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爷爷
1未出生的小艾米
小艾米:
许多大人带他们的孩子来过家里。你的堂姐和表姐、我大学最好朋友的两个小女儿、我当媒人撮合的那对夫妻的天蝎座小男生。
我似乎在这些小朋友身上预习当一个爸比。小朋友都喜欢找我玩,听我说故事。
等你来了,我会当你的大玩伴,以及一个常常说故事给你听的大朋友。我们会在很多妈咪早早赶我们上床、我们却迟迟不肯睡去的晚上,一起编一些只有我们两人知道的故事。
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来?
你七个月大的时候,会不会因为我来不及喂你吃一块甜木瓜,哭得非常委屈?
一岁多会走路的时候,会不会一直跟在我身后,学我讲每句话的最后几个字?会穿着过大的拖鞋拿我的手机一直“喂”吗?我下班回家,你会躲起来等着大笑跑出来吓我一跳吗?
未婚爸爸开始想像他未出生的女儿,这是怎么回事?试着在还没当爸比之前,学当爸比吗?
小艾米,我不完美,但,我会努力当一个适合你的爸比。
爸比
2录给小艾米的CD
我的爸比你的爷爷,在我念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离开地球。
虽然他小学没毕业,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以及长得像喝醉蚯蚓一样的阿拉伯数字,却是我当时最尊敬、也最深爱的人。(后来在学校同学问起你爷爷,我难过地红了眼眶,还学连续剧里的对白:“沙子跑进眼睛了。”现在想起来,连续剧为我们生活中的高低起伏、离合悲欢,提供许多情绪样品,在我们真正经历之前。我们可能无意间在不需要太过感伤的时刻,流露了过分的悲伤)
你的爷爷是一个单纯的好人,他是一个风水师,帮人家盖房子。多年来,我常常想到他。
我想到的多数是他沉静的样子:在躺椅上午睡、在餐桌前缓慢地查索笔记账、早上骑摩托车上工的背影、过年赌博下注的神情、吃饭时左脚蹲举到椅子上、早上上厕所从半掩的门看见他坐在马桶上的样子、最后在病床上体悟自己时日已届的眼神……都是一些安静的影像。即便有几幕他跟工人喝酒划拳,却都像卓别林的默片,没有声音。
有一天我想,他的声音听起来什么样子?
他偶尔骂小孩,特别是我们吵醒他午睡;也会在餐桌上调戏母亲(他们感情特别,常吵架,也常打架,打起来平分秋色);通过电话交代工作;接我放学时遇见老师谢谢老师关照……但我无法真切地模拟他的声音,往上游回溯记忆,你爷爷的声音好像一块遗失的拼图。
如果当时录下他的声音,我就可以常常听见他。并不是想从他的声音里获得什么,纯粹想听,他毕竟是把我们从未知世界带到地球来的男人。
我没有录。当时没有预想到这种需要。我的第一台收录音机,也在四年后考上大学才来到手边。
小艾米,等你出生,我跟妈咪会进录音室录下我们的声音给你。也许是一些床边故事,一些我跟妈咪合唱的歌谣,一些我们很想跟你说的话……我会把它制成CD给你。
这些CD会在小时候陪你;又在叛逆的青少年时代被你丢在某个瓦楞纸箱底层;长大到外地念书,也许会带着它;等你成家一忙,它可能又继续待在某个瓦楞纸箱里,直到有一天,我或是你的妈咪离开,你整理东西找到它,它才又一次陪着你……
我录下声音给你,只想让你知道,即便有一天我离开,我的爱依然在你身边。
3小艾米的十七分纪念日
小艾米:
我进幼稚园第一天的第一堂课就考试了。
那一天老师在讲台上,要小朋友们写阿拉伯数字,从一到一百。
我看了考卷好一会才拿起笔,用错误的握姿,又慢又重的笔触,勉强从1写到4(我记不得为什么我会写1、2、3、4,因为看过哥哥做功课,还是看了你爷爷记账?)。写到4,我就不会写了,我看着空荡荡的考卷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老师摇铃收卷。
我得了四分。
没多久,老师走到我身边发考卷,要我伸出手心,依规定扣一分要打一下,虽然第一天上课什么都不懂,老师还是打了我两下。
后来幼稚园有许多考试,我都不记得考几分,还有没有被老师打过。
上小学以后,我自发地想要考第一名,并没有人要求,我就是想考第一名。我当时觉得,只有考第一名才有价值,才能让自己或爷爷奶奶感到骄傲。第一名以外都很失败,根本不值得一提。
小艾米,等你上学,学校开始考试,你拿到第一张考卷,你会怎么看待分数?如果你第一次考试也像爸比一样考四分,你会有什么反应?
小艾米,我们这样约定,不管你第一次考试考几分,你拿考卷回家那一天,我跟妈咪会带你出去庆祝,我们把那一天当做一个特别的日子,去吃你喜欢吃的东西,买你喜欢的玩具。零分、五十分、一百分,我们都庆祝。
以后你只要考到新的分数,十七分、五十三分、二十九分、八十三分……我们就庆祝,好像庆祝搜集到一张全新的怪兽宠物卡那样庆祝一个新的分数。而且我们要记下那一天,在隔年的日历上预先标示:九月二十五日,小艾米的十七分纪念日;四月十八日,小艾米的五十三分纪念日……
等我们从零分庆祝到一百分,你就会了解,尽管外面的世界对于分数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在我们家,每个分数都平等,都值得庆祝。面对任何分数你都会很坦然也很自在,想考几分就考几分。
你会理解你跟分数之间的关系:分数不能决定你,是你决定分数。
小艾米,你不需要考第一名,也不需要攀登圣母峰。你的存在,你开心的笑,就已经是我的骄傲。
爸比
(选自2003年5月14日~16日台湾《联合报》)
·责任编辑廖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