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川
教材分析
《我的手》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生观察了生机勃勃的大树、多姿多彩的叶片,寻访了蜗牛、蝗虫等小动物后,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本课就是《我的身体》这一单元的第课。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很常见的事物,如人身体的器官则关注不够。他们上课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导到这些同空见惯的物体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是很有益的。
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安全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失敗的教训、成功的乐趣。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手的形状,了解手的结构,探究手的灵巧性。
2.能用文字、图画呈现观察结果和相互交流、评价。
3.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4.愿意关注生命现象,乐意探索自身的秘密。
教学流程
一、游戏引入。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投影)你们会做吗?邻近的两个人一起,大胆地做。
2.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
3.教师:你们刚才做游戏时用到了什么?手)我们用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情?
4.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我们的手能做那么多事,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的手。
二、探究问题。
1.探究手的结构。
(1)教师: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这双了不起的手。先看看它的形状,再捏一捏,看里面有什么?有几节?是怎样的?也可以看看、捏捏其他同学的手。然后把你看到的、捏到的和想到的画在白纸上。最后把它展示到黑板上来。
(2)学生活动:学生对手进行观察,并用手摸,探究手的结构。然后把手的结构画在纸上。
(3)教师:分组说出自己的手是怎样长的?教师引导学生说到五个手指是怎样长在手掌上的,手指上有多少个关节和骨头等这些问题上来。)
(4)学生活动:有选择地让学生分别到投影仪上讲自己画的手。
(5)教师:用我们的肉眼还不能看到手里面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看看手在X光下的形状并投影画的手。
2.探究手的灵活性。
(1)教师:汇报中知道我们的手有四个手指长在一边,另一个大拇指离得远一点;每个手指都由几节骨头组成。有的同学还想知道,如果五个手指都是长在一边的,有那么灵巧吗?如果每个手指都是由一根骨头组成的,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请各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来说明。组与组之间也可以交流。
(2)学生活动:探究用胶带粘住手指关节皮肤上的皱褶,握笔去写字。
(3)学生活动:探究用铅笔去
把手指靠直,然后去拿东西。
(4)学生活动:探究让大拇指靠
拢食指,不分开,去使用筷子和汤勺。
(5)学生活动:探究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贴拢不能分开,去拿东西。
(6)学生活动:探究其他一些与手的灵巧性相关的手的结构。
(7)讨论:手这么灵巧,还和
什么有关系?并设计实验来说明。
三、小结。
教师:今天同学们真能干,老师没有告诉你们答案,你们通过自己和小组里的伙伴协作就把问题解决了,这就是我们学习科学课的方法。
课后反思
本课采用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像、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在上《我的手》这课时,要求学生不但要用眼看,而且要用手摸一摸,最后把自己的手画下来。学生有的把手拓印了下来,有的还画出了手的骨骼……然后我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通过这一系列的看、摸、画等探究活动,学生不但知道了自己手的外形,而且还由表及里地知道了自己的手指是由多根骨头和关节组成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探究问题更集中、更深入、更加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有趣又丰富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手这个器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呼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探究课题,恰恰是一个不为小朋友所关注,但最适合研究的课题。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透明胶带、双面胶带、小刀等工具,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使用。在开展探究活动时,我没有给学生任何提示,只是要求大家在活动中相互协作,进行交流。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用透明胶带粘住了手指关节皮肤上的皱褶后,发现写字时不灵活了,由此认为手的灵巧性与手指关节的皱褶有关系;有的学生用铅笔把手指靠直了,不能弯曲了,由此认为手的灵巧性与手指上的很多关节有关系:有的学生用双面胶带把大拇指粘住,不让它活动,发现取拿东西不方便了,由此发现大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协调配合也与手的灵活性有关系;有的学生把除大拇指外的四个手指用双面胶并排粘起来,从而发现这四个手指能分开也与手的灵巧性有关系……在探究活动中,由于不受老师的约束,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充分发挥了想像力和创造力,通过探究活动找到了手为什么这么灵巧等答案,并且超出了教材预先设计的答案,丰富了教材的内容,为今后的教材修订提供了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