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春天里怀念秋色,冥想林中的幽静,阳光从树枝间穿透而下,在满地金黄的落叶上再染上斑驳。最好还有小鸟的啁啾,动静之间,天籁一般漫过浮躁。
半年前的那一个秋日,纽约两座著名的建筑像两棵孤傲的树,在风中静立。两只背负地狱之火的老鹰,飞蛾扑火般冲向大树。树倒下了,我们看到无数片树叶,纷纷飘落,轻轻地、清晰地回归泥土。人类的记忆在那一瞬被定格。
如今又是春天。阿富汗妇女已经除去蒙头面纱,但巴米扬大佛早已不在,空留悬崖上的洞址,像非洲饥饿少年空洞的眼。美国人说,“9·11”事件死亡人数为3300人,其实不算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日子。1862年9月(也是9月!)17日,美国内战双方在安蒂特姆决战中,共有3650人阵亡,另有数千人受伤。140年前的“9·17”与半年前的“9·11”,固然不能相提并论,仅从数字的简单对比,也不能说明美国人的伤痛程度。路透社不久前发表了一幅照片:一群在“9·11”中失去丈夫的妇女,怀抱新生的婴儿,在阳光下露出灿烂的微笑。孩子们像一棵棵树苗,在春天里快乐生长。我们也因此有理由心存感动,并在春天里萌生新的希望。
但《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像一道乌云,罩在春天的上空。美国最新的“核打击目标”名单上,俄罗斯、中国赫然列在其中。原来,美国的伤口还在滴血,心里已酝酿了新的杀戮。小布什一个月前刚刚访问北京,站在清华的演讲台上,满脸的春风。他微笑的表情背后,竟然是如此一副居心,我们还有什么话说?
好在美国人中也不乏理智者。哈佛大学法学院博士史托尔·西敏顿就是其中一个。博士的家庭背景很显赫:曾外祖父曾任两届国务卿,父亲是参议员、空军部长,弟弟是前众议员。“9·11”之后,老人来到中国,面对今日神州,他很有感触地给他的孙子们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根据你们的祖母和我最近到中国旅行的经历,我们认为中国有可能在你们有生之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就是说,不管你们是否喜欢,都要学会和中国人打交道……请把这封信当成深爱你们的祖父,对‘9·11悲剧以后,更艰难的世局的一种探索。”
或许,我们都需要在夜阑人静时,触摸心的深处,看看能否把握,我们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史托尔·西敏顿博士肯定这么做了,他说,“我认为容忍多样化是美国21世纪生存的关键。”美国是棵大树,中国也是棵大树。独木不成林,两三棵树同样不成林,而世界需要的正是森林的繁茂,每一棵树都能有尊严地生长,栉风沐雨,生生不息。
站在清华演讲台上的小布什,其实只需一回头,就能见到身后墙上镌刻着的八个大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每一个字都闪耀着中华先贤的智慧。心存这种智慧的民族,是任何核力量都摧不垮的。如同江河行地,岁月更迭。青山遮不住,春去,春又回。G
《海外星云》(200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