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中国:挽救世界的第四发动机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中国的前进步伐如此之快,相形之下,外界对它的看法越来越跟不上。
自从2000年经济大滑坡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在为“三大发动机”——德国、日本和美国同时出现衰退感到苦恼,不知道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还能从何而来。直到前不久,谁也没有把中国当做全球经济的一个“发动机”,尽管中国在最近的冲击波中继续蓬勃向前。用一些关键性指标来衡量,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今年在遭遇SARS之前头三个月的增长率高达9.9%。莱曼兄弟公司的分析报告断定:“中国不仅对亚洲地区,而且对整个世界来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中心。”
亚洲开发银行的布鲁斯·默里(Bruce Murray)说,最害怕中国出口能力的其他亚洲国家其实从中国消费能力的上升中获益最多。世界经济论坛的弗兰克-于尔根·里希特(Frank-Jurgen Richter)则认为,中国不仅作为一支经济推动力量得到承认,而且它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正迅速上升,原因是另外几个“发动机”日渐式微。中国在2001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手机消费国,2002年成为最大的钢铁消费国,到2003年底还将成为第二大个人电脑买主。
按购买力平价理论分析,并考虑到中国今后20年的增长率会在6%至9%之间,莱曼公司推测,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日本,到2008年就有可能超过欧洲。
经济学家戴维·罗兰-霍尔斯特(David Roland-Holst)指出,花在中国的每一个美元都会在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再辗转花费无数次,从而扩大了“更加自由的全球贸易环境”效应。
总之,中国现在就像是世界上惟一保持增长地区的一个超速运转的发动机。2002年,东亚地区内部出口增长了13%,其中大多是对华出口,而对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只增长了3%。世界银行说,这将迫使东亚国家更加积极地“利用中国市场本身越来越多的机遇”。
尽管中国还没有被广泛认为是一个经济发动机,但它将被证明是能够救世界的第四发动机。
期刊
■外交政策/7月8日/美国外交的失败
美国众议院前议长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在封面文章中说,在今日的华盛顿,有关美国外交的两种世界观互相抵触,一种强调事实、价值观和结果,另一种则相信过程、礼节和调和,国务院因此效率低下,造成美国外交的失败,导致反美情绪在全球增长和蔓延。必须对国务院进行彻底的改革,方能将布什总统的外交政策贯彻到底。
■ 远东经济评论/7月10日/宣传也要获利
中国政府暂停了今年的报刊征订,决心制止报刊在发行过程中的摊派和勒索订户的现象,从而启动期待已久的媒体改革。尽管媒体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宣传,但官方报刊将考虑遵从市场规则,整个产业的经营状况因此将有巨大改变,并对未来的发展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报纸·网络
■华盛顿邮报/7月5日/SARS平息仅在当前
随着台湾从疫区名单上除名,世界各国的卫生官员对于SARS“传染链”终被打破而谨慎地松了口气,但他们的胜利感仍受压抑。他们都知道这种可怕的病毒仍然保持神秘,随时都可能再次出现,也许毒性更大、传染性更强。有些专家相信,季节更替对于疫情下降有关键作用,因此SARS可能在冬天再次复发。
■德国之声中文网/7月10日/ “世界工厂”:中国、印度大比较
外国公司在中国和印度分别建厂,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有人说,这里种瓜的田好,有人说那里种出的瓜香。在进行比较时,要考虑到产品和所需的技术。印度的强项在于有受过良好培训并能独立思考的工作人员,但中国肯定是最能获利的地区。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中国,在进行大批量生产时,印度在一些方面处于下风。印度和中国实际上并不形成竞争,而能够互补。
辑/王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