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疗效虽好价太高

2002-04-29 00:44:03关颖凡
大众健康 2002年5期
关键词:陈医生毛细胞耳蜗

本刊记者 关颖凡

陈雪清简介:199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从事听力学专业工作多年。曾多次赴国外进修人工耳蜗及与听力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为首批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联合培养的听力学专业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助听器选取配、人工耳蜗植入及听力语言康复,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无意中在电脑的检索栏敲入了"人工耳蜗"四个字,随后蹦出来一连串的文章让我目瞪口呆,原来我竟触及到了一个如此热门的话题。而一一浏览这些文章后,除了巨大的好奇,我还明显感觉到了成千上万的听觉障碍患者对这一新技术的热切期盼。于是在简单、迅速的联系之后,在北京同仁医院中国规模最大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我采访了在此工作的陈雪清医生。

记者:从字面上理解,人工耳蜗是不是就是一种能够替代耳蜗的仪器?

陈医生:准确的讲应该是替代耳蜗内的受损伤的毛细胞。毛细胞是位于内耳耳蜗中的一种很特殊的细胞。它的功能主要是将外耳收集到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传导到听神经,继而我们的大脑才能根据听神经传来的冲动分辨声音。当毛细胞发生损害后,声音的传导过程就会中断,于是就产生了听力障碍。

记者:所有的听力障碍患者都是毛细胞损伤造成的吗?或者说是不是所有的听力障碍患者都可以通过人工耳蜗植入重回有声世界呢?

陈医生:不是。听力障碍分为三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主要是外耳、中耳发生病变引起的。第二种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它又可分为感音性和神经性两类。第三种是混合性的。只有第二种中的感音性耳聋是由毛细胞损伤引起的,也就是说人工耳蜗植入只适用于这类患者。当然对于一部分混合性耳聋患者,也可以先通过一期手术治愈外、中耳病变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二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目前此项技术使用于听力损伤超过90分贝的极重度耳聋患者。

记者:您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影响疗效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

陈医生:耳蜗植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很关键的。

记者:能具体讲讲吗?

陈医生:当一个患者来到医院要求做人工耳蜗植入时,首先我们要对他进行术前评估。包括病因检查,看看患者是不是感音性耳聋;听力测试,看看听力损伤是否达到了90分贝以上,如果还未达到,我们就建议患者使用其它助听装置矫正;影像学检查,直观地了解耳蜗的结构和发育情况;语言能力的测试以及身体状况的其它一些检查等。当术前评估确认患者适合做人工耳蜗植入后,我们就要求患者提前3个月作术前康复训练,即双耳配带大功率的助听器,这样可以培养患者对声音的敏感性,有助于术后的康复和调试。对于比较小的患者,术前康复还可以帮助他们逐渐接受和适应助听装置以及培养聆听习惯。然后是接受手术,手术之后还有很关键的术后调试和训练。术后调试是从术后一个月开始,由专业人士通过电脑调试,从每周一次到每两周至一个月调试一次,直至调试到最佳状态。此外,患者还要每半年到一年复诊调试一次,以便调整人工耳蜗系统中使用的程序。术后的康复训练与普通的教幼儿会话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也应由专业人士通过特殊的方法进行。一般情况下,语前聋的小患者需要3年左右的训练,语后聋患者约需0.5~1年。

记者:那么通过这样复杂严谨的治疗,每个患者都能够达到很好的疗效吗?

陈医生:同仁医院目前接受手术的患者已接近200人。我们共跟踪调查了26位接受手术两年以上的患者。到术后两年时,其中有25人能够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另一人需要语言和部分手语配合。另外,大部分3岁以前接受手术的语前聋小患者,经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后都能进入普通学校与正常孩子一起上学。所以说,人工耳蜗的治疗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当然具体到每个患者还有他们的个体差异,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接受手术的时间以及术后训练等情况并不完全相同。

记者:接受手术的时间是越早越好吗?

陈医生:没错,语前聋患者3岁以前进行手术效果最好,对于语后聋患者如果无法通过手术及药物治疗则最好在发生听力障碍后尽早进行手术,总之我们强调患者尽早接受手术。这一点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许多患者尤其是语前聋的婴幼儿患者常常因为家长的疏忽,错过了0~3岁语言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接受治疗。比如,有些父母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相信所谓"贵人语迟"之类的说法,根本就没能在早期发现婴儿耳聋,结果造成聋儿在3岁以后才被确诊。也有些家庭由于一时没有足够的钱为孩子进行治疗,于是就一拖再拖,直到钱攒够了才来治疗,但那时孩子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记者:看来,我国通过这种手术治疗听力障碍的情况好像并不乐观。

陈医生:的确,在我国,耳聋的患病人数居五大残疾之首,大约有2400万,其中约300万是听力损失大于90分贝的极重度患者,他们中有很多是感音性耳聋,是适合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而到目前为止,只有600多位患者接受了这种手术。但最主要原因还不是手术时机的耽误,而是大多数家庭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现在使用的电子耳蜗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价格在14~17万之间不等,再加上手术和术前、术后康复训练的费用,每一个患者都要花费大约20万人民币,这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很难承受的。

记者:怪不得"人工耳蜗"是个热门话题,大概除了因为它是最新的治疗技术以外,还因为它昂贵的身价吧?难道就没有其他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吗?

陈医生:目前从事此项工作的医疗单位及患者大多认为如果治疗费用能够由国家、慈善机构和患者家庭共同分担,情况就会好得多。目前符合条件的患者也可在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分行贷款,"用明天的钱看今天的病"。另外,如果我国能够尽快研制出好的国产人工耳蜗也会大大降低治疗费用。那样,人工耳蜗才能真正造福广大患者!

猜你喜欢
陈医生毛细胞耳蜗
陈医生先生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幕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及误诊分析
让永久性耳聋患者有望恢复听力的蛋白质
看我
鸟纲类生物鸡用于耳蜗毛细胞再生领域研究进展
如何认识耳蜗内、外毛细胞之间的关系
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的效果评估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豚鼠耳蜗Hensen细胞脂滴的性质与分布
基于Gammachirp耳蜗能量谱特征提取的音频指纹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