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教育之本

2003-04-23 07:20王琪刘春芸
人民教育 2003年8期
关键词:生命学校教育

王琪 刘春芸

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核儿,是教育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教育只有从面对生命的角度出发,才能展现出它的无尽魅力;也正是面对了生命,教师才有了他们事业的崇高。教育的神圣和崇高,就在于它和生命联系在一起。这是诗。

——对生命之于教育的认知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中“人本”意识的觉醒

中国当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曲折之路。从浓厚的政治色彩到极端的功利色彩,再到如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发展极为艰难。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教育终于开始真正触及教育的本质了。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格的完善、发展,教育学生热爱生命,指导学生光大生命,发挥学生潜在优势,提高学生生命質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传统教育中,我们总是教育学生做小草,做螺丝钉,做一砖一瓦,这在过去的年代里的确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面对创新的世纪,教育一定要有追求卓越的意识,要培养学生既能做小草,做螺丝钉,更要有能做大事、成栋梁的憧憬,要有勇于超越的精神。

以往的教育漠视了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了,而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淡漠了对生命激情的需要,淡漠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对人的批评和民主精神的培养,对人的生命和环境的热爱。教育是把“双刃剑”,它可以发展人、完善人,也有可能扼杀人。以往的教育,培养了很多人才,也无意中扼杀了许多人才。我们目前的教育,也还是太紧张,太缺乏宽松、缺乏欢乐了,大家都绑在分数的战车”上,为分数而奋斗,弄得所有人都很累,大家不会互相欣赏一家长不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教师不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学校不会欣赏自己的教师,我们自己不会欣赏我们自己。教育无生机可言,无生趣可言,美好自由的生命尚学之花几近枯萎。

我们的教育实在是应该更多地给学生带来对生活的感悟、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应该更多地关注生命的成长,而不能使之成为一种挣钱的工具,抑或是物欲的工具,应该通过教育,使人对人的发展、成长有更多的关注、更多的促进。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其根本任务。

激励、体验、憧憬

——一种面对生命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学校教育是面对生命的,无论学生在你学校生活了一年、三年,还是六年,你都要对他的一生负责。既然如此,你就不能凭一次考试的分数论英雄,论成败。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没考上大学依然要成长,平凡也是人生。

不妨聆听一下哈佛的成功教育:我们不在乎学校出了几位总统,出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在乎哈佛是否为每一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条件,是否使每个学生都能走向成功!

同样,我们的学校,学生考上多少,考了多少分,是教学成绩,不是教育的成果。对于教师,不要只讲把过多少高三关”,送多少学生考上大学,真正教育的成果,是你对你的学生的潜能的发现和挖掘,是他在你的学校度过了一段什么样的终生可以记忆的时光。中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是最愉快的人生旅途。这段时间是孩子们心智从混沌走向清醒的重大转折期,需要教育和点拨。这一段时光,他们对于人生的思维最活跃,要最大限度地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享受学习,享受教育,享受学校,享受读书,享受求知的种种美好。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面对生命,比面对金钱,面对考分,面对猜题要好得多:面对生命就是面对人本。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生命的成长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要多从内在的东西中寻找生命成长与发展的轨迹。

激励,是太阳——年轻的生命渴望激情飞越。

我们的学校不是一座凝固的建筑,而是产生思想的地方,是一条流动的思想之河;学校也不只是人群聚集的场所,而是产生人才的地方,是祖国的一座巨大的人才宝库。我们的责任是让这条思想之河生生不息、流动起来,泛着粼粼的波光,涌动着不竭的活水,愈流愈远,愈流愈开阔:让这座巨大的人才宝库经年累月地充实起来,绽放出奇光异彩,源源不断地为祖国、为民族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以往的教育,多是批评的教育,挑错的教育,淡漠对生命激情的需要,其实生命本身就足以让人兴奋。母亲生下一个孩子后,那新生命会刺激得她从心理到生理都可以再生,教师也是如此。只有当你为教育注入了你生命的激情,你才能用生命去感悟生命,去撞击生命,去激活生命。生命的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惟有在学校、在学生期,才会这样烂漫、纷呈、缤纷、无畏。面对生命,特别是每天面对一个个充满朝气的、活生生的生命——那是对教育者整个生命的激励。

青年学生中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苦闷、彷徨,甚至是错误,但这也正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的特点。在这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渐趋形成的时期,懵懂、迷茫、犯错是很正常的,成人尚且还有一时糊涂的时候,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孩子们犯点错就不依不饶,有毛病犯错误就批得狗血淋头,那不是在对待学生,而是在对待敌人:那样做的人也不是好教师。我们决不能烦学生,正是因为在生命成长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才需要做教师的人来引导,来解决。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引路人!

一个学生在中学时代遇到一位优秀的、能给他激励和憧憬的老师,那将是他一生中幸运的事。即使是批评,也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要在真诚的批评中给学生一种爬起来”的自信和勇气,要为了明天、为了改进、为了成长与发展去批评。教师要做学生的保健医生”,而不是对待罪犯的警察。

也许正是由于学生的可爱、上进,包括这个年龄段的顽皮、问题,才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和学校的历史。作为教师,如果不能为你教出的学生高兴、自豪,不能为你的学生提供心灵的呵护,进行精神塑造,不能为你的学生的成长提供愉快的环境、条件和舞台,你作为教师的存在还有多大的意义?学校的主体是学生,以往我们的教育,太看重学校自身、教师自身、课堂自身了,而没有把学生——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一个个有思想、有活力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未来的教育是充满激情的教育。激情是太阳,生命需要激情飞越,没有激情飞越的生活,学生在中学时代怎么能愉快地发展呢?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激发和激励,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的学生观,他们身上都有极大的潜能,随时注意发掘,对一时出现迷茫、不知所以的学生,以朋友式的点拨和提醒,帮助他们顺利坚强地走过。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说学生不行就是学校不行,教师不行,应该检讨的是学校和教师。当我们每天面对一个个生命的巨大宝藏时,你想过吗?你对宝藏中心灵智慧的开发、情感和人格的陶冶、批评和民主精神的培养,还有对生命和环境的热爱认知了多少?开发了多少?

为教育注入生命的激情吧!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在愉快和谐中发展、成长!

体验,是甘霖——鲜活的生命渴望滋养浸润。

面对探、难、重”的学业负担,对于学生来说,恐怕没有比在学校里读书更苦的事了。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让他们上课规规矩矩听讲,把知识学到手,考出个好成绩是最重要的。”这真是我们学校办学的最终目标吗?鸦雀无声的课堂无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不可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互动,充分发展;几年如一日地在课堂上端端正正地听教师讲课,那不是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生命的渴望。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学校、教师、家长不能越俎代庖,没有学生自己的体验,就无所谓人性的独立,特别是如果没有了心灵的感受,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乏味,精神家园就会荒芜。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享受。

学校和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使学生在中学时代就能崭露头角、发展特长创造条件,提供舞台。让学生周围的一切蕴含教育因素——让墙壁说话,空气出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尽情地展示,为其一生的发展夯实基础,使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几年成为他一生中最愉快、最值得回忆的一段人生旅途。

说到体验,决不仅仅是让学生光蹲在自己院里,我们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自然界中的、社区中的、家庭中的。引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到人类创造的艺术文明中去体验,打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面对众多社会现实,学会独立生存、独立思考,经历烈日的曝晒、风雨的洗涤、熔炉的冶炼,然后感受精神的丰厚和成长的快乐。要善于抓住一切蕴含教育的有利时机,竭力开发教育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成长、成人、成功、成才。

或许倾力的付出并没有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或许执著的追求并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但他们经历了追求的过程,走过了寻找答案的路,一种认知,一种愿望,一种心情,在心间流淌徜徉,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了。我们的教育不能总是让学生面对失败,一次成功的体验就是一次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哲人说,人的生命实践活动及其感受和体验,是人评价和取舍一切事物及其活动的最终价值尺度。人具有感性存在的一面,人所具有的感觉”、情欲”、意义感”、美感”,是人生存于世的内在动力和根据。那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及由此所产生的生命的快乐、人性的意义,就是其投入学习和生活的幼力和根据”。正是这种快乐和意义感,激励着他们投入到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去创造更美的生命形式和追求无尽的快乐与意义感。因此,没有体验就没有学习,就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必定带来异彩纷呈的体验和多姿多彩的思考。我们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剥夺生命成长中的这份宝贵财富!

憧憬,是翅膀——昂扬的生命渴望展翅飞翔。

目前的教育,知识本位、教育本位、成人本位、功利本位的思想依然相当浓厚,这也怪不得现在的人们,什么东西都不是一下子从石缝里蹦出来的,都有着其所秉承的传统。书中自有黄金屋”,老祖宗留下的,我们现代人聪明就聪明在对祖宗古训理解的透彻”——读书、上大学、好工作、高薪水、汽车、洋房……读书成了获取物质财富、满足物欲的手段。名利的驱使,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我们的教师也在乐此不疲地辗转于升学的试题与分数间。孩子们的思维闭塞了,毫无乐趣的学习,使他们一天天疲惫起来,没有对未来的幻想,不敢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创造,甚至懒于开拓发散性思维和直觉想像,变得毫无思想。试想,当为貲金屋”而苦读的学子们如愿获得了他们所渴望已久的财富时,他们生命中另一半的缺失又会给他们带来些什么呢?是幸福与快乐吗?

生命体现一种表达方式,她不是无为而是有为,不是被动而是主动,不是颓废而是积极,不是后退而是前进,是向往快乐、崇尚幸福、期盼意义和创造价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是让生命立足今天,面向明天。没有了憧憬和企盼,就没有了教育。教育者的幸福就在于要永远同自己的学生在一起,伴随着梦想共同成长。看到孩子,就看到明天,看到未来。当教师的生命中没有了学生和梦想时,教育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真正的教师应该永远具有这样的品格:与学生一起心怀美好的憧憬,品味成功的喜悦,体验生命的成长,和学生一起得到生命成长的一份满足和升华!

生命应该放飞,尤其是年轻的生命。生命中更应该有五彩斑斓的梦想,有梦的人生才会精彩!应该让生命的梦想插上憧憬的翅膀,展翅翱翔于自由的天空。

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对生命的至爱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它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诠释了教育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多地提出和实施自我教育、潜在教育、人性化教育、成长教育、生命教育,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应当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树立终身教育观,为生命成长的需要服务,让教育真正成为唤醒心靈的音乐,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这决不是教育的偏离与叛逆。

让我们—起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猜你喜欢
生命学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