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的最后"饕餮"

2003-05-30 10:48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48期
关键词:文学梦文学期刊财政拨款

粲 然

有人形容说,如果文学是一个梦,文学刊物便是装梦的盒子。如今,文学梦被现实逐渐抽离了,巨大的盒子还空留着。

迄今,全国800多份纯文学期刊中能自负盈亏的,不到10家。

不久前,"文学期刊将被全面推向市场"的消息,使这个空留的盒子都面临着可能消失的命运

2003年12月2日,"全国文学期刊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这个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协会联合主办的大会,聚集了60余家文学期刊主要负责人--它几乎网尽了全国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上至国家级大型期刊《人民文学》、《十月》、《当代》;立足本省、对全国有辐射能力的《天涯》、《钟山》、《萌芽》;下至各省的地方性文学期刊《北京文学》、《福建文学》、《山东文学》、《鸭绿江》等。这样的"聚会"在业界,几十年来也是极为少见的。

会议上,主编们得到消息:从明年起,国家及各级文联将停止或逐步削减财政拨款,文学期刊势必将被推向市场。

此语一出,举众哗然。这意味着一贯靠国家拨款养活的纯文学类刊物,将和其他杂志一样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其生死命运。大部分期刊主编立刻提出,文学期刊目前不具备走向市场的条件,其中15%的主编认为,纯文学期刊"完全不可能"走向市场。

经历过文学狂热的中国,纯文学期刊一度占据了一个时代人们最主要的精神领域。从国家到各省市的文联、作协组织创办文学刊物,如《人民文学》、《十月》、《收获》、《诗刊》;以及《上海文学》、《北京文学》等,曾充斥在各报摊书店的显著位置。

曾有人形容说,如果文学是一个梦,文学刊物便是装梦的盒子。现在文学梦被抽离了,巨大的盒子还空留着。

中国纯文学期刊已经陷入"买椟还珠"的尴尬境地。截止到2002年底,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在全国9002种期刊中,还有800多家纯文学期刊,约占其中10%。它们中每期发行量过5万份的不足10家,而5万则是一个文学期刊能自负盈亏的"及格线"。

这些文学期刊多半因为经费匮乏、读者流失、发行量锐减、编辑队伍青黄不接等原因,到了步履维艰、难以为续的地步。

据了解,现在国家或各省对各类文学期刊的拨款,每年从8万~25万不等。即使在现有财政拨款保证的情况下,仍旧有近一半的文学期刊面临经济困境。

然而,正是这数额有限的拨款也成为许多文学期刊心理上经济上赖以生存的支柱。到了2003年上半年,"改革"在大部分文学期刊办刊人口中,依然是个讳莫如深的字眼。长期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依赖,使他们习惯于扮演"衣食无忧的精神贵族"的角色--虽然此等风光,早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在这种情况下,"断奶",对大量省级以下的文学刊物来说,不啻是灭顶之灾,对大型文学期刊而言也势必将经历新一轮的洗牌和淘汰。

尽管没有人承认,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郑州这次主编云集的研讨会,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

由于面向市场后文学期刊的风格、定位、发行等问题,各大期刊意见分歧过大、而政策尚不明晰等原因,这个原定历时三天的大会在第二天午后便草草落幕。各主编们均是,"一无所得"。

12月4日清晨,冬天的烈风鼓动中原大地每一片落叶。参会的主编们踏上到洛阳吃"水席"的长途车,这是本次大会的余兴节目。但临行前,一个大型文学期刊主编用略带凄凉的口吻调侃说,他们赶赴的,也许是体制内文学期刊最后的"饕餮大餐"。

猜你喜欢
文学梦文学期刊财政拨款
河南文学期刊社长(主编)座谈会在开封举行
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我的文学梦
英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各州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缓慢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文学梦激我搏一生
新形势下文学期刊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