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

2003-04-29 00:44刘太阳
新闻爱好者 2003年5期
关键词:华信股民兰州

刘太阳

2000年11月,《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王克勤接到股民投诉:李学仁,投入55万元在甘肃华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炒股",过了一段时间,他多年积存的53万元便付之东流。

李晶华,1999年7月,在兰州力鑫经济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炒股",她买的云南铜业股出现跌停板,李要求公司马上平仓,但报单小姐(法人代表陈耀争之妹)称无法平仓,还要求李再吃进1000股爆仓,结果爆仓之后也不平仓,直至该股出现第三个跌停板,公司才为她平仓,仅这一笔,她的亏损加上手续费就已高达1.6万元。从1999年3月她陆续入到"力鑫公司"的9.4万元,到此时已被洗得只剩3300元了。

徐作刚将老两口一辈子积攒下的辛苦钱及借来的25万元共计39万元全押在了儿子工作的"融兴公司",结果在几个月之间就被洗得只剩下2000元……

接到这一系列的投诉后,王克勤也开始研究股票,并逐步展开了暗访……首先他以商人的身份频频出入兰州各大股市探访、了解相关情况……2000年12月下旬,王克勤第一次接到华信公司的警告:王记者,你注意一点,不要胡整。接着,"要打断王克勤的腿,要剥了他的皮"的传言就来了。

为了收集到更多的有效资料,王克勤连夜写出一份调查表,发给股民让他们写清自己的情况。华信公司也收买了部分小股金股民,让他们想方设法把调查表抽回或不要写调查表。还放风说"王克勤是假记者,他向股民要钱,还有录像带等等",到省政府告王克勤的状,对王克勤进行人身攻击。华信公司的股民康兴国、李学仁等人也对王克勤说:"这事的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威胁到你的生命。"王克勤毫不考虑:"有兰州证券黑市存在的每一天都有人家破人亡,为了这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我愿意以我个人的利益和生命换取人们的利益,就算是死我也愿意。"

其实这时候,王克勤也感觉到这张黑网势力太大,自己的力量太单薄。恐怕自己还不能完全揭发事实。

2001年元旦,王克勤请《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王宏加入采访。就在这一天,王克勤写下了誓言:法西斯找到了犹太人,我看与我无关,我走了;法西斯暴虐了犹太人,我看与我无关,我走了;法西斯找到了我,别人看与他无关,他走了……

接着他们和华信投资咨询服务公司的一位经纪人接上了头,在向其保证不披露真实姓名的情况下,他们将经纪人约到一个偏僻的小饭店,这位经纪人向他们披露了华信诈骗内幕……

2001年1月下旬,稿子上交《甘肃经济日报》以及《中国经济时报》。这段时间,王克勤家恐吓电话不断,家里人听见电话铃响,就有种惊吓的感觉,甚至有人传出黑道的老大用500万元买他的人头,这些事情严重影响了儿子的学习以及家人的正常生活。为了安全起见,2001年2月2日,王克勤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妻子、儿子送到外地去了。

2月3日,《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一文,在《中国经济时报》时报周刊刊发,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省内各媒体以及国内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社会经纬》、《财经报道》栏目组等媒体都进行了采访报道。

2月13日,王克勤去给中央电视台《财经报道》栏目组的同志送行,柳成伟同志临行时说:"王克勤同志,你可谓是中国新闻界真正的英雄。"

这段时间里,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自对《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一文作了批示,朱总理就此连续作出了重要批示,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省长陆浩不仅认真批示,而且就此部署展开了全省性的专项打黑斗争,成为2001年"全国经济秩序整顿第一大案"。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王克勤把脑袋拴在裤腰上去干这些事呢?在北京一个雪后的深夜,他向笔者道出了端详。他说,当他首次接触到一个个被证券黑市洗劫得支离破碎的"股民"家庭时,他的心为之震颤;当他冒着大雨,趟过"鬼门关",连夜赶到偏远的甘肃中部岷县堡子乡时,包括男女老幼在内的数百名乡亲齐刷刷跪在雨后的山岗上,迎接省里来的"青天大人"为他们洗冤,他的心为之泣血;2003年1月,新疆出租车司机的几个代表从万里之外专程赶到中国经济时报社,一见面,就跪倒在他的面前,抱住他的双腿,磕头不止,感激他为生活维艰的"的哥""的姐"说话,他的心又一次为之抽搐……

他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农民艰苦的生活在他小时候的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生活的村庄很贫穷,农民们经常吃不饱,经常三五个人一群,拿着家里的鸡蛋到两百多里远的兰州换包谷面回来,一个鸡蛋能换一碗包谷面,一碗包谷面能让一家人饱饱地吃一顿。有一次,和王克勤一起去兰州换面的同村老妇女不知把车票弄哪里去了,列车员查票时,老妇女一时找不到车票,列车员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三个耳光,老妇女眼中泪水直打转。这一幕在王克勤脑海中永远也不会忘记。

王克勤说他的母亲也是农民,近60岁了,还得下地干活。看到年纪如他父母的乡亲们跪在面前,只为求人替他们讨回公道,就像看到母亲跪在他面前一样,他的心如刀割一般痛彻。王克勤说:"我如果不帮他们一把,当这个记者又有什么意义呢?帮助弱势人群就是帮助我的父母乡亲,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1984年,当时只有19岁的王克勤从兰州商业学校毕业后,并没有直接进入新闻领域。他是一个农村考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像他这样从农村来的孩子是很难留在省城兰州的,都要回到基层去。但他在学校表现很突出,受到学校老师们的一致认可,经学校领导极力推荐,他才被兰州市委财贸部要去当秘书。在做秘书的时候,他发现同办公室的老同志经常把单位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新闻稿子,往兰州的各家报社投寄,没几天就能见报,而且还能署上自己的名字。王克勤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于是他也学着整理单位的材料,向一些报社投稿,几天后,他的文章也见报了。看到自己的文章见报,他还有点激动,而且还能收到几元钱稿费,他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很光荣的事。从此,他就一发不可收,爱上了新闻这一行当。

1991年年初,他发现兰州回收市场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的干部,把企业新买进的机器以废品的名义低价出售,而这些干部从废品回收商手中收取巨额回扣。据王克勤估计,通过这样的渠道,兰州市每年向回收市场流失的国有资产达一两亿元之多。

他觉得有必要很好地调查一下,以确切的事实来引起相关部门对此事的重视,彻底整改废旧物资回收市场。于是他假装一个废品回收商,跟其他回收商频频接触。为了更好地和回收商们接触,了解更全面的情况,掌握更确切的证据,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跟他们出入各种场所,打打台球,吃吃饭,喝喝酒。一次,他和一个做回收生意的老板一起喝酒,喝着喝着,忽然,老板的两个手下站起,一个拿着刀子放在他的脖子上,一个拿着刀子顶在他的背上,老板说:"你是公家(指公安人员),你小子的胆子可真不小,敢调查我们的事。"

王克勤说:"两把刀指着自己,心里真的有点害怕,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机智和镇定使他度过了此劫。

1991年5月25日在《甘肃经济日报》发表的"关于我省通信线路严重被盗跟踪报道之一"《违法的回收窝点》荣获1991年度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此文引起甘肃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贾志杰省长的要求,王克勤撰写了7000字的《甘肃回收市场黑幕--对甘肃废旧金属市场的调查与对策》。省长贾志杰批示:"这个材料触目惊心,一批蛀虫在挖社会主义墙脚,一批罪犯在破坏四化建设。我建议省政府常务会专题讨论一次,要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击这群坏蛋,彻底整顿废旧物资回收市场。请将这个材料呈金池、海旺同志阅示。"省委书记顾金池对此作出批示:"要认真整顿,制定管理办法,管住、堵塞漏洞,对违法乱纪者依法处理。"为此,甘肃省政府分别于7月16日、7月29日召开省长办公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了王克勤为时一个小时的专题汇报并采纳了他提出的五条建议,修订了相关政策、制定了相关办法,在甘肃省展开了为期半年的废旧市场整顿工作。会后,省长贾志杰握着王克勤的手说:"你这一次为甘肃做了一件大好事,为咱们国家做了一件大好事。"

王克勤后来说,这件事让他很感动,他发现新闻报道可以改变一个行业的管理政策,可以改变制度安排,甚至一篇新闻报道可以改变一些人的命运。此时,他看到了新闻的力量,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推进社会进步的新闻人。

"真正有良知的记者或曰新闻人,应记录真实的中国,并以其人文理想推动中国的文明与进步。他们可能会创造出与他们所负载的使命相匹配的巨大的价值,但他们自己几乎注定要度过清贫甚至多舛的一生;他们多在为理想而拼搏,并未奢求个人能从中获取多少功利。如果说他们有奢望的话,也只是奢望与民众一起分享文明与进步的喜悦,正如卢梭的思想催生了法国大革命,卢梭却只能在天国歆享革命的供果。更有甚者,作为布道者的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偷天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被锁在了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而在他们的身后,基督的教旨让人们博爱,不息的火种引领人们走向光明。"

"我们国家就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中的大船,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守望者,要随时发现航行中可能会碰到的暗礁,随时发现船上的哪个螺丝钉可能会坏,把大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及时地向船长汇报。"

猜你喜欢
华信股民兰州
西安华信铁路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华信铁路技术有限公司
我的兰州梦
西安华信铁路技术有限公司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华信的三月风波
力量
力量
悲催的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