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金石之妙 创画域先风

2001-06-14 05:12香港:郭祖怡
收藏 2001年1期
关键词:掌纹作画老先生

香港:郭祖怡

笔者有幸于1998年从驰誉国际的香港钟表艺术大师、古董钟表收藏鉴定家矫大羽先生那里,看到其父矫毅老先生精心绘制的掌画《墨虎图》尺页12幅,玩味再三,爱不释手。

观此画作,12只墨虎形态各异,无一雷同,或简约,或夸张,以神写形,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天成。矫老先生以手掌作画,掌纹清晰可辨,纤毫毕露,画幅如古碑拓片,墨韵从掌中流泻,奇趣横生,令人颇有高古苍润、气格浑雄之感。这就是矫老先生积70多年书画、篆刻经验,于近数年开创的一种身心两传的“掌画”新画种,使几千年华夏书画艺术宝库又得以丰富。

“掌画”,顾名思义,以“掌”作画,若非笔者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似乎自古至今,尚无前人能之。矫毅老先生八十有三,早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自幼即喜书画和民间艺术,20多岁时,曾随著名书画家周梅谷、吕凤子学艺,基本功十分扎实,这令他后来以指作画得心应手。

掌画源自指画,指画据古籍所载,应自唐代苏州著名画家张始,历代多有传承,至雍正、乾隆时期,名家高其佩大力提倡指画,使之煊赫于中国画坛。此后二三百年间,海内外以指作书作画者众,但多不见指纹,其书作、画作与用笔为之并无大异,令人有“何必多此一举”之虞。

以手指作画,必须体现出不用毛笔的妙趣,表现毛笔所无法表现之效果,充分传递出指画独有的韵味、异趣、个性,这样,弃笔用指作书作画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但遗憾的是,目下我们所见到的许多所谓指书、指画,包括流传下来的现代、当代人之作品,却难看到“笔弗能及”的特点,令人不免要问:难道20世纪90年代的指书指画,真的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边缘?

20世纪我国卓有成就的画家,在承继数千年中国优秀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推陈出新。吴湖帆创没骨荷花法,贺天健创秃笔法,张大千创泼彩法,黄宾虹创积墨法,谢稚柳创落墨法,陆俨少创云水法,傅抱石创抱石皴,香港赵世光创墨彩浑融法,等等,令这一世纪的中国画坛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崭新局面。

擅作指画的矫毅先生,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大胆开创“掌画”这一新画种。笔者纵观矫毅先生一大批以掌绘制的鼠、虎等画作后,深悟其掌画的三大妙处,即“特、趣、韵”。

拜访矫毅老先生,请教其掌画奥秘。但见他耳聪目明,身子硬朗,精神抖擞,犹如五六十岁的壮年人。笔者与之一见如故,剪烛西窗,地北天南侃侃而谈,不知东方拂晓。他认为,指、掌、背、臂,都有人体上最美丽的肤纹,利用它来作画,可以创作出有异于毛笔的独特效果。他说,掌画的用纸,虽然也是宣纸,但必须把它处理成半化状态,太干了,没有韵味,太湿了,模糊不清。他的掌画,强调一定要显现指纹、掌纹、手背纹、腕纹、臂纹等,以指纹、掌纹为主,必须做到纹路清晰可见,达到“笔弗能及”的效果。当然,为了表现所绘的物象,仍需借鉴传统国画中的渲染、点苔等笔法,但仍以手指、手掌各个部位为之。他的掌画,奇“特”之妙,亦在于此,更是他与其他指书指画家所不同之处。

古人作画,以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矫毅先生作掌画,也正是将他在数十年积累的“墨法妙于用水”(见现代黄宾虹《画语录》)及“七墨”法(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灵活运用,以指掌代笔,并以这些技法来处理指纹、掌纹的钤印,令画面趣味盎然。

矫毅先生称,掌面较指面为大,肤纹也更加完美、多姿。作指画、掌画必须对自己10只手指、两只手掌的纹路十分了解,随心所欲加以组合、灵活应用,就可以让画面千变万化。

为了追求掌画异“趣”横生、“趣”味盎然的艺术效果,矫毅创造了以指以掌进行“拖”、“擦”、“撇”、“捺”、“按”、“钩”、“剔”等一系列方法,大大丰富了指画、掌画的技艺,使之成为与毛笔画异工具,异技法、异情趣、异品种的独有艺术。

画作精品贵有韵致。明代王登《百谷论画山水》谓:“画法贵得韵致而境界因之。”矫毅先生作画,无论是以笔、以指或以掌,皆十分注重作品的“韵”。“韵”何以来,除了前面提到的通过对宣纸特殊处理来追求外,矫毅大师还特别强调“心身两传”。

掌画表达画家的思想、意象,用“心”去构思,去处理画面上的疏密,层次、远近、黑白等等,但运指、运掌则全靠身体来传递,因此必须综合手臂、手腕、手掌、手背、手指、指甲等多个部位的运用,做到心身两传,这样才能做到度物象而取其神,写心传神,神游象外而意到环中,作品自然富于“韵”味。

矫毅先生擅金石,潜心研究篆刻60多年,14岁起即摹秦汉印、封泥、古陶,吉金、砖刻、画像等,大半个世纪以来治12生肖印精品计千余方,为海内外印坛之冠。并独创出一套“刮”、“磨”、“擦”、“敲”、“浮切”、“圆切”的仿古技巧。正因为矫毅先生深谙金石之神韵,作起掌画来,着眼于点、线、面美感的提升,将每幅作品视为水墨拓片,锐意追求古代金石的效果,达至“人工与自然之间”,“有意与无意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的高古神奇的境界,充分体现我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矫毅先生语重心长地说,要让掌画从肤浅走向深邃,画家必须努力从作品的内涵中去提高,把文学(诗词歌赋)、哲学(包括美学、逻辑学)、史学、心理学诸门类的修养融入其中,内容深化了,技艺提高了,变化在心,造化在手,运思神会,作品的“韵”味遂至。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成,须在长期的探索和积累中日臻其妙。

(作者系美国东方文学与艺术学博士)

责编亚军

猜你喜欢
掌纹作画老先生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怀臧克家老先生(外七章)
折段麦秆来作画
绿洲里的老先生
墨水作画
100万只猫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基于混合滤波LBP和PCA的掌纹识别
指纹来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