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 戈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价格形势也出现新的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止降回升,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明显扩大,工业品出厂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等其他主要价格指数也都出现不同程度上涨,通货紧缩压力有所缓解。上半年市场价格回升既是我国国内需求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的客观反映,也受到了鲜菜价格因气候变化异常而大幅上涨以及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明显攀升等特殊因素的影响。非典疫情虽然使部分相关产品价格在短期内产生较大波动,但对价格总水平变动影响不大。下半年价格总水平有望继续保持小幅回升,但涨幅可能会有所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运行将保持基本稳定。
一、上半年市场价格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止降回升并持续小幅上涨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结束了连续14个月的同比价格指数下降的趋势, 1—6月份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0.4%、0.2%、0.9%、1%、0.7%和0.3%,累计上涨0.6%,而去年上半年为下降0.8%。城乡价格总水平同步上行,1—6月份累计城市、农村分别上涨0.5%和0.7%。全国多数地区价格出现回升,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地区价格总水平上涨,上涨面达87%。涨幅最高的是内蒙古,为3.1%。从价格指数变动结构上分析,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小幅回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鲜菜价格受气候性因素影响大幅上涨。1—6月份累计,鲜菜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8.2%(其中,1-5月份分别上涨24.2%、30.2%、50.7%、43.9%和18.3%)。鲜菜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去冬今春以来各地雨雪天气较多,气温较往年偏低,使蔬菜成熟期延长,产量下降;同时,气候因素也影响到鲜菜的运输和储存,导致成本上升。据测算,仅鲜菜价格上涨一项,就拉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个百分点。
2、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国内民用燃料价格明显上升。今年以来,受美伊战争爆发、美国国内石油库存下降以及主要石油输出国委内瑞拉工人罢工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大幅走高,国内民用燃料价格也随之迅速上扬,1—6月份累计,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2.9%、23.8%和22.0%,三项合计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个百分点。
3、政策性调价因素推动服务项目和房租、水、电价格继续小幅上涨。上半年一些地方陆续上调了房租、自来水、民用电、医疗保健服务、托幼费等价格和收费标准,加上去年政策性调价滞后影响,1-6月份累计,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比去年上半年涨幅低0.1个百分点),房租上涨3.4%(比去年低2.6个百分点),水价上涨9.0%(比去年低1个百分点), 电价上涨3.5%(比去年高2.9个百分点)。
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上述价格上涨的带动下走出下降区间,但粮食等多数食品以及工业消费品供求情况没有大的改变,价格仍在继续走低。1-6月份累计,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果等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2%、0.6%、6.8%、0.9%、1.1%。烟酒及用品、衣着、家用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及通信等价格也继续走低,价格降幅在0.5%~2.8%之间,与去年同期降幅大体相当。
(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明显扩大
今年以来,从去年3月份开始稳步小幅回升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明显加快,1—6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4.8%、6.9%、8%、7.8%、6.1%和5.4%,累计上涨6.5%,而去年同期为下降4.7%。价格上涨较多的商品主要是成品油、天然橡胶、钢材、生铁等基础性能源、原材料。1—6月份累计,钢材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4.8%(其中,线材、中板、薄板分别上涨19.3%、34.5%和18.6%),铸造生铁上涨29.1%,天然橡胶上涨57.1%,汽油和柴油分别上涨21.9%和20.1%,化工产品上涨6.5%,有色金属上涨4.6%。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
1、投资、出口需求增长强劲,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汽车消费等高速增长,带动基础原材料消费需求大幅上升。今年以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大型国债项目加快建设,各地投资热情进一步高涨,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1-5月份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7%,外贸出口增长34.3%。在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3556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约20.1%,无论是销售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为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平。
2、国际市场原油、天然橡胶等基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拉升国内市场价格水平。1-5月份,WTI 、布伦特、米纳斯原油现货价格平均每桶分别为31.7、29和30.7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34%、27%和37%。
3、我国采取限制钢材进口措施导致进口钢材成本上升,以及资本投机、市场炒作、厂家惜售、“买涨不买落” 心理对价格加快上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快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也明显攀高,1—5月份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2.4%、3.9%、4.6%、3.6%和2%,累计同比上涨3.3%,而去年同期为下降3.6%。
(三)非典疫情使部分相关价格在短期内产生较大波动,但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影响不大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我国上半年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也使部分相关价格在短期内产生较大波动。一是部分中药材、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类药品、消毒防护用品等与防治非典相关商品出现市场异常波动并引发价格大幅度上涨;二是一些地区由于居民心理恐慌出现抢购粮食及副食品事件,使部分食品价格在短期内出现较大波动;三是由于消费品市场销售增幅明显下降,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受到严重打击,交通运输量大幅下滑,相关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非典疫情虽然使部分相关商品价格产生较大波动,但对价格总水平变动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
1、价格波动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影响的时间短。非典疫情发生期间,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做好物资供应工作,实行最高限价和差率控制等临时干预措施,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使价格异常波动在短期内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粮食、鲜菜等一些食品价格,由于货源供应充足,几天之内就迅速回落到正常水平。
2、受非典影响价格上涨较多的商品在价格指数统计中的权重较小,有的甚至不在价格指数统计范围之内。尽管有的中药材价格涨幅曾高达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但4、5月份中药材平均价格涨幅分别仅为5.7%和11.4%,对价格总水平的上拉影响也仅为0.09和0.18个百分点。
3、非典疫情对价格变动的 "下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推”作用。从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看,尽管中药材、鲜果涨价对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动产生上推作用,但旅游外出、飞机票价格因非典疫情影响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7.5%和2.5%。考虑正负两方面影响,非典对4、5两个月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影响是上拉的,但幅度很小。
二、下半年价格走势预测
下半年价格总水平有望继续保持小幅回升的好势头。主要理由是:在实施多年的扩大内需方针的作用下,去年以来,国民经济出现加速增长的势头,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发展态势。尽管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受到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影响,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因非典疫情而扭转。从二季度看,尽管非典对部分行业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但由于政府采取了各项有力措施,有效地减轻了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工业生产、投资、外贸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货币供应也不断加快。下半年,国家仍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尽管非典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滞后影响会在三季度有所显现,但由于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商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依然比较明显,下半年外贸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也将随着疫情的解除而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预计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将有利于价格总水平稳定回升。
但是下半年的价格总水平涨幅可能会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
(一)目前价格总水平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一些推动上半年价格总水平止降回升的直接因素可能会明显削弱甚至消失。一是下半年鲜菜价格变动将趋于正常。由于鲜菜生产周期较短,且今年鲜菜播种面积上升,决定了鲜菜供给短缺的现象不会持续太久。二是国际市场油价将稳中趋降。美伊战争结束后,国际市场石油供求逐步恢复到战前格局,伊拉克恢复石油生产和出口,将使市场供给压力进一步增大;加之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对油价上升的拉动有限,下半年国际市场油价整体上将呈下行走势。三是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将逐步减缓。随着国家加强对部分出现过热苗头的宏观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市场资源供给的增加及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预计下半年生产资料涨势将有所趋缓。
(二)粮食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将给价格总水平平稳运行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尽管今年国内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有所下降,当年粮食供求可能仍会出现缺口,但由于国际市场粮食产量预计出现恢复性增长,加之国内粮食库存充裕,国内粮食市场从总体上看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状态。另外,国家下半年实施陈化粮销售计划、一些主产省放开收购市场和缩小保护价收购范围,也将会对市场粮价形成一定压力。
(三)主要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和价格走低的状况不会改变。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以及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因素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和制约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产生的成本推动力在消费品市场上的释放。
(四)服务和居住项目政策性调价将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重要因素,但影响作用有限。下半年一些地方还将继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水价,以及开征污水处理费,将影响医疗服务价格和城市居民用水价格上涨,但从总体上看,其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影响不会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