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
尽管世界各国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大多数国家都很重视农业的发展。各国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过程,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产业部门。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农村教育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实施“全民教育”,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全民教育”的实施,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对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全民教育既包括普及义务教育,也包括了成人扫盲教育。扫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基础,普及义务教育的纵深发展则是使未来农业劳动者从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化的关键。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普遍实施了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不分种族、阶层和性别,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使人人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教育权利平等不仅指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成功的机会也应均等。如肯尼亚的“科技村”,塞内加尔建立的“尼可宁”都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典范。广泛的“全民教育”大大提高了农村的人口素质。
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实际出发,注重结合本国国情,在扫盲教育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如,哥伦比亚普及农村小学教育的“新学校计划”,厄瓜多尔规定具有学士学位以上的学生用6个月时间参加全国扫盲教育的实践,巴基斯坦在清真寺为妇女和儿童进行扫盲,沙特阿拉伯对游牧民族开设“流动学校”,这些做法已引起国际教育界的重视。泰国的全民扫盲运动颇具特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乡村开展了“绿色革命”的社会发展运动,扫盲教育被列为包括农业生产和经济在内的农村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扫盲教育与各地农民学习脱贫技术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2.通过立法和政策保证农村教育发展。
美、日、法、英等国都非常重视农村教育立法,通過立法保证农业教育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改革和完善农业教育体系,造就和培养大批农业技术人才,这些国家的农业教育发展较迅速,是与颁布和实施一系列农业教育法令密切相关的。
1917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规定,在公立学校中必须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英国政府规定:凡年满is岁的农民从业前都必须接受为期1年的技术培训并获得相当于中学程度的合格证书;日本从明治时代起就制定法令大力扶助和发展中等农业教育;法国政府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了一些有效的农业教育法令,特别是1960年8月2日的法令,该法令确定了农业教育的方针、教学改革的步骤和措施,使法国的农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培训条件总纲》和培训规章等规定要获得企业(农场)经营权,就必须经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取得“农业师傅”证书;丹麦规定要买到30公顷以上的农用地,必须是通过基础教育、技术教育、管理教育三个阶段的学习后并取得绿皮证书者,有绿证者还可以享受政府给予地价的10%的利息补助,并能获得欧洲共同市场有关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助。
3.政府提供农村教育的经费支持。
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多承担一些责任。从国际经验看,中央政府一般都是基础教育投入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墨西哥、西班牙、英国等国,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大致为20%~80%;在新西兰、爱尔兰、意大利、荷兰、韩国等国,基础教育投入中超过80%的资金依赖中央政府,有的甚至完全依赖中央政府。即使是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瑞土等国,中央投入基础教育也占有一定比重,大约是39%~10%。
4.农村基础教育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探讨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问题,都不能脱离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综观世界各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课程目标。面向世界:搜取全球知识,开出世界水平的课程,使国家有能力参与全球知识化的竞争;面向大众:确保人们有同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在接受教育的类型和多寡上有选择,并能开发人们的技能,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建设融合多样的社会服务;面向市场: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变化的要求,培养受教育者掌握应有的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发展变化的劳动力市场上拥有竞争力。
(2)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引进技术教育。在建立或调整课程结构时,各国都从本国或本地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与需要、当地人口的文化素质基础及当前和未来对农村人口的素质规格要求出发,调整和设置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课程。
(3)建立多元化课程管理制度。韩国和娜威是实行全国统一课程计划的国家。德国的课程制度,如果从整个联邦德国来看,教育和课程是采取地方分权制的;如果从某个州的区域来看,则是集权化的。丹麦农村国民小学有规定科目和辅助科目之别,规定科目全国相同,辅助科目则因地制宜,各地区不同。教学时数是由地方政府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指导方针来决定的,比较灵活机动。地方政府可以给不同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开设较多的选修课。
5.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灵活而高效。
各国的农村现代化历程,都是伴随着农村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实现的。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农村职教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到既培养农业也培养非农业技术人员、由培养传统农业技术人员到培养现代农民的转移过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得益于其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和办学的高效。
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体现在四个方面:(1)多渠道办学;(2)多层次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3)专业类型多样;(4)学制灵活。
高效的办学是农村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他们的做法主要归结为:第一,以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为基点,培养适合社会生产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授课内容起着巨大的牵制作用。第二,突出实践教学。在具体做法上,他们或是注意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如美国农业职业教育课程除教室活动外,还包括辅导学生家庭农场作业计划、农场机具活动、参观学习和参与美国未来农民会等实际操作训练或实践活动;或是强调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如英国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入学后多半实行“一年学院全日制,一年农场实践,一年学院全日制”的“夹心面包”式分段教学,保证足够的实践时间;或是坚持教学手段的实践性,如荷兰一些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就建有“实际操作及授课大厅”,厅内均围绕某一个专题安排先进新颖的仪器设备供学生操作。
6.非正规农村教育促进社区发展。
当前农村教育范围已大大扩展,它除了正规的基础教育之外,还包括各种类型的非正规学习和活动,内容涉及与个体和社区发展相关的一切领域。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社区确立和发展潜在的能力从而使社区能够自立。
美国除举办青年农民班和成年农民班等学习组织对农民进行培训以外,还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其中“4H俱乐部”(4H指head、band、heart、health。它旨在培养农民动脑、动手、心胸宽广、身体健康)是闻名世界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按社区、村镇分片组织,有的按项目组织;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有小组活动,也有集体培训。“4H俱乐部”已成为美国农业部和各级推广服务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此外,农村的各种社会团体,如“美国农民联合会”(1902年)、“美国农场联盟”(1919年)、“全美农民组织”〔1955年)等社会团体,也把举办农村青年和成人的继续教育事业看作是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泰国采取了新的农村发展策略,农村教育发展是这一新策略的组成部分。“村民参与研究和发展”是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泰国的Krah府KhaoKhram区辖有6个村、772户人家和4575位居民。他们通过社区的学习化过程,而后全社区共同制定社区发展计划。这个学习过程使村民确认自己的潜力即他们真正的资本,并寻求发展这种资本的途径,以使社区自立。这一学习过程的本质在于帮助杜区从等待或依赖国家及外部机构的资助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