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信念 甘做红烛

2003-04-26 03:22彭艳秋
人民教育 2003年14期
关键词:于漪信念话语

彭艳秋

夜深沉了,我静坐在书桌前,又一次捧起自己钟爱的《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翻阅起来。多么熟悉的文字,每次阅读,我的眼眶里都会泪水盈盈,心海如潮。我望着茶杯里飘出的袅袅轻烟,眼睛又模糊了,仿佛于漪老师在轻轻向我走来,带着慈样的微笑,带着睿智的眼神,走来了……

于漪老师是当今杰出的教育家,她那“教文育人、弘扬人文”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新一代教育工作者。她心怀信念,为了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她曾说过:“人无志不立:人之所以成为人,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就在于他有‘魂,有指导自己思想行为的‘魂。”正是那崇高的信念驱使她甘于寂寞,甘于清贫,把一切献给学生。我深深敬佩她的高尚的人格,时常以她为榜样,激励鞭策自己。

我不能忘记那一天,一名家住偏远地区的男童蓦然地站在我的眼前,校长告诉我,孩子将放在我班里。望着面前这位衣衫破旧、面黄肌瘦、带着几许胆怯的孩童,我一时语塞:他的出现会影响班风吗?会影响班平均分吗?那串串的问号分明写在脸上,孩子更惊怯了。这时,于漪老師的话语在我耳畔震荡起来:“教育是爱的事业,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我内心惭愧极了,情不自禁地伸出温暖的双手,轻轻把孩子拉在怀里。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的语文成绩从原先的20多分,上升为70多分。望着自己用心血浇灌的花儿绽放了,心中的喜悦无法用言语表述。

于漪老师毕生研究语文教学,她那坚忍不拔的意志使她拥有高超的教学艺术。“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自由、融洽的师生亲情关系;丰富形象的语文教学手段”构成了她特有的教学风格。她曾对青年教师讲:“生命是有限的,事业是常青的,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传给学生,使学生成材。”于漪老师那平凡朴素的话语,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我时刻牢记着大师的教诲。

五年前,我们学校在本地区率先尝试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此,我便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切从头开始,学计算机、学美术、背英语、找资料,整天食不知味,夜不成寐,畅游在计算机那美妙的世界里。渐渐地,当一幅幅色彩斑斓、富有美感的画面从我手中诞生,当悠扬的乐曲伴着小鹿从花丛中跳跃出来之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计算机的神奇。制作课件、网页,虽然很苦很累,有时为了一个画面与课文情景相吻合而冥思苦想到深夜,可是一想到能在诗情画意的氛围里向学生授业解惑,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不是挺有意义的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获奖了。虽然欣喜不已,但我深感肩上那沉甸甸的分量:现代技术如何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又开始潜心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材的整合。虽然失败接踵而来,但我没有灰心丧气。这时于漪老师的话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教参是别人劳动的成果,犹如贴在窗上的一朵纸花,没有生命力;而自己钻研出来的,虽无多少惊人之处,但毕竞是扎根于思考原野上的鲜花,富有生命力。”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我逐渐成熟起来……

“一支蜡烛,通体透亮,既照亮别人,也实现了自身的人生理想。”于漪老师轻柔的话语似又在耳畔响起,她那甘做红烛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猜你喜欢
于漪信念话语
画与理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生就是我的天下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围墙的信念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信念而非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