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梅萍
教学片段
(笔者曾赴浙江绍兴参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课观摩讲习会活动,为期一周。语文教学大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让人回味无穷,精湛的教学艺术更令人折服。回校以后,深受启发的我决定现学现卖,精心构思,上一堂特别的语文课。)
我兴致勃勃走进教室。同学们惊喜万分,有的大声叫起来:奚老师回来了!我們今天可以上语文课啦!有的则在一旁细细打量,观察着我的变化。还有的在座位上静静地做着课前准备,期待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同学们溢于言表的那份欣喜和欢迎真让我心头暖洋洋的。
师:同学们,老师出差一星期,你们想念我吗?
生:(齐声)想!
师:今天见到老师,你们可有问题要问?
生:有!我们有很多问题想问您。
师:那好,老师今天就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接受各位小记者的提问。大家可要畅所欲言!
生:老师,这么长时间你去哪儿了?
生:你去那儿干什么?
生:那儿的学生是否跟我们一样聪明?
(对以上三个问题老师逐个回答,但较简单。)
生:(显然还不满足。)老师,您能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绍兴这个地方吗?因为我从来没去过那儿。
师:好,绍兴是个历史文化名城,那儿人才辈出,名流荟萃……(简要介绍)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就是绍兴人。对于鲁迅,我想你们是有所了解的。
生:对,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三味书屋》写的就是鲁迅的故事。
生:鲁迅小时候曾在三味书屋读书。
生:鲁迅小时候读书很认真,曾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鞭策自己时时早,事事早。
师:作为大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一生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其中他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就是《孔乙己》。小说中的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但在参加科举考试……(具体讲述孔乙己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师:现在,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孔乙己》这篇小说却流传至今,成为经典著作,供我们后人学习。其中写到的吼乙己茴香豆已成为绍兴的一大特产,深受前去观光的中外游客的青睐。这回,奚老师特意买了一袋,作为我送给大家的一份礼物。
老师拿出茴香豆,分发给学生品尝。学生有的很小心地捡起一颗,端详一番,慢慢放进嘴里,轻轻地嚼着;有的则显得有些激动,抓起一把就塞进嘴里,撑得鼓鼓的嘴巴只能使劲地嚼动……过了一会儿,真香!真好吃!的赞叹之声便开始不绝于耳。)
师:谁来说一说你品尝到的茴香豆?
生:(分别从茴香豆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介绍,形象生动。)
师:课堂总结)今天的语文课就上到这儿,作业是完成一则日记,题目可以是《孔乙己茴香豆》,也可以是《奚老师回来了》,还可以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行吗?
生:(大声回答)行!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过后,他们在习作中写道:我以前从没上过这样的语文课,今天真高兴啊!今天,出差的昊老师终于回来了,她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有一种全新的感觉。这节语文课真令人难忘啊!对于孔乙己,我不太喜欢。但是孔乙己茴香豆,我却吃了还想吃。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绍兴玩玩,去鲁迅的故居看看。
评析
这确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生活的快乐。剖析这堂课,我们可以发现: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执教教师充分发挥了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
1.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被唤醒了。观摩会上名师们开放的教学风格激发了教师彻底改革课堂教学的热情,回校后师生之间那份美好而温暖的情感又让教师涌动起走出教科书进行真诚对话的欲望。教师觉得赶进度的事可以放一放,跟学生一起分享外出学习的感受显得更为需要、更有特别的意义。于是教师自己的一段经历便成了课程资源。当然,要是教师课程资源意识能够不依赖于这种特殊的心理情感状态而产生,而成为一种自觉的恒久的意识那就更好了。
2.教师对课程资源有筛选能力。外出学习,教师的感受是极丰富的。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取舍,选取绍兴历史文化名人——鲁迅、鲁迅的代表作《孔乙己》孔乙己这个人物、孔乙己茴香豆这些学生既感兴趣、易懂,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绍兴历史文化的经典内容娓娓道来,而对绍兴的历史文化总体情况只作简单的介绍。对于学生提出的老师,这么长时间你去哪儿了?你去那儿千什么?哪儿的学生是否跟我们一样聪明?则是一带而过。这样详略有致的内容安排是教师精心筛选的结果。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增进了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了解和热爱,师生情感十分融洽,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
3.教师对课程资源加工、整合富有艺术情趣。说鲁迅→听孔乙己→尝茴香豆,从说到听,由已知到未知,一线串珠,连接自然。通过尝,教师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巧妙加工后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倘香豆成了文化载体,使学生对文化的感受显得那么真切,对祖国文化的爱也显得那么实在。之后,老师又让学生以写来转化所输入的信息以达成内化,并产生创造。教师给学生的命题是可选择的,又是富有情趣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此融为一体了。学生对祖国文化名人、名作、乡土风情的了解过程,显得那么自然、生动、有趣,其记忆也必将深刻。
因此,这堂快乐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语文课,是教师将课程资源巧妙加工、整合进入实际课程的一种创造活动。
(殷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