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山河
【编者按】本刊2001年第11期刊发的《学会坦诚》在教师当中引起一些反响,有的教师非常想知道文章后面的故事,适逢文章作者也给编者来信,叙述这一案例的前前后后以及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为此,编者摘编其中一部分刊登,以满足读者交流的愿望。
记得我初教高三政治课时,有一次一名男生缺课,我用了极伤害他自尊的语言狠狠地批评他,之后又要求学校贴出了处分他的布告。这名学生一怒之下离开了学校。后来,当这名学生的母亲含泪劝说自己的孩子重新返校时,这名学生倔强地说:我就是死,也决不再踩学校的门!这件事对我的刺激太深了。可以说,它在我心中留下了终生难以消除的痛楚!从那时起我发誓,要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一名千千万万学子的真正的引路人,并总在不时扪心自问: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如何根据这些规律卓有成效地进行教育?我开始花大力气阅读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的心理咨询著作,研究他们的事业。同时,我还订阅了大量的实用心理学杂志,参加一些函授学习或短期培训。广泛的阅读,如饥似渴的学习,使我喜不自禁,我终于明白:心理健康教育不正是一条很理想的教育途径吗?
一本心理辅导杂志谈到做一名心理医生所具备的条件时,提出了如下意见:1.真诚、尊重、具有同理心,对人际关系、人的心理有敏锐的洞察力:2.具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3.受过正规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4.自己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心理治疗……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5.一定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可以说,这些条件无论对于心理医生,还是对于心理教师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如果要当一名优秀的心理教师,我体会最深刻的,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还需要提出来加以讨论:
第一,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
《学会坦诚》文中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双方,下是自己需要帮助的学生,上是学校里有威望的领导,在这个夹缝中如何摆放好心理教师的位置,实在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然而,正是由于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受委屈学生的同情、关心和爱护,我才知难而上,四方奔走,八方周旋。其艰辛程度,单单在心理辅导室里是体会不到那么深刻的。文中所写的李健事件,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真实的人和事。记得那天一早,我刚进心理辅导室,他就随后跟来,看见我说了声:孙老师,我冤死了!便蹲下身子呜呜哭起来。一个偌大个子的男孩,竟这样泣不成声,怎么不让我动心呢?当时我就铁了心:对这个学生,我帮定了!文中所反映的,是出于写作需要而简明地勾勒出的故事发展线条,而在实际工作中我所做的,远远要比这些复杂得多。为了避免李健发生意外,至少是再不能一怒之下离开学校,我一连几天紧跟不舍,一块吃饭、喝茶、叠被子;一块散步、谈心,互相劝慰。我处处留心观察,好话不知说了有多少。为了调节好和王主任的关系,我不避人嫌,数次敲开领导的门,费尽周折,直到最后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才肯罢休。工作之余,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居室休息的时候,我曾几度含笑自问:这样做,为的啥?当然,回答也是简洁的:再不能让一个学生离开学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对这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体谅学生,体贴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少走弯路。只有这样,一个心理教师才能面对自己的工作而问心无愧。
第二,心理教师要灵活机智,敢于开拓创新。
学习国外的理论模式固然重要,但是,这种学习是要有分析、有批判的,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更要结合本国的人文特点、民族习惯和地区差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所组成的特殊群体,尽管他们的成长有着共同的规律,但是,他们每个人又具有不同的个性,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交往千差万别。因此,依据有关的心理咨询理论,借鉴国内外心理辅导模式,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解决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过程。当学生和学校领导发生冲突后,为了缓解学生的愤怒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压抑,我就借鉴了日本的经验。我从一个材料上看到,日本的一些企业建有心理发泄室,室内置有企业各领导的塑像,哪个员工若对企业或企业领导有成见,可以到那里用鞭子照着塑像尽力地抽打,以宣泄心中不满。在我国,现实要建立这样的发泄室还不可能。开始我打算让学生画一幅学校领导的漫画像,然后再用鞭子抽打。后来我仔细一想,除了文革这样的特殊时期外,这种做法在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是很不合时宜的。于是我临时决定改为画锺馗画。这样一来就巧妙地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压抑问题,缓解了他的紧张情绪,保证了学生继续正常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