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应提高
看了本刊今年第14期刊登的陈鲁直同志的文章《联合国的语文杂谈》一文,深有感触。
联合国共有189个会员国,何种语言能成为联合国的正式语言,我想,一方面是由该语言的使用人数、范围及影响决定的;另一方面就是由该语言国家的国际地位决定的,反映了该语言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在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之前,中文还不是联合国的工作语文,会上没有中文的同声传译。虽然中文在联合国成立时就被规定为联合国的正式语文,但国民党代表却长期用英文发言,这显然是有损国格的。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以后,197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3189、3190号决议,使中文成为工作语文,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但我们对于这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似乎重视不够。在中文成为联合国的工作语文之后,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别表示,为节省开支,除绝对必要者外,工作量一时可不做大的增加,大会的摘要记录暂不发中文,也不分发给大会各附设委员会。《联合国纪事》1984年增加了中文版,而除了中、俄文为季刊外,其他语种一年出10期左右不等,而在1995年的联合国的精减中,《联合国纪事》中文版也于出版12年后停刊。
正如作者所说:“联合国的用语不是小事,一些会员国特别是常任理事国,对此往往十分计较。法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以致背后人们常说,法国人是“语文沙文主义者”。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同期的另一篇文章《法兰西不能不伟大》(作者张锡昌),其中一段说,1986年,密特朗总统倡导召开法语国家首脑会议,以语言为纽带,增强法语国家的凝聚力,维护和扩展法国的传统势力和影响,加强法国的国际地位。希拉克总统在1997年法语国家首脑河内会议上的一番话,更是亮出了法国的底牌:“从现在起,法语国家作为一个政治集团,在国际舞台上应该以一种声音说话,以一个面貌出现。”由此可见语言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得到很大的提高。如果说,当初我们的做法是出于节约的考虑,那么为何现在还不补上这一缺憾呢?与此对应,德文不是联合国正式语文和工作语文,而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3355号决议,成立德文翻译处,将有些文件翻译成德文,费用由德国自出。看来,这仍然是一个观念和认识问题。在国际事务中,该做的要做,该争的就是要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我们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国渴望了解世界,而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却还没有《联合国纪事》的中文版,13亿中国人没有直接了解联合国情况的读物,这不是太遗憾了吗?这又难道仅仅是遗憾!
近来收到几封读者来信,他们都是参加本刊去年下半年“读者调查”活动的获奖者和去年第23期“2000年世界重大事件评选”活动三等奖获得者,反映未收到奖品——我们赠阅的2001年《世界知识》。事情是这样的:这两次活动评奖结束后已过了2001年杂志征订期,考虑到获奖者可能已经订阅了今年的杂志(我们也确实收到一些获奖者的反映),我们决定将原定赠阅2001年杂志改为赠阅2002年杂志。在今年第5期“读编往来”栏目中,我们已向“读者调查”获奖者说明了此情况;而对“重大事件评选”三等奖获奖者,我们已分别去信说明了情况。可能这几位来信的读者未注意到我们的说明或未收到我们的信函,在此我们再作一次重申。2002年杂志征订期又快到了,请这些获奖者记住,就不要再订明年的本刊了,我们会按期向你们寄出!——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