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 统一 创新

2003-04-29 00:44王永亮
新闻爱好者 2003年9期
关键词:党性原则新闻宣传党报

王永亮

精读最近半年的全国部分党报后,悉心揣摩,明显感觉到它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力求全局观念和新闻规律的统一、力求舆论导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力求党性原则与受众意识的统一,的确让人叹服:"三贴近",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三统一",密切相连,互为一体。只有把"三贴近"寓于"三统一"中去,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才有不竭动力和无限生机。

贴近实际,力求全局观念与新闻规律的统一

贴近实际在新闻宣传中就是要求全局观念与新闻规律的统一,这是在强调"交融性",即新闻报道不仅内容严肃、重要,而且报道形式也应灵活多样,为群众喜闻乐见,使报道真正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树立全局观念,遵循新闻规律,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性质的根本体现,也是贴近实际的内在要求。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从一定意义上讲,树立全局观念,遵循新闻规律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两大根本任务。力求全局观念与新闻规律的统一,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

《人民日报》今年改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三贴近",尤其在贴近实际上下工夫,奉献出了一篇篇、一版版彰显出全局观念和新闻规律相统一的精品:1月11日,该报头版头条安排了一组"我们有房了!"的图片报道,反映了特困户拿到廉价房钥匙后的喜悦心情;1月14日,北京市向市民承诺的60件实事全部兑现;1月15日,辽宁出资补贴改善劳模生活;2月7日,山东威海市个体户杨正权的先进事迹--这些报道均在头版头条做了突出处理,从而拉近了党报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在读者中产生了良好影响。进入4月,在抗"非典"的宣传报道中,该报的采、编、评,公开报道与内参报道,国内报道与国际报道,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报纸宣传与网络宣传等等,各个方面、各种形式,各展所长,相互配合,形成了联合作战、立体作战的态势,对抗"非典"斗争给予了有力的舆论支持。《论奉献》、《护士日记》引起强烈反响;钟南山、邓练贤、姜素椿等等,深深地印入亿万人的心田。

综观部分省委机关报,无一不是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全局观念,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以全局为重,为全局服务。在宣传报道中,注意遵循新闻规律,处理好经济报道与其他报道、全省报道与各地报道、省内报道与省外报道、长期报道与短期报道、一般报道与重点报道等的关系,做到比例协调、力度适当,既紧紧围绕中心,又合理兼顾各方,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新闻规律的客观依据是新闻事实的客观内容,即新闻事实本身具有的能引起人们关注的某些特点,而新闻规律的主观依据是记者对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关注程度和认识判断,即对新闻事实的规律认定。没有新闻事实作为新闻价值的客观依据,主观判断便无从产生。而没有记者的主观认识和判断,新闻事实的新闻规律又不能被发现和表现出来。所谓客体(报道)对主体(读者)的"有用性"取决于报道者的主观"判断",这"判断"的正确与否、深刻与否取决于报道者自身的素质,取决于报道者的"内力"--在这一点上,《新华日报》凭借全局观念,提升新闻规律,做得出新出彩。从4月下旬以来,全国范围内打响了一场防治"非典"的攻坚战。《新华日报》紧密配合全局工作,从新闻策划到版面设计,时时处处体现新闻价值。2003年5月3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用"三个代表"统领"两手抓"》,6月1日在A版同时刊发《把智慧和勇敢写在"抗非"第一线》、《关爱拥向耿文灿亲属》,6月4日推出《抗非先进集体南京第二人民医院速写》上下篇,同时配合评论员文章《非典终将倒下抗非精神永存》。

贴近生活,力求舆论导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

贴近生活,就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生活在新闻宣传中就是要力求舆论导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这是在强调"结合性",即新闻报道既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也要注重改进报道方法,提高引导水平,增加传播实效。

如果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那么讲究传播艺术、提升传播效果,作为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保证,是《大众日报》每次改版进行的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今年以来,《大众日报》紧跟全国和山东建设步伐,月月都有"重头戏"。今年4月份,配合山东"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该报派出记者赴南方采访,并于5月份推出了《借鉴南方经验加快山东发展》系列报道,并结集出版,作为珍贵礼物奉献给在6月初召开的省委扩大会议,引起良好反响,不少地方将其作为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的学习材料。同时,《大众日报》在要闻版开设的"记者探访"、"非典时期的非常生活"栏目,报道题材舍面选点,追求写细写实,一人一报,一事一报。读者反映:导向有力,效果明显。

引导舆论并不意味着仅仅是上传下达的"留声机":上面政策出台,马上寻求可以印证正确性的个别案例,提供大量没有典型性、普遍性而且枯燥乏味的信息,甚至干脆照搬照抄文件、决议,照登领导讲话,成为一种图解式的、被动的宣传报道。强调党报要提升传播效果,根据新闻事件本身的传播效果来选择报道,以传播效果实现舆论引导,将二者有机地协调融合起来,既担负起党和政府赋予的使命,也尊重读者的要求。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党报宣传的导向再正确,但是由于缺乏贴近性、难以满足自身需求,往往很少将注意力停留在党报的内容上。因此党报的内容必须进行创新,明确性质、认准方向、澄清思想,在办报理念、风格取向上重新定位,使党报真正成为读者乐意接受的具有权威影响力的、高级大报。进入2月,《浙江日报》接连推出《关注"长三角"》专栏、关于"老百姓大药房"的系列报道以及对小说《沙家浜》的评论,引起了上上下下各方读者的热烈关注。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为此连续发表3篇阅评文章,赞扬《关注"长三角"》的报道"宣传气势大","精心策划、精心实施","整体谋划,巧妙布局","独具匠心,可圈可点";认为关于"老百姓大药房"的系列报道"既积极引导舆论,又体现民之心声,充分显示了党报的应有风范";指出对小说《沙家浜》的批评,表现了党报的高度政治责任感。

党报在实践中贴近生活,力求舆论导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同样给我们以启迪:如果我们的报道,只有观点而没有事实,只有结论而没有过程,只有平面的罗列而没有立体的展示,那么,干部群众是不会爱读爱看的,即使读了看了,也是不可能达到入耳入脑的效果的。因此,我们要努力改进文风,多运用群众的鲜活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多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多撰写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的报道。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既要敢于触及,又要善于疏导,既把握来龙去脉,又弄清前因后果,力求用鲜活的语言解开思想的困惑、用身边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把严谨与生动、科学与趣味结合起来,真正起到活血化淤、化解矛盾的作用。

贴近群众,力求党性原则与受众意识的统一

贴近群众,就是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多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生动。贴近群众在新闻宣传中就是要力求党性原则与受众意识的统一,这是在强调"一致性",即新闻报道一定要遵循对社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原则,绝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新闻媒体如何在积极宣传党的主张的同时,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以真正实现党性原则与受众意识的有机统一,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课题。从部分党报贴近群众的实际工作看,在宣传报道的内容上进一步增加了群众的分量,在宣传报道的形式上进一步适合了群众的需要,努力做到了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在今年"两会"的报道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基层代表、委员唱主角,共采访报道1100多人,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左右;二是文风更加"平民化",用代表、委员的话讲述身边的新人新事;三是报道形式多样化,三报共开设文字性报道栏目40多个,出版面286个,刊登各类稿件3100多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更有厚度,有效地提升了受众的认识程度和传受双方的共鸣程度。

"坚持党性原则,体现受众意识"是新闻工作贴近群众的根本途径。对于传者和媒体来说,满足受众的需要和培养、提高受众认识,这两项任务并行不悖,同样重要。因为只有"关注群众",才能为"群众关注",才能树立党报的良好形象,才能赢得更多的受众。《湖南日报》强化舆论监督力度,推出了《记者就在你身边》专栏,揭露了一批丑恶现象,有些还引起了纪检、政法部门的重视,做出了严肃处理。针对一些医院乱收费的问题,该报曾用"看一次感冒到底要花多少钱"为题,派出多名记者对省城近十家医院从挂号、处方、剂量、药价到服务态度如实报道,使读者对医院感冒收费有了比较,这样舆论监督也在其中了。稿件见报后,卫生厅有关人士发表谈话,有关医院对照检查。

贴近群众,力求党性原则和受众意识的统一,将受众的需要定位于信息需求角度,以最快最好地提供给读者客观世界信息为己任。4月26日至5月20日,《四川日报》推出了《听听农民心里话》系列报道,先后刊登了《就想缴个明白钱》、《谁领我们闯市场》、《种田成本咋个降下来》等10篇报道,从农民的心窝子里掏出了一串串心声。《福建日报》从5月中旬至今,围绕农民增收、土地流转、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留守孩"等七类问题开辟专栏进行深入探讨,发稿20多篇。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给报社打来电话,要求把报道一直做下去。

贴近群众,力求党性原则和受众意识的统一,在最近的会议报道改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新华日报》鼓励记者跳出会议和领导活动抓新闻,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篇幅和长度都明显压缩,基本上保证每天在头版都有两条以上贴近实际、贴近基层、生动鲜活的市县新闻。2003年3月6日,《新华日报》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刊登了《省委书记的"第一"观》,通过省委书记对"第一"清醒辩证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决策层对江苏宏观经济发展的客观评价,准确提炼出了会议新闻中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新闻宣传党报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正面报道工作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