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勇 陈咏梅
随看中国加入WT0,中国工业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有些学者特别是国外学者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2001年5月,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就第一次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日本将从世界工厂的角色中退出。什么是世界工厂,中国真的能成为世界工厂吗?
世界工厂是指一国经济融于世界,参与了国际分工,并意味着该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了“工厂”的角色。具体来说,成为世界的工厂,该国的制造业生产相对其它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生产规模和进出口规模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世界工厂是特殊国家的特殊现象,它与工业化不同,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工业化的过程,但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成为“世界工厂”。那么中国在加入WT0后能取代日本成为历史上第四个摘取“世界工厂”的桂冠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有哪些优劣势呢?
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所存在的差距和具备的优势
(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存在的差距
1、中国的大宗出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型领域,而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制造业领域明显落后于工业发达的大国。中国出口的服装、机械、电子等产品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这些产品单价低、附加值低.一些高、精、尖的产品品种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进口。例如,中国办公与通信设备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4.6%,不及美国的16.3%,日本的儿5%。中国汽车及其零件出口额占世界汽车及其零件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0.2%,与日本的15.4%、美国的儿9%相差甚远。
2、在市场结构上,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市场集中低,处于低水平竞争,而且组织结构高度分散,它不仅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的过渡竞争状态,不利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在全球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中,美国占31%,日本占29%,这两个国家总共占60%,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工业制造业进入世界500强,在入世后五年的保护期内,中国汽车等大企业集团的成长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3、中国的国际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对外直接投资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贸易规模虽然不断扩大,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出口的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品,而且在贸易过程中缺乏跨国贸易经营能力,易受国外反倾销的申诉。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只有少数几个产业能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占一席之地,中国的跨国企业还没有真正走上国际大舞台。
4、企业缺少创新能力,特别是开发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科技投入少。目前中国只能说在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和加工组装型的家电及电子通信产品工业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在技术密集型产业还不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水平。
(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
中国制造业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但也有自身的比较优势。
1、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具有比较优势。由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使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1998年,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日本为29.9倍,韩国为12.9倍,同时中国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
2、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有13亿人口,国内需求量非常之大,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中国家电、服装等许多产品的生产能挤入世界首位,这是与中国巨大的国内需求分不开的,这有利于促进中国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国内竞争.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在推动“世界工厂”的形成方面具有相当的市场空间。
3、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大量的国外资本.加入WT0后,世界上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寻找落脚点,大量国外资本来中国寻求市场。日本、韩国企业纷纷看好中国;新加坡也已制定了新世纪中国策略,以加强与中国企业的联系;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跨国大企业也在中国积极寻求投资合作的机会,加大在华投资力度。他们带来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将给中国制造业带来无限生机。
4、稳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9·11恐怖事件以后,美国经济开始走向衰退,世界经济也因此受到牵连,只有中国作为世界上“一枝独秀”,GDP仍然保持稳定的高增长势头。
5、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系统已建立起来。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网络、能源和供水等,已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为制造业提供较充分的保障和较强的工业配套能力。
二、中国如何才能成为世界工厂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中国有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入世的契机,全面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完全是可能的事.但是我们应看到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差距,要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还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大力发展制造业,促进工业化进程。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如服装、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品牌的道路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快发展的力度,增加研发资金,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尽快研究和提出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的产业重组,加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2、改善外资投资环境,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但有些政府官员是为了政绩,盲目引进,外资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浪费、重复引进的局面。力~&WTO后,按照国际惯例,在进一步改善外资投资环境的同时,一定要提高外资的利用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祖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开展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合作,形成优势互补.
3、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世界工厂”的形成都是以科技革命作为推动力,科技发展为“世界工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技术武装传统产业,国家应当大力发展制造业方面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对职业技术的开发投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化步伐,大中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把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4、转变政府职能。加入WT0后,政府要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只能是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在“世界工厂”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要从微观经济的操作层面上撤出,强化调控和监督,承担社会性义务,要健全社会保障系统的功能及规模,但不可超前,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无疑也是来自企业,取之过重会阻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的改革和职能转换,以及体制的建设要在制度层面避免重蹈英国福利社会的覆辙,一方面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另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成本控制的压力。
5、要消除金融瓶颈,改善金融服务。80年代,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产业瓶颈。90年代以来,金融业已成为产业重组、技术进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重大瓶颈。要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特别是通过引入民营金融、外资金融来完善对于制造业的服务。
6、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对于加工制造业,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侵权行为实施坚决的打击,这对“世界工厂”的建立和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
7、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形成自由竞争机制.加入WTO后,按照市场准入的规则,各市场主体自由、平等的竞争,任何人都不得干预。自由的市场空间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沃土,这是“世界工厂”形成的前提条件。
抓住历史机遇,及时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则,实行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就可以使我国制造业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发挥综合优势,获得快速发展,这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大事,也是牵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过10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中国有望能够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的“世界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