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许爱华 张新如
人民币纸币上除了汉字、少数民族文字、汉语拼音及第四套人民币主币上增加的盲文外,还有用以控制各种票券印制数量和防伪作用的冠字和号码。冠,取首之意,冠字也称“字头”,即印在票券号码前的符号,用以表示各种票券印制数量的批号。中国历史上各银行印制纸币时,所采用的冠字不尽相同。旧中国中央银行印制的关金券、金元券、东北九省流通券等,采用一个或两个英文字母(A、B、C、D等)作冠字;日本侵华时期的伪满洲中央银行、蒙疆银行等印制的伪币,采用一个或两个阿拉伯数字(1、2、3、4等)作冠字。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四套人民币纸币,前三套均使用两个或三个罗马数字(Ⅰ、Ⅱ、Ⅲ、Ⅳ等)作冠字,第四套人民币改成两个汉语拼音字母作冠字。号码也是表示票券印制数量的编号,是每一冠字批号中的具体编号,一般采用阿拉伯数字排列号码,一票一号,在同一冠字批号中的号码一般不会出现重复。从钞票的号码位数上可以看出该组冠字所印票券的多寡,即位数越多,印制数量越大,反之印制数量越少。从各套人民币票券看,人民币号码有六位、七位和八位之别。下面分别就四套人民币的冠号特点进行一些比较研究。
一、第一套人民币的冠号特征
第一套人民币由于诞生于战争年代,印刷分散,印制技术差别较大,票券质量也参差不齐;票种多,版面杂,设计构思也不统一。因此,表现在冠号上也不一致,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 冠字号码均在票券正面,且冠字号码分离,平行分列在票券的左右上方,其中冠字括在角括弧内。但60种票券冠字和号码排列顺序不同;其中57个票券冠字在左,号码在右;2个票券(1000元的耕地和1000元的推车耕地)号码在左,冠字在右,这两个票券均由东北银行印制;惟有1种票券(1元的工农)只有冠字而无号码,两组相同的冠字平行分列在票券左右上方。
2. 冠字号码的颜色有红蓝之分。60个票券中有58个票券的冠字和号码为红色,只有2个票(100元的工厂和100元的轮船)冠字和号码为蓝色,且这两个票券的票面颜色均为红色。
3. 冠字均为三位罗马数字,但号码却有6位、7位和8位之别;即便是同一票券也有号码位数不同的。例如50元的列车、1000元的耕地分别有6位和7位号码之分;50元的工农、100元的轮船分别有6位和8位号码之别。
4. 号码字体有差别。各票券之间号码字体有差异,即便是同一票券,号码字体也有差别,例如10元的锯木犁田、100元的北海桥(黄黑色)、200元的佛香阁、500元的正阳门、1000元的耕地等票券,均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号码字体。
二、第二套人民币的冠号特征
第二套人民币全套设计完整统一,民族风格突出,无论从票券主景选题上,还是在颜色搭配、票幅尺寸分档以及防伪措施等都较统一、合理。因此,表现在冠号上也较统一、协调。
第二套人民币打破了第一套人民币冠号分离的格局,冠字和号码相连,各种票券冠字和号码位数全部相同,均为3罗马冠字、7位号码,冠号颜色亦均为红色。但分、角、元券冠字和号码位置分布不同:分类为一组冠号在票券右上方;角券也为一组冠号在票券左上方;元券却是两组相同冠号,平行分列在票券下边两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981年7月15日,为缓解硬分币紧缺的矛盾,稳定金融秩序,重新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中1953年版1分、2分、5分纸币,但这次发行保留了冠字,取消了号码,现在收藏界称其为“无号纸分币”。无号纸分币的冠字如果细细研究很有特点:(1)冠字位数有三字冠和二字冠之分,三字冠先发行。1分券既有三字冠又有二字冠,2分券和5分券只有三字冠。(2)冠字字体有大小之别。1分券有小三字冠、大三字冠和大二字冠三种;2分券和5分券只有小三字冠和大三字冠两种,小三字冠先发行。(3)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独特的排列规律。无号纸分币的冠字意义是:相同的罗马数字并列,表示相加,例如Ⅰ=1、Ⅱ=2、Ⅲ=3、ⅩⅩ=20;不同的罗马数字并列,前边的小于后边的,表示后边的减去前边的,即大的减去小的,例如Ⅳ=4、Ⅸ=9;不同的罗马数字并列,后边的小于前边的,表示两数相加,即大数加上小数,例如:Ⅵ=6、Ⅷ=8、Ⅺ=11。据有人研究统计,无号纸分币的冠字已发现518种,其中1分券328种(三字冠234种,二字冠94种),2分券129种,5分券61种。根据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百余名收藏者收集的情况推测,无号纸分币应该突破518种,但不可能超过524种。
三、第三套人民币的冠号特征
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发行枣红色1角券开始,到1974年1月5日发行最后一枚5角券止,前后经历12个年头,如果按其实际流通时间计算竟达30多年,是发行持续时间和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由于该套人民币流通时间跨度长,发行量大,印制次数多,因此,其冠号也千变万化,表现在:
1. 冠号位置不统一。有的印在正面,有的印在背面;印在正面的位置也不统一,有的印在左下方,有的印在左中部,有的印在右中部,还有的印在右下方,没有固定的格局和规律。
2. 同一票券冠号颜色不统一。如1角券冠号有红蓝两种颜色,红色冠号为先发行。
3. 同一票券的冠号位数不统一。有三字冠七位号码的,也有二字冠八位号码的,前者发行在先。
第三套人民币冠号特点见下表:
四、第四套人民币的冠号特征
第四套人民币的冠字较前三套人民币有一个明显的改变,即前三套人民币均以罗马数字作冠字,而第四套人民币改为汉语拼音字母作冠字,而且不论大小面额票券都是两个冠字八位号码,冠号位置也有一定规律:1、2、5角券在票券正面左侧;1、2、5、10元券在票券正面右下侧;50、100元券在票券正面右中下部。冠号颜色也有红蓝两种;1、5、50元三种票券因票面颜色较浅选用蓝色冠号,其他票券颜色较深以红色冠号相衬。
那么,为什么第四套人民币一改前三套惯例,而取汉语拼音字母作冠字呢?集藏纸币的人都知道,从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政权发行的货币,包括“苏币”、“抗币”、地方币,多采用英文字母作冠字。第四套人民币的冠字之所以不采用罗马数字,而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是因为我国的汉语拼音字母很接近英文字母,而现行印制设备各种标志、号码均为英文字母,这样在生产过程中操作比较规范,因此,改用汉语拼音字母作冠字是印制工艺的需要,也是出于与国际接轨的考虑。
责编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