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林
2002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低迷氛围中,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上了10万亿的新台阶,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年利用外资总额超过500亿美元,首次成为全球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后几十年,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一定能持续快速发展。
加快劳动因素改革,提高全社会综合劳动生产率和城市化水平
影响经济增长的劳动因素,主要指劳动力总量和劳动生产率。先分析劳动力总量,在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劳动力总量是下降的趋势。在这些国家,阻止劳动力总量下降是维持经济增长的关键。但是,中国的情况却是劳动力大量过剩,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劳动因素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一要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二要靠分流农村劳动力。劳动因素方面的改革,中国应当把出发点放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城市化水平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上一世纪70、80年代已达到顶峰,并开始了所谓的“逆城市化”(郊区化)的进程,他们无法再从城市化过程中获得经济增长的动力。人口城市化水平,基本现代化为55%以上,现代化为65%以上,达到75%左右,就难以为继,出现逆城市化运动。目前,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5%,欧美发达国家都超过70%,我国城市化水平2001年为37.66%,2002年突破了38%。
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经济的巨大反差。我们应当加快小城镇建设,让农民逐步的离土离乡,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式来重新调整人口的分布,把无效的社会包袱转化为有效的生产要素,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市消化外来农业劳动力的过程就是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支撑点,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由于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带动资源配置的改善。要加强农业必须发展非农业,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这是各国现代化的基本规律。
加快投资改革,既要吸引外资,更要启动国内民间投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资本的性质与品质正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国有经济吸收了三分之二的资本增加额,却只能创造三分之一的新增产值。国有资本比重下降的趋势将会显著增加国内资本的生产率,给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持久的动力。
分析2002年我国投资结构,我们会高兴地看到民间投资开始出现全面恢复。2002年政府发行的1500亿元国债没有比2001年增加,但社会投资却比2001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达到了23%的高水平。这说明,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日渐突出。
中国城乡居民存款已经超过了8万亿元,存款利息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不存银行,老百姓手中的钱又找不到投资渠道。如何启动和引导民间投资,利用好这项资源是个大政策,是发展中国经济的重要条件。银行业应当加快改革,对民间资本逐步开放。如果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领域,我们可以预见,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资本饥渴问题会得到解决。这意味着,将逐步激活整个市场环境中最基本的经营活动,民间资本会得到最优配置。加快技术进步,向科学技术要增长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劳动与资本所导致的增长,在总的经济增长率中所占的份额已经下降,技术创新已是国家最重要的增长要素。技术进步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自己投资进行研究和开发;二是向其它国家学习、模仿,或者花钱购买先进技术以实现本国的技术进步。吸引外资企业来境内投资办企业,也是成本低见效快的技术进步。自己花钱研究开发的特点是成功率低,时间长,见效慢。20世纪日本及亚洲经济发展奇迹的最主要秘密,是靠成本低、时间短的模仿或购买方式实现技术进步。从二战后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维持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亚洲四小龙从50年代末开始也维持了近4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当年日本与欧美国家的差距更大。日本能维持40年的高速增长,那么中国从1979年算起,至少可以维持50年的快速增长。后来居上,落后的现状为今后的发展准备了较大的追赶空间。这是中国的后发优势。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市场化是改革的方向
我国近13年经济快速增长的成绩,主要是在稳定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取得的。可以讲,中国的各项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经济领域里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仍然很顽固的植根于国家经济肌体及各个主要循环脉络。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仍然是计划配置资源占主导地位,市场配置资源只占次要地位。在计划经济、行政审批体制下,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得途径审批化,审批程序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产管理的僵化和交易障碍太大,存在着一批既得利益者,若不从根本上触动国有资产管理,就无法消除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障碍。改革深处是产权。什么时候国有资产改革真正到位并可自由交易,中国股市也会日渐恢复元气。股市持续下跌,意味着国内大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8%,国外投资和对外出口都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但是,全年股市却下跌了15%,接近三年来的最低点位。这种情况显示,宏观经济表现与大型企业的经营业绩之间的关联度似乎在日益减小。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的工业制造企业(把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的外资企业,在家电和信息出口中占据50%),而这些企业在股市并不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国有企业改制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竞争的动力问题,解决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问题。党的十五大之后,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其主导思想是想通过国有经济的非国有化减少国有经济的比重,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以优化陕西经济的所有制结构。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人的思想一直在原有的国有经济上做文章,对非国有制经济说得多,做得少。两个决定在许多地方没有落实。结果不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国有经济也没有真正搞活。西安市财政局2002年对全市国有企业进行了调查,评价是“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讲,步伐还比较缓慢,产权制度改革不够深入,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改制的国有企业170户,占全市国有企业的68%”。报告认为,“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受部门和经营者利益的影响,资产跨地区、跨行业重组不够,没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刘部门而言,重组很可能意味着对企业管理权力的丧失或部分丧失,对企业而言,重组也是相关负责人下课的代名词,因此国企改革普遍缺乏积极主动精神,改革的动力不足”。从历史和传统分析,西安是中国大小十二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前后达2000年之久,因为太古老,文化沉积太深厚,习惯了的观念和行为就不那么容易被改变。
利用行政垄断造就的特殊利益集团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具有自利动机,谋求本行业、本部门、本集团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全社会财富或人民或企业利益最大化;二是属于分利集团,借助权力进行资源的分配和占有;三是具有排他性,妨碍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借以维持其垄断地位;四是不愿意改革,既得利益的份额只能多不能减少。目前,改革的难点与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处理这些具有行政垄断地位的特殊利益集团。
去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市场化现状排序(不含西藏、港、澳、台),广东第一、浙江第二、福建第三、江苏第四、山东第五,陕西第二十七、宁夏二十八、青海二十九、新疆三十。事实说明,我们的思想解放还远没有解决,改革的措施还不到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一再强调:“中国改革的大关还没有过,既得利益者已成为深化改革的阻力,如果延误国有企业改革的时机,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历史留给陕西追赶的机会已经不多了,我们应当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在挑战来临时,机会总是厚爱有准备的头脑。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必须在有限的过渡期内,加快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创新,确立市场经济的理念,尽可能的按照民营机制运作,扎扎实实开展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是职工的分流。最近国家经贸等八部委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出台了重大举措,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我们应当领会精神实质,认真贯彻落实。
如何看待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企业蓬勃发展,而大批国有企业却处境越来越困难的现实,怎么样处理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关系,是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一个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一个是“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是不是存在一定矛盾呢?应当说,两个毫不动摇客观地反映了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竞争中的一些现实矛盾。但两个毫不动摇又是能统一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命题。就是说,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实现全面小康的持续发展中,无论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都有用武之地,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公有制经济发展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过去几十年中我国限制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现在鼓励和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政策引导的结果;二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严重滞后,不进则退造成的。目前,甚至一些已经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包括上市公司,都因为政企没有真正分离,自主权不能到位,而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另外,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合伙企业,实质上是民众所有制企业,而民众所有制就是公有制的一种表现形态。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实际上就是发展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什么企业,都在同一规则下自由竞争,优生劣汰。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到了三分之一以下。在资本所有权结构比例中,国有资产只占26%,财政拨款在社会总投资中的份额也越来越少。因此,有人建议:宣布执政党的“中心工作”由经济建设转变为法治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这是新世纪里政府的主要职能。所以,我们目前和今后改革的主题应该是市场深化、政府淡化、企业民营化。十六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创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创新和突破就是改革,创新和突破需要政治上的大无畏精神,无私才能无畏。一个真正的受尊敬的企业家,一个有作为的领导,除了具有赚钱盈利的能力外,还应该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承担改革重担、具有完美人格的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登高才能远望。创新、突破,意义在于超越,超越过去,超越现在,超越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完成了这个超越,就有更壮阔的前景,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