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03-05-30 1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31期
关键词:预言家伍尔夫连线

不应遗忘的浪漫史

1993年创办的《连线》杂志,或许是过去10年中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堪称技术时代的《共产主义宣言》。它曾经是网络社会最大胆的预言家,但当一切成为现实之后,《连线》也就失去先锋意义而成为被追忆的历史

“我本来以为这(场数字革命)会让十月革命革命相形见绌。一想到它会对全人类造成的冲击,我就相信这场革命一定会到来。”久违的腔调,它令人想起了1917年的圣彼得堡,或是1966年的北京,当然还有那个刚刚过去的狂热的20世纪90年代的硅谷。这段话的制造者是路易斯·罗塞托,一位已经52岁的老青年,一位深受上个世纪60年代革命气质影响的老嬉皮士,他在1993年创办的《连线》杂志,或许是过去10年中最重要的文化产品,你甚至可以说它是技术时代的《共产主义宣言》。

整整一代青年受惠或受害于这种气质。我深刻地记得1999年第一次阅读到《连线》杂志时的感受,它过分杂乱的文章设计,令人吃不消,但谁都像《指环王》中的萨鲁曼巫师一样感受到“一股新势力正在崛起”,作为数字革命最重要的记录者与倡导者,罗塞托与他的同志们,是一群坚定的“技术决定论”者,他们相信,数字技术是塑造我们时代的最重要的力量,它正在催生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兴起,从政治、经济到社会心理,一切都将因此而改变。

尽管彼时新经济的浪潮正迎来高峰,但《连线》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当年令我这个23岁的中国青年热血沸腾的读物,不过仅仅残留着一些最初的革命气息。

早在1998年,狂热地迷恋色情片、做事毫无章法的罗塞托,因经营不善,被迫将杂志转卖给康德纳斯特集团。更重要的是,1993年仍是即将兴起的网络社会的最大胆的预言家的《连线》,在1999年发现,它充满新意的预言,如今已成为大路货,风起云涌的竞争者从《快公司》到《行业标准》、《商业2.0》,都已加入鼓噪者的队伍,传统的《财富》、《商业周刊》,也同样开始大胆宣称新技术正在改变商业传统。

现实环境并不总是纵容雄心勃勃与好大喜功者,尽管它曾经纵容过,预言家也往往只能迎来被边缘化的结果——当最初的预言变成常识时,谁还记得那些预言家。

《连线》杂志的长期撰稿人加里·伍尔夫2003年7月8日出版的《连线:一部浪漫史》,读起来就像是一部挽歌,它追忆了《连线》杂志创办10年以来的激情岁月与随之而来的衰落。就像大多数人已经描述过的,20世纪90年代蕴涵了太多的希望与嘈杂,技术革命与全球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两股推动力,它们一度使我们相信,我们正在通往一条新的乌托邦之路。《连线》的兴起与衰落,映衬了整个世界环境的变迁,在整个20世纪杂志史上,在媒介与时代精神间的互动关系上,堪与《连线》媲美的只有《滚石》,后者不仅记录并催生了一个“摇滚乐王国”的兴起。但在摇滚乐逐渐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时,简·温纳与他的《滚石》也就不可回避地失去了其先锋意义。

《连线》衰落的速度更为令人吃惊,因为世界已经改变。在伍尔夫对曾经的浪漫史唏嘘感慨之后一个月,已经48岁的比尔·盖茨对《商业周刊》说,不要再指望IT业出现类似过去25年中的那种繁荣。

想想吧,那些缔造数字世界的奇迹小子们,从斯蒂夫·乔布斯到拉里·埃利森,从迈克·戴尔到杰夫·贝索斯,都已人到中年。世界革命的中心——旧金山的情绪,在过去两年中已大为转变,它由意气风发的《硅谷之火》,变成了今天的对一部曾经的浪漫史的无力追忆。

不过,不管怎样,对于过去30年间的计算机技术革命做出判断,仍为时过早。我们需要更为耐心地观察:我们的世界到底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或许,100年后,我们的确会说,硅谷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的确可能超过1917年的圣彼得堡。而这一种可能的答案,也正是《连线:一部浪漫史》中两个值得被阅读之处,另一点是,回忆青春年少总是令人激动,你看,我们当初说了那么多傻话、大话,并天真地以为那一定会实现,我们是多么地勇敢。

猜你喜欢
预言家伍尔夫连线
预言家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我是小小“预言家”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预言家
我的小档案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