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双庆
在鲍威尔二赴中东,为“路线图”游说之时,布什提出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有美元开道的中东“路线图”,能给巴以带来和平吗?
5月10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出访以色列、巴勒斯坦。这是继4月30日中东和平“路线图”公布后,鲍氏第二次出访中东地区。美国国务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二赴中东,表明美国下大力气推动“路线图”实施的决心。
5月9日,布什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发表演说,提出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根据布什的创意,在未来10年中,一个包括美国和整个中东地区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将出现在中东地区,以此作为对该地区实施广泛改革的一种回报。
“路线图”生逢其时
历史有时是惊人地相似。人们不会忘记,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乘势召开马德里中东和会,结果导致了两年后《奥斯陆协议》的产生。
与《奥斯陆协议》一样,“路线图”也可谓生逢其时。一场伊拉克战争,以美国的胜利鸣锣收兵。战后中东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阿拉伯国家四分五裂;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处境艰难;以色列战略优势再次凸显。特别是美国通过这场战争,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而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早已被列为“倒萨”后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巴以双方也表现出和平的意愿。
然而,众所周知,自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以来,巴以前前后后又陆续签署了数个和平协议,但实施效果都不理想,有的甚至最终只落得个“一纸空文”的下场。由此,人们对“路线图”的质疑也就不足为怪了。
尽管如此,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巴以流血冲突持续了两年多后的今天,“路线图”的出台为双方恢复谈判提供了一个依据,从而给和平带来了一线希望。
“路线图”公布后,巴、以和一些阿拉伯国家都做出较为积极的反应。巴方对此明确表示欢迎,刚刚成立的巴勒斯坦新内阁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推动“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巴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称:“阿巴斯总理已向四方代表表态,巴勒斯坦政府、巴勒斯坦领导层和巴勒斯坦人民都承诺将落实计划中涉及巴勒斯坦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埃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纷纷表达了对“路线图”的欢迎态度。
相形之下,以色列的反应较为谨慎。以总理沙龙表示将接受“路线图”,但还须对其中的有关内容“研究研究”再作决定。
“路线图”的可行性
人们更为关心的是,这个“路线图”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在这里,我们不妨将其与所谓的“戴维营和平框架”作一番比较,由此剖析其可行性“基因”。
2000年7月,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孤注一掷,将以色列前总理巴拉克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召集到戴维营举行三方首脑会谈,就涉及巴最终地位的巴难民、边界及耶路撒冷等问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认真探讨,并在以色列做出重大让步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戴维营和平框架”,主要内容为:(1)以方原则上同意允许数以万计的巴难民在“与家人团聚”的前提下返回以色列境内,并考虑对滞留当地的难民进行“赔偿”;(2)以方同意向巴移交95%的约旦河西岸土地,并将加沙地带附近的部分以占领土地让给巴方;(3)以方打破了耶路撒冷主权“不容谈判”的界线,同意与巴方“分享”耶城主权。美国还提出了一个有关耶路撒冷“分治”的具体方案。
不难发现,“戴维营框架”的特点,是绕开过渡阶段的遗留问题,如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以方撤军与巴方打击恐怖挂钩等,要一揽子解决巴最终地位问题。遗憾的是,因该方案步子迈得过快、过大,使双方失去回旋余地,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路线图”则是在设立巴勒斯坦建国为最终目标的前提下,将巴以谈判划分为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较之“戴维营框架”显然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路线图”在其设置的“第一阶段”,对巴以双方都提出了要求,即以方应全面冻结犹太人定居点;撤除自2001年3月以来建立的所有哨卡;停止一切袭击巴平民、驱逐出境和拆除房屋等行为。巴方应进行政治改革,包括改组安全部队,实施财政透明,起草宪法,任命总理等;逮捕恐怖分子、解散恐怖组织和制止恐怖活动。
可以看出,“路线图”为巴以双方制定的责任和义务既具体、又明确,一旦得到切实执行,无疑将有助于巴以恢复谈判。
在第二阶段,“路线图”设立了建立“临时”巴勒斯坦国的短期目标。此举既满足了巴建国的迫切要求,也暂时搁置了解决难度很大的边界问题,从而避免矛盾激化,为双方进一步磋商留下了余地。另外,巴建立的虽是“临时”国家,但仍具有主权国家的性质,因而也应行使一个主权国家义务,更有利于其对巴激进势力进行约束。
但另一方面,因“路线图”并未提出涉及巴难民、耶路撒冷、边界划分等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最后阶段的谈判增添了不确定性。而且,“路线图”能否按时间表进入第三阶段,将完全取决于前两个阶段的落实情况。
“路线图”的落实障碍重重
以色列对“路线图”持保留态度,并提出了十几处修改意见。
以方的意见主要在于:路线图不应按既定的“时间表”实施,而应根据双方是否履行了所规定的义务来推进;只有巴方放弃难民回归权,以色列才会同意建立巴临时国家;巴方必须切实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即阿拉法特交出安全、财政等大权,让新任总理阿巴斯获得真正的“实权”。
巴方则针锋相对,坚决反对以方对“路线图”作任何修改,并断然拒绝放弃难民回归的权利。巴总理阿巴斯主张,在联合国194号决议和沙特提出的和平倡议的基础上,解决巴难民问题,并强调巴难民回归权,是解决巴以最终地位问题的组成部分,目前不宜讨论这个问题。
此外,上任伊始的阿巴斯,还将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巨大挑战:一是他能够获得的权限究竟有多大。从阿拉法特在新内阁人选问题屡屡与阿巴斯发生争执的情形来看,他决不会心甘情愿地交出大权。
二是如何树立威信。据最新民意测验,阿巴斯的支持率仅为1.8%,远低于阿拉法特(21.1%),甚至不及哈马斯精神领袖艾哈迈德·亚辛(9.7%)。
三是哈马斯等巴激进组织桀骜不驯,阿巴斯的控制能力将经受严峻考验。组阁期间,阿巴斯曾与巴激进势力进行了对话,但无果而终。
两年多的暴力冲突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哈马斯等巴激进势力,坚持以恐怖袭击的方式对付以色列。而更为严重的是,他们的行动得到了许多巴民众的支持。今年4月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哈马斯的支持率高达22%,与巴主流派“法塔赫”(22.6%)不相上下。
亚辛已公开宣称:“‘路线图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扼杀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我们坚决抵制这一计划。”
从历史经验来看,巴激进势力的战略目标,就是要阻碍和平进程。“路线图”公布后,国际社会纷纷大加赞扬,在巴勒斯坦地区,迎接它诞生的却是又一轮恐怖袭击事件和以色列的军事报复行动。哈马斯发言人宣称,“决不放弃武装斗争”。由此可见,“路线图”决非医治巴以矛盾痼疾的、立竿见影的一剂良药,前面的道路荆棘遍布。
正因为如此,布什抛出另一张王牌和筹码,提出用10年的时间,在中东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想以经济推动和平进程。尽管目前看来这个构想还很空洞,但不论出于何种动机,布什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寻求正面结果的决心已定。 ■
(作者就职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