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育装上“驱动轮”

2003-04-23 07:20胡宏文黄耀红高坤云
人民教育 2003年8期
关键词:耒阳课题教研

胡宏文 黄耀红 高坤云

耒阳,造纸发明家蔡伦的故乡,一座与科学创新有着千年渊源的湘南古城。

1983年,耒阳由郴州划归衡阳管辖。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当时在人们眼里,郴州是落后的“乡下”,衡阳是发达的“城区”。每次教育系统开会也好,竞赛也好,评比也好,不论比哪项工作指标,耒阳都比别人矮一截,只有坐冷板凳的份。

20年后的今天,耒阳已是衡阳教育的排头兵。一个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来阳,研究耒阳,甚至把耒阳教育的发展称作“耒阳现象”。

耒阳教育有哪些现象?

过去,在湖南省教研教改成果评奖中,耒阳是靠边站的角色。然而,从1995年开始,耒阳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的科研课题就有“区域性素质教育研究”、“区域性‘三维德育研究”、“‘碰壁——点拨式教学模式研究”、“乐园教育”等十多项,在全省100多个县级市中,可谓“平地一峰”。

过去,不要说在省里,就是在衡阳,人们都很难听到耒阳的声音。然而从1998年起,在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耒阳连续三次作为示范县市介绍自己的经验。

过去,湖南省按照示范性、试验性、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标准确定了一批重点建设学校,耒阳的学校都榜上无名,从1999年开始,他们仅花了三年时间,二中、一中便双双跻身于这一行列。一个县级市拥有两所示范性学校,这在全省是惟一的。

……

“耒阳现象”是怎么来的?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耒阳教育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呢?

几天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耒阳教育的发展与他们“科研兴教”的战略息息相关,教育科研成了他们发展教育强有力的“驱动轮”。

“教研局长”的教研情

“耒阳现象”的背后活跃着来阳教育的领军人物。十几年来,耒阳几位教育局长都非常重视教育科研,被誉为“教研局长”。应该说,他们是为来阳教育装上“驱动轮”的“第一工程师”。

1998年,谢儒生接任耒阳市教育局局长。

教师出身的谢儒生,凡事都喜欢探索规律,讲究科学。他原来是分管人事工作的副局长,一些人以为管人事是些事务性工作,谢儒生不这样看,他把重点放在研究全市教师区域分布的问题上。花了一年时间,谢儒生几乎跑遍了全市600多所中小学,终于归纳出耒阳教师布局的“四大圈子”,即城区堡垒圈(进得来,出不去)、城乡结合部挤压圈(教师把它作为进城的跳板)、农村不平衡圈集中在交通便捷地带)和边远山区奇缺圈。就是这样一份调查报告,后来成了“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料。

担任教育局长,工作千头万绪,但谢儒生有他的主心骨:“我们搞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的道理,教育事业要健康持续发展,教育科研是第一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不重视教育科研的局长,是没有远见的局长。”

有一件事人们不会忘记。谢儒生任局长不久,就与市里的教研员一起挤乘公共汽车到离城八九十里地的马水、亮源等边远山区学校听课。他们上午六点多钟从县城出发,汽车一路颠簸,跑了两个多小时。他想:教研员下乡,这样一来一回,路上就得四个多小时,在学校停留的时间非常少,怎么搞得好业务指导呢?

当时,市控购办允许教育局为局领导购一辆小车。到底是为局领导配车,还是为教研室购车?谢儒生二话没说,跑到市里将购小车的指标换了,硬是为教研室配了一辆13座的“依维柯”。

他对同志们说:“科研兴教,就要先兴科研。听课,是教研员的工作,也是我们局领导的工作。不搞教研的教师是教书匠,不搞教研的局长顶多也只能是个‘维持会长啊。”

平时,教育局用钱是很抠的,比如开会,凡要用钱的大小会议都必须由局长亲自审批,能不开的不开,能合并的合并,能开半天的决不开一天。同样的事放到教研上就“大方”多了。

一般来说,全市的教育工作会往往只开半天一天,而很多时候一个学科教研活动动辄就是三四天,有的教研活动甚至长达20多天。2002年,耒阳市教育局内部派往省外考察学习的大约有60多人次,而教研人员就占去了1/3强。

教师的奖励和培训更是舍得花钱。每年,耒阳用于奖励教师教研教改成果的经费都在15万元以上,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超过100万元。2002年暑假,仅仅用于新课程培训的经费就达50多万元。为提高外语教师的口语水平,耒阳一次性向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派出20名外语教师去接受口语培训,一个县级市能有这样的气魄,这是何等的人才意识与战略眼光!

耒阳市教育局一直实行“教研经费财务计划单列制度”,这些年,每年教研经费拨款总额在100万元以,上,常规教研的经费每年不少于30万元,課题研究经费每年不少于20万元。这对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县级市来说,都是很不简单的数字啊!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教育科研领域,谢儒生不仅是运筹帷幄的指挥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1998年7月,他提出“区域性‘三维德育研究”的实验设想。实验教师不理解,他就给教师上辅导课。他画了一张三圆相割的简图,这样解释:假如这三个圆分别代表学校、家庭、社区,三圆相割的部分就是这三方面德育的重叠部分,“三维德育”就是要尽量扩大这些重叠区,缩小那些空白区。家长不明白家庭德育是怎么回事,他一有时间就跑到学校给几百名家长开家庭素质教育”讲座……

谢儒生当局长五年,耒阳教育的发展有目共睹。从1998年开始,在衡阳市的县市区年度教育目标考评中,耒阳连续四年被评为一等奖,他主持并参与的教研课题“区域性素质教育研究”、“区域性‘三维德育研究”双双获得省教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在教育科研的推动下,今天的耒阳教育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现在谢儒生已升任耒阳市副市长,分管教育,但他仍然关注教研,“教研局长”的接力棒仍在传递……

不让一位教师游离于科研门外

走进耒阳的中小学,那种人人参与搞教研的场面着实令人感奋不已。记者感到,全员教研构成了耒阳教育的“满园春色”,获奖课题只是那几枝“关不住”的“出墙红杏”。

在耒阳二中,我们正好赶,上高一年级的一堂“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验课。教材是学校自编的,讲课的是一位毕业没多久的年轻男教师,感觉就像学生的大哥哥。与其说这是在上课,不如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进行一次心灵交流。师生围绕着如何适应高中生活”的话题,谈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他们从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方法的改进谈到心理状态的调整、心理品质的培养,从如何认识自己、理解老师谈到如何适应环境。课堂上,没有生硬的道德灌输,没有假大空的教条,全是那种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平等对话。

学校领导告诉我们:二中是衡阳市教研教改示范校,除“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被列为省“十五”基教重点课题外,学校还有“大语文阅读教学与探索”、“高中心理教育探索与研究”和“多媒体计算机导思教学法”等3项省级课题,3项衡阳市级课题,5项耒阳市级课题,18项校级课题,研究内容涉及高中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目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169人,占教师总数的98.8%。1989年以来,学校先后有“中学德育整体改革实验”等7项课题获得省级奖励,“大语文阅读教学与探索”等2项课题获衡阳市级奖励,体育小群体教学法研究”等5项课题获耒阳市级奖励。这些课题就是带动每个教研组和教师教研的活动点”,更大的活动面”在于常规教研。二中学科教研组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教学观摩和组内评课说课等教研活动全部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城北小学一直是耒阳市的名校,是“乐园教育”、“‘碰壁——点拨式教学模式研究”等重点课题的实验基地。学校教师84人,专门成立了教研处和学科教研组,100%的教师参与教研。近三年来,学校的活动课教学与实践”获衡阳市教研成果一等奖,教师在省、市教学比赛中获省级奖励的达10人次,获衡阳市级奖励的达36人次,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就有14篇。一所小学拥有这么多教研成果,凭的是什么?青年教师廖小春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比、学、赶、帮的教研氛围,得益于课题带动下的全员参与的教研机制。像我,就是在课题实验中成长的,没有课题实验的支持,我的教案不可能在省里获一等奖,我的竞赛课也不可能在衡阳市获一等奖。”

二中和城北小学只是整个耒阳全员教研的一个缩影。那么,耒阳区域性的全员教研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分管教研的曹寿昌副局长告诉记者:“要保证人人参与搞教研,一要抓好教研运行的机制建设,二要抓好全市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说到机制建设,耒阳反复提到他们的“三级教研网络”。市教研室主任刘芳龙解释说:“三级教研网络,就是市教研室分科成立中心教研组,片乡)成立学科教研联组,各中小学成立学科教研组。这样纵横交错,构成了耒阳教研的工作网。耒阳的教师谁都脱离不了这张网。建立三级教研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教育科研的管理与教学业务指导双线并行,便于发挥市教研室的龙头示范作用,发挥教研教改示范校的辐射作用,整合全市的教研资源与力量。”

对各级教研网络的工作,耒阳实施的是分层目标管理。教育局每年对教研工作实施单独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教研的地位条件、教研员队伍建设、教研实施过程和教研成果业绩四个方面。局里根据考评结果,评出全市的教研教改示范校,实行“星级管理”,评出全市的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员,建立教师的教研业务档案。

教育局规定:凡是教研工作未达标的学校与个人,不论是年度考核,还是达标晋职都严格实行“票否决”。教师们都说,只要在耒阳,教研“没商量”。

当然,教研的主体是人,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如果仅仅把全员教研理解为“人多势众”的数量追求,那就太肤浅了。耒阳全员教研的真正内力源于他们大力度的师资培训与大面积的奖励措施。且看:

每年暑假,全市100%的中小学教师务必参加所在学区和中学10天~15天的业务培训。从1999年起,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市性的“双十百千工程”的评选活动,每届在全市评出10个名优校长、10个名优教师,100名学科带头人、100堂优质课,1000名教学标兵、1000名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德育工作者。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由耒阳市人民政府颁奖,并享受岗位津贴。

机制在促进,培训练内功,榜样在激励,耒阳教师就这样纷纷走上了科研之路。

按“集約化”思路把教育科研做大做强

耒阳的教育科研,已不是散兵游勇,零敲碎打,而是由重点课题带动、统帅子课题,走上“集约化”发展的轨道,形成了有机整合的格局。

就拿获全省教研成果一等奖的“区域性素质教育研究”这个课题来说吧。从1995年元月到2001年8月,这个着眼全局的重点课题前后研究了六年半时间。在探索课题的理论框架时,耒阳人感到,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就是实施环境、教师、教改、评价四大工程”,塑造领导、教师、学生、学校四大形象”。其实,这样的课题理论框架,正是来阳教育整体发展的战略思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薄弱学校的改造、依法治教、控流保学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全都纳入了课题研究的范围。

在“教改工程”的统帅下,“‘碰壁——点拨式教学模式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中小学生主动发展”、中学化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系列的构建与实验”、外学低年级玩字号教学实验”、中学生学习指导研究”等37个课题都是区域性素质教育研究”的子课题。

在“区域性素质教育研究”这一大课题的带动下,全市680多所学校、9800余名教师和160多个基层政府、社会团体以不同形式参与到研究之中。据统计,实验教师围绕课题公开发表论文146篇,出版了《区域性素质教育研究》等12本专著。2001年6月,耒阳被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湖南省先后在耒阳召开德育改革、现代技术教育、教育审计和依法治校工作现场会。可以说,一项科研课题的集约化研究就像一根机械主轴,带动了耒阳教育方方面面的发展。

从1995年开始,耒阳提出的“德育聚焦疏导法”一直备受人们称道。随着实验的深入,耒阳人越来越感觉到,学校德育如果脱离了家庭与社区,必然会陷入独木难撑”的尴尬局面。到了1998年,耒阳的“区域性‘三维德育研究”课题再度引起了省内外的关注。所谓“三维德育”,就是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区德育”为依托,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的三维联动。像这样的课题,它把研究的触角伸向人们长期忽视的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带来的何止是德育工作模式的改变呢?在它的带动下,耒阳的家庭素质教育、中小学法制教育等局面为之一新。

全市的实验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编著家教教材、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置法制副校长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家长、社会与学校的心贴得更近了。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像前面提到的城北小学,他们想建一个运动场,附近居民纷纷主动配合搬迁:他们想盖一栋综合楼,一个星期内,家长就捐资38万余元。无疑,这些都是“区域性三‘维德育研究”课题引发的社会效应。

从耒阳采访回来的那天下午,阳光格外灿烂。车窗外,是耒阳市新建的科技发明家广场,那里有蔡伦、黄道婆、牛顿、爱迪生、莱特兄弟、袁隆平等一大批中外著名科学家的雕塑。

这是一个放飞梦想的地方。阳光下,记者仿佛看到“科研兴教”四个字正与这些科学巨人的思想在这片空旷的广场上一起飞翔,仿佛看到耒阳的科研兴教之路正沿着这些科学家的目光向着远方延伸……

猜你喜欢
耒阳课题教研
耒阳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耒阳市烤烟主要生育期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耒阳:4747人“赶考”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Achilles Heel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