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务必求真

2003-04-26 02:33田春希
人民教育 2003年20期
关键词:热空气求真塑料袋

田春希

我曾在不同的地方讲过《保护大自然》一课:在乡村学区小学讲过,在镇小学讲过,在平度市实验小学也讲过。奇怪的是,地方不同,出现的情况却相同。

放完一段人类捕杀大象的录像,我问学生:“人类为什么要捕杀大象?”学生很自然地回答:“为了获取象牙。”当谈到“为什么要获取象牙”时,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为了赚钱”。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我惊讶了。学生不会回答我并不感到惊讶,我惊讶的是当少数学生勇敢地说出了“是为了赚钱”时,其他学生居然哄堂大笑,并且这种情况在三个不同地区的学校都惊人地相似。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敢说话、说实话的同学却会被嘲笑?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他们把课堂当成是“喊口号”的地方,当成是‘演戏”的地方,而不是说真话、实话的地方,不是求宾的地方,所以,当有学生说“是为了赚钱”时,其他学生哄堂大笑。学生连真话、实话都不敢说,又怎能“真刀真枪地去搞研究”,现在不“真刀真枪地搞研究”,将来又如何去面对、去建设实实在在的”大千世界”?我们的教师“苦口婆心”又是为了什么?

反过来想,这能怪孩子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着问题,我们的教育脱离了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一定要反映真实的生活、研究真实的生活,科学教育尤其应该如此,求真才是科学的本质。只有求真,我们的课堂才不是“喊口号”的地方,才不是“演戏”的地方,才是实实在在的培养人才的地方;只有真实地面对我们身边这个大千世界,才能培养出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才是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去研究”。

无独有偶,记得我在听《热空气》一课时,曾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当用轻塑料袋罩在酒精碟上,塑料袋慢慢膨胀上升时,老师和学生是这样交流的:

“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塑料袋膨胀上升了。”

“这说明了什么?”

“热空气会上升。”

到这里,传授知识的目标达到了,教师很满意,学生也很满意。我却有点茫然——那么多的实验现象,老师和学生为什么只说出其中一部分?并且还都非常满意呢?听课时我们都清清楚楚地看到:塑料袋先膨胀变鼓,当学生松手时,塑料袋先快后慢“嘈”的一声上升

了,而后又慢慢落下来。

究其原由,就是缺少求真的科学态度,只是简单地以传授“热空气会上升”这一知识点为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老师一看,这一现象就足以说明“热空气会上升”了,学生一看,果然如课本所说“热空气会上升”.所以.说出这一现象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满意——知识目标达到了。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知识目标达到了,实际上却失去了“求真”的科学本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两眼只盯着知识点,为学知识而学知识——学到的只能是死知识;长此以往,就会“舍本求末”,因为他没有掌握科学的灵魂和本质——求真,正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求真”的科学本质,知识学习也不能到位。譬如上面的例子,如果实事求是地把实验时发生的现象都说完整,那“热空气会上升”这一知识点肯定会教得更到位、更精彩。这是因为学生刚松手时.塑料袋里的温度高、空气轻,所以一开始上升得快,上升的过程中,温度慢慢下降,所以上升也就越来越慢,当塑料袋内的空气和塑料袋外的温度一样时,由于塑料袋本身有重量,所以也就慢慢降落下来。这些道理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本课的学习,应该能够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融会贯通了许多知识,掌握的是动态的、变化的知识,是活的知识,而不是“热空气会上升”这一成不变的“死知识”。只有“求真”,掌握了这一活知识,才会为后面的学习、创造打好基础:怎样使热气球飞得高一些?怎样使孔明灯飞得高一些?怎样使热气球载的人多一些……

“一棋走错,全盘皆输;一棋走妙,全盘皆活。”如果把这“全盘”比作是“科學”的话,那这“走妙的一棋”就是“求真”,求其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科学贵在求真。只有求真,科学才是科学;只有求真,科学才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热空气求真塑料袋
张锦绣
阎生德
热空气法处理铜氨废水的应用研究
1∶4缩尺厂房中功率火灾试验研究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利用孔明灯验证热气球原理
热气球为何能升空
有些塑料袋不能装食品
一日
对塑料袋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