良习俗的嘲讽等等。好的音乐作品将这些美与丑的事物,由表及里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描绘,使人为正义的胜利而欢欣。作品中美好的人与物,无形中成为人们的楷模,作品中所鞭挞的丑恶事物也无形中被人们当成社会渣滓而予以抛弃。
在音乐作品中有不少表现人生、探索人生的题材。有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有对事业的努力奋斗,有失败、胜利、挫折、成功,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我们认真领会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内涵,就会悟出一条哲理:人生,只有奋斗才能取得成功。好的音乐作品可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热爱人生的坚定信念。尽管世界是复杂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人们也会勇敢地面对生活,做生活中的强者。
学习音乐,尤其是乐器,对人的智力开发、思维的发展非常有益。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时间艺术,即使在纯技巧的练习中,要迅速地同时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演奏,能够配合默契是一心几用的练习。比如弹钢琴,首先两眼要同时看两行曲谱,脑子在迅速反应出音的高低长短、音符的多少和位置之后指挥十指,用正确的指法、按乐谱的要求弹奏出音响。两耳要在音响发出的同时辨别出音的位置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正确、力度和音色是否合乎要求等等。这种视觉、触觉、听觉的同步动作,要在瞬间达到准确的结合,而且要持续地、快速地循环往复。这种运动对于脑子的运用、思维的发展、五官和四肢的灵敏协调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锻炼。
古今中外的很多大科学家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被誉为量子物理学的奠基人。普朗克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擅长弹奏钢琴,演奏风格深沉宁静。后来,他虽没有选择音乐作为职业,但对钢琴艺术的喜爱伴随他的一生,他曾说“音乐不但有助于我消除疲劳,而且有助于我对物理奇异量子的科学思考”。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被尊称为中国语言学的始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社会科学家。他在音乐方面的贡献也是广为人知的,他早年创作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是在我国最早发表的中国钢琴曲。
又如丹麦的物理学家玻尔,我国著名力学专家钱学森等科学家都曾从音乐中汲取养分,得到启迪。他们酷爱音乐,并从音乐中陶冶情操、启迪思维、获得力量、迸发灵感,从而创造了辉煌成就。爱因斯坦说过:“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人的综合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