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超
2002年,《驻马店日报》及其子报《天中晚报》,在全省第四届报纸质量综合检测中,双双被评为全省一级报纸,《天中晚报》还同时荣获全省"十佳报纸"称号。
《驻马店日报》1986年2月1日出版第一张对开小报时,发行量不足1万份,历经17年的风雨,发展成为今天的"两报三刊"(《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驻马店日报·经济周刊》、《驻马店日报·法制周刊》、《驻马店日报·教育周刊》),发行量突破10万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回首往事,驻报人备感几多艰辛,几多酸楚,几多欣慰,几多激情。特别是创办初期乃至其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办报思想观念滞后,加之条件差、环境艰苦、资金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驻马店日报》在全省几次报纸质量综合检测中,始终处于后进位次。直到1998年,仍然没有甩掉三级报纸的帽子。《驿城晚报》(《天中晚报》的前身)被列为全省"级外报",亮了"黄牌"。
(一)
1999年初,我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调任报社党委书记兼社长,面对报社当时的严峻现实,深感责任重大,但是有组织的信任与支持,也坚定了干好报社工作的信心与决心。经过与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报社13年来的经验教训,在准确把握报社"症结"的前提下,和党委一班人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状况。
一、提高全体报人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我们首先从提高报社全体报人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入手,以打破报社从业人员的传统思维观念。一方面引导大家明确认清当前《驻马店日报》的质量状况,存在问题和不足,承认差距,找准要害;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兄弟报社考察学习,感受当今报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形势,领悟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谛。
二、规范编辑出版流程。科学的业务运作程序是保证报纸正常编辑出版,提高报纸质量的首要条件。根据报社过去出版无序,采编不分,部室包版而形成质量差错多的现状,我和报社党委、编委成员一起研究,及时出台了《驻马店日报业务机制改革方案》及6个附件。之后,又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完善采编流程的若干补充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报纸管理工作的意见》等8个方面的文件。科学规范了编辑出版流程,明确了编辑出版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职责,强化了业务质量管理。
三、实施精品带动战略。精品是报纸的亮点。一张报纸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精品,即使百分之百无差错,也很难谈上是高质量报纸。为了促进报纸质量的提高,1999年以后,我把实施精品带动战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来抓。一是建立和坚持每周的好新闻、好版面、好标题、好照片、好栏目的"五好"评选制度。二是积极鼓励编辑记者转变作风,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抓鲜活新闻。三是聘请专家或利用我们报社自身人才优势,举办新闻业务讲座,开展新闻业务研讨,提高广大编辑记者的精品意识。据统计,近几年来我们先后获省级以上好新闻奖(含中国地市报)三等奖以上作品300多篇(件),其中一等奖近60篇(件)。2001年,由我撰写刊发在《驻马店日报》上的理论文章《党性、人格的双重铸就--论刘文功成长的启示》,荣获省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作品奖。
四、加强新闻报道策划。如果说规范编辑出版流程是为了保证我们的报纸正常出版,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是为了使我们的报纸亮点频现,那么,加强新闻报道策划,则是为了使我们的报纸更能产生冲击力,形成新闻强势,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舆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因此,近几年来,我们遵照新闻规律,积极围绕报道策划做文章。特别是对于重点报道、典型报道,从一开始,我们就进行精心策划,制订科学的报道预案,包括报道的指导思想、运用的新闻体裁、利用的报道方式、版面的设计、选择的报道时机等,在报道前一一作出明确规定,以使整个报道开展起来有条不紊。
五、开展问计献策活动。提高报纸质量,仅靠我们党委、编委的力量是有限的,报社全体人员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近4年来,我们先后在报社全体人员中,开展3次"我为报纸添光彩"、"我为报社献一策"、"假如我是社长"、"如何提高报纸质量"等问计献策活动或大讨论活动。开门纳谏,开门问计,虚心向同志们学习。人人为报社的发展、报纸质量的提高,积极向党委、编委出主意、想办法,献良策。《天中晚报》还开展向社会散发千张征询意见卡"开门问卷"。
六、加强印刷质量的管理。针对印刷设备陈旧、印刷条件简陋、严重影响了报纸质量的实际情况,我和党委、编委商量,决心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改变这种状况。近4年来,我们多次邀请省里的印刷工程技术专家,到厂讲课,现场指导和解决技术难题,又相继投入300万元资金,新建了厂房,更新了印刷、照排等方面的设备,并制定了一套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突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职工工资分配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实行效益工资制,使印刷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印刷厂由过去全省报业的"老落后",一跃成为全省报业印刷先进单位,2000~2002年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报业印刷质量综合评比一等奖,受到了省新闻出版局、省报业协会的表彰。
(二)
纵观这几年报纸的变化,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舆论导向把握准确。我认为抓舆论导向,就是讲政治,就是政治家办报,就是对党和人民负责,也就抓住了质量。不抓舆论导向或者忽视舆论导向,就是对党和人民的罪过。对于这一点,我一直警钟长鸣,严格按照上级宣传部门的要求办事,坚决遵守新闻宣传纪律,该报道宣传的就积极主动地报道好、宣传好;不该报道宣传的,就坚决不报道、不宣传,不闯禁区,不打"擦边球"。报道什么和不报道什么,看其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决定。
二是地方党报特色鲜明。《驻马店日报》是中共驻马店市委机关报,其性质决定了它要传达党的声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同时,它又是一张地方报纸,要及时报道本地发生的重大新闻,反映本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报道本地的特色优势。地方性和党性是我们这张报纸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通过新华社专线及时报道中央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另一方面,我们积极组织采写本地新闻,报道本地人民群众身边发生的事情,在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上,努力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地方党报。因而不断受到全市上下干群的好评。
三是服务意识贯穿始终。近年来,我们自觉服从和服务于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局。对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坚持做到全面配合。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是全党工作的大局,我们在报道中一以贯之,自觉体现服务意识。党的经济政策,我们自觉地开展宣传;改革开放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先进经验,我们及时组织总结报道,使经济报道始终成为我们宣传报道的重头戏。
四是重大典型报道突出。把重大问题报道、典型性报道、战役性报道放在突出位置,应该说是近年来我社"两报"宣传报道的一大特色。仅就近两年来统计,我们相继推出了不少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重大典型。如刘文功、于文举、杨正超、刘志斌、崔效法、李其宏、周文斌等。同时,我们还相继推出了一批工作典型报道。
五是新闻评论运用到位。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新闻评论优势,特别是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方面运用到位。这些评论,或策划单独成篇,或采取系列刊发,或阐述意义做好宣传鼓动,或解疑释惑帮助澄清问题,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我们还在一版常年开辟言论专栏"今日谈",二版常年开辟言论栏目"偶感录",由于所载文章篇幅短小精悍,文笔生动活泼,针对性强,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引导全市人民勤劳致富奔小康,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鼓舞、激励作用。
六是在困境中开拓创新。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抱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应该是我们报社得以发展壮大最精彩的一笔。回忆1999年我到任后,应该说当时报社条件较为差,在决定着手接收《驿城晚报》改办《天中晚报》为《驻马店日报》子报的同时,面对报业的走向和报纸市场的竞争,我看到这正是关系报社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与报社党委、编委商量,决心在困境中勇于开拓,迎接挑战,创办《驻马店日报·教育周刊》、《驻马店日报·法制周刊》、《驻马店日报·经济周刊》,为今后打造报业集团奠定基础。4年来的实践证明,报社在困境中开拓得到了前进,得到了发展,报社固定资产目前已增加到2000多万元,与1999年前的固定资产相比,增长了1.5倍,职工工资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
一、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个班子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1999年到任以后,我首先把班子建设放在第一位。"打铁先得本身硬",我首先带头抓好自身建设,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当好"班长"。这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事、干事、谋事,使班子真正成为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领导班子,一个具有工作责任感的领导班子。
二、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这也就是舆论导向问题,如果舆论导向发生偏差,轻者会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重者就会给我们党的事业和本地重点工作带来麻烦。
三、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1999年,我们新一届报社党委成立后,我把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在大力对广大编辑记者开展传统教育的同时,注重了马列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学习新闻宣传纪律,
四、必须加强新闻改革,开展体制创新。创新是报业改革的永恒主题。4年来,我们努力在新闻改革和新闻体制创新上下大气力,花大工夫,敢于开拓,勇于改革,相继出台了关于业务机制改革方案、关于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改革方案,开辟了固定栏目,创新了报道体裁和宣传方式。在用人方面,我们实行双向选聘制和末位淘汰制,等等。
五、必须把办好报纸作为报社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确立以办报为中心的思想。报纸是报社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是报社一切工作所系的命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好报纸不仅是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政治任务,而且随着财政供给紧缩,办好报纸更是关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只有把报纸办好了,发行才有广阔的空间,广告才有不尽的财源,印刷才有规模的业务。
正因为我们不断加强办好报纸的整体功能建设,努力为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目前,报社呈现出形势好、人气旺的态势。报纸日发行量达10万多份,"两报"年发行收入突破千万元。2002年的广告收入逾1000万元,是1998年报社广告收入近300万元的3.3倍。同时,其他各项工作也得到全面进步。2000年以来,报社党委两次被市直党委评为先进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