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军
某公司以合作为幌子施“空城计”行骗开溜;某企业与对方签订了供货合同及时供货给对方,到取货款时,对方告知我现在没钱;消费者到市场上购买广告上介绍的商品,等用的时候,发现与广告介绍截然不符……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还不健全,说明我国还没有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誉机制。近两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已开始认识到切实有效的民主制度和诚信体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由此,我国政府开始着手树立“诚信立国”的基本方针,许多企业也开始确立“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人们也逐渐开始认识到信誉机制的重要性。
信誉机制的重要性
1、建立信誉机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对生产者来说,消费者如果对它的信誉产生怀疑,一是会选择不购买其产品;二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对其产品就会越加挑剔,那么为卖出自己的产品,生产者就必须支付更多的成本。对消费者来说,由于其对生产者信誉的怀疑,使他们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购买商品,购买成本也就高了。在市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像,买卖双方已达成了交易,但买者拿着商品仔细的检查着,而卖方拿着买者支付的货币细细端详。当事人双方之间签订的合同也是越来越长,越来越厚,违约责任条款规定的越来越详细,这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说明了交易成本越来越高。
2、信誉机制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国家经济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在我国当前存在着一个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是企业缺乏资金;但另一方面,居民储蓄额高居不下,银行有钱贷不出去。为什么,缺乏信誉机制。所谓金融,就是一部分人出钱,另一部分人花钱。只要有门路,谁都愿意把别人的钱拿来花。如果花钱的人没有信誉,那就不会有出钱的人。人们需要银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信誉的考虑,否则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把钱借出去,而企业就可以摆一个摊卖股票。银行可以解决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的信誉可以保证骗子更少一些,信息披露更充分一些。由于信誉机制的缺乏,商品交易和经济往来愈来愈倚重现金和实物资产,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易货交易等原始方式退化发展,交易效率大大降低。信用机制的缺乏大大增加了企业和银行投资预期的不确定性,使银行和企业的投资活动趋于谨慎和收缩。资本市场的发展依赖信誉机制的建立,没有信誉就谈不上金融市场的建立。
3、建立信誉机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交换是生产者发生联系的唯一途径,每一个生产者都需要和依赖于交换。一个企业建立之后,必然要和外界发生交换行为,要资本、原材料、劳动力…生产出产晶要做广告,产品要卖出去,这就需要信誉机制,否则银行不敢把钱借给你,怕你不还;打工者不敢到你这打工,怕不给工钱;你的广告别人不信,你的产品别人不敢买,怕其中有诈。那么,你的企业就无法发展。
信誉机制缺乏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信誉机制的建立人们寄希望于道德的力量,寄希望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就是为了使人们履行某种道德义务,而由一定阶级和社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行为都是一种理性行为,在其所面临的各种行动方案中,人们总是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那一个。究竟如何选择,一方面取决于现有的制度规则为个人的行为选择提供的外部条件和设定的本利结构。另一方面,取决于人的偏好追求。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但道德主要是一种内在的控制和制裁手段,并主要依靠人们自身的“良心”来进行,而良心作为一种行动者内部的绝对自我确信,他不受任何特殊性目的的束缚,从而使道德约束显得不那么有效。所以,在信誉机制问题上,我们不能单独的依靠道德的力量,只能把道德教育看成是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建立信誉机制的辅助力量。我国建立信誉机制的主要途径
1、健全法律,促进信誉机制的建立。我国现在所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在进行行为决策时,受着两大要素的直接影响,一是利益要素。在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社会物质条件并不十分发达,社会平均生产水平仍然较低的情况下,利益动机是十分强烈的,创造财富、追逐利润和利益作为市场主体的行为趋向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二是意识要素。社会转型期在社会主体意识领域的最大特征是动荡和多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主要依靠人们的道德自律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话,势必造成社会和国家治理上的不尽如人意。这时候我们需要法律。
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秩序的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法律可以促进信誉机制的建立。可以看到良好的信誉能大大减少对法律的需求,节约交易成本。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人们建立信誉的积极性就可能大大的降低。在信誉建立的过程中,法律起着维护信誉底线的作用,严格的法律制裁可以使人们更讲信誉,在司法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里人与人之间更加信任。我们在法律上树立契约神圣的观念,对违约者施以重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欠债不还和三角债,也就促使了人们对于信誉重要性的认识。在法律制度确立之后,信誉实际上又成为规则的一种延续。
2、确立产权制度是建立信誉机制的根本。产权的根本效用是收利性,利益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它始终是人类永远需要追求的目标。孟子说:“无恒产者无恒心。”没有恒产的人没有积极性讲究信誉,因为他没有恒心。所以,产权制度的建立是信誉机制确立的根本。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产权不清人们就无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们也就不可能从信誉中获利,自然也就没有建立信誉机制的积极性。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国有产权制度下的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没有长远的关系,所以他们没有积极性去建立信誉。而大量私营、民营企业不讲信誉的原因,也在于他们的产权没有得到可靠的保障。
产权是信誉的基础,明晰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也只有追求长远利益的人才会讲求信誉。
3、政府在信誉机制建立中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在对未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才会有建立信誉的积极性。中国目前市场秩序有不规范的一面,由此就有了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而政府各种各样的干预及政策的多变性,使得人们对未来没有把握,所以更追求短期利益。并且管制消灭了市场本来应有的信用机制。所以,政府对于信誉机制的建立,不在于加强管制,而在于确立政府自身的信誉机制,政府要有公信力。我国现阶段,政府政策主导着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所以,一定要改变政府政策制定的随意性,规范政府的行为,依法行政。要建立诚信体系,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整合政策导向、决策督办、行政稽查和司法判决的机制,形成言而有信、令行禁止、是非有别、赏罚分明的合法权益保护体系。同时由于信誉经常和信息不对称相联系,政府除规范自身行为外,应采取多种形式,如信息传播体系的建立,减少这种不对称。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个人独立经济自由权利的基础之上的,其发展需要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互惠。这一机制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人们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当人们从自己的市场行为中认识到尊重他人权利比不尊重他人权利,守信誉比不守信誉,合作比不合作对自己更有利的时候,市场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信誉机制也就形成了。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竞争的加剧,不注重信誉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与他人竞争。从政府角度看,WTO有专门的规则规范和约束成员的政府行为,政府政策透明度将提高,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也会同时降低。由此,我国的信誉机制将逐步建立起来。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