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至立
我们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在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动员和部署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开始启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这一切都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人才培养、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和挑战。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迎接挑战,是世界各国面对的共同问题。近年来,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是把课程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我国在世纪之交进行的这场新一轮课程改革,必将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坚持与时俱进,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这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这次课程改革一是要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要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要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六是要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总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从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和召开第三次全教会开始,我们就組织专家着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发了20个学科、上百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制定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课程改革的有关配套文件,新课程研制阶段的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了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新课程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8个国家实验区的中小学开始实验。实验区的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广大教师、校长、教研人员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贵任感,精心组织、创造性地实施实验工作。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许多新的可喜的变化,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形成:不少家长理解、关心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给课程改革以热情的支持。这不仅为实验推广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信心。
根据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部署,今年秋季我们将开始在省级实验区进行实验,全国大多数地市级都要有一个县区、市作为各省的省级实验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入新阶段。2002年省级实验区将覆盖500余个县区、市级单位,约占全国县、区总数的17%,新课程进入由点向面过渡的关键阶段。实验推广范围的逐步扩大,将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抓住重点,扎实做好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
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特别是不同地区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各地要把课程改革放在教育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抓住重点,精心组织,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确保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广大中小学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没有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新课程的实验推广工作就难以顺利、健康地进行。因此,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对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至关重要。省级实验区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工作主要依靠省级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组织,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施新课程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必须贯穿在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之中,并适度超前进行。新课程师资培训是一项周期长、要求高的全员培训任务,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正在进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新的重要内容,应该计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学分。校长培训计划也要把实施新课程的要求纳入培训的核心内容。
第二,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师资培训部门要认真组织好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和机构要主动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共同搞好培训工作,确保新课程有效、健康地实施,并以此为契机,把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要确定那些了解新课程要求,具备新课程培训资源和能力,态度积极的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和其他有条件的高校承担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
第三,要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安排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专项经费。新课程教师培训应以教育行政部门投入为主,不足部分可以采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方式解决,不应向教师个人收取培训费。
第四,要抓紧研究开发新课程师资培训的资源,包括文本资源和卫星电视、网络教育等远程教育资源。国家与地方联合开发,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开发建设适合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资源。教育部将有计划地组织开发一批培训资源,包括建立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网站、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实验区提供信息交流和指导服务。要积极探索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各地也可以开发补充性的培训资源,但要防止新课程培训资源的低水平、低层次重复开发,避免乱摊派和加重广大教师的经济负担等种种不良行为。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防止社会上的一些团体、私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用各种名义滥办各种培训班、研讨会,误导教师,骗取钱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发展教师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为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做出新贡献。从事培训的机构和师范院校必须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参与式等师生互动的培训方式,充分调动教师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培训机构、师范院校要和中小学结成密切的伙伴关系,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等不脱产的培训,要把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要注意发挥校长、骨干教师在培训中的作用。各级教研机构要组织协调好新课程教学研究和校本培训,按照边试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不断对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各级师范院校在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师职前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力求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师资。
2.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科学研究和业务指导。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研究并验证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修订课程标准提供依据和经验;要经过实验,探索并建立教材选用的有效机制,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要认真研究少年儿童学习过程,探索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符合少年儿童学习规律的多种教学形式;要研究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体系。
推进新课程既要有饱满热情,更要有科学态度。要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实验需要,开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课题要产生于课程改革实践,教育科研成果要为课程改革实践服务。要通过实验,鼓励教师、教研人员和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专家,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问题、评价等问题,发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寻找对策,协同攻关。在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中,要建立专家工作组,培养、建立、发展各地的专业骨干力量队伍。
各级教研部门要以推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为中心,在参与课程改革的实验中,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机构建立联系,与各级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密切配合,在改革的实践中,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和专业水平,形成本地区的专业支持力量,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为中小学推进课程改革服务。
3.加强教材管理,规范教材选用的程序和行为。
在新的教材编写管理体制下,经过教材编写工作者的努力,2001年秋季有18个学科的49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完成编写,并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进入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这些实验教材由于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加强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注重引导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受到38个实验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同时,对现行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体制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改革。改革后,教材价格明显降低。
为推进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省级实验区的教材管理工作要做到:
第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全部印发到各实验区,保证实验区的学校和教师了解今年进入实验区教材的品种。
第二,实验教材的选用要以县级为主,有条件的学校可自主选用。实验区要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通过民主的程序来决定实验区使用的教材。要注意防止在选用教材上的不正当竞争,防止腐败。
第三,省级和地市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实验区选用教材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规范教材选用过程中的行为和程序。特别要注意推广使用经济适用型教材。鉴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各省在各实验区选用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微调,使各套教材在本省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三、加强领导,确保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顺利实施。
做好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领导是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牢牢抓住基礎教育课程改革这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切实加强领导。要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建议请省、地、县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志或由教育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要统筹当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二是做好规划。领导小组要研究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新课程实验与推广规划,确定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总体方案,做好组织工作。
三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基础教育部门、师资工作部门、人事部门、教研室、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等有关部门和职能机构要共同参与,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合力,推动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展开。
四是提供必要的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安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经费,可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加大对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以及体育、艺术、劳动技术等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要加强实验区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五是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要探索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督导评估制度和考试评价制度。对新增加的课程或做了重大调整的课程,要通过实验对师资配置、教师职称评定、教师工作量等做出相应的规定。要建立鼓励参与课程改革的表彰奖励政策,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表彰奖励在课程改革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六是做好宣传、舆论工作。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涉及面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要向社会和家长宣传新课程的特点和意义,争取家长、社区以及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积极探索建立家长、社区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让家长参与实验教材选取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认真听取家长和社区对实验学校工作的意见,并积极利用和挖掘社区内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资源,使学校、家长和社区形成有利于课程实验的环境和氛围。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对学术问题宜主要以内部讨论方式进行。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还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随着实验区规模不断扩大,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希望大家开拓进取,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