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占堆 薛文献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喜马拉雅山脉和喀拉昆仑山脉犹如银色巨龙,静卧在亘古荒原上。
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全部坐落在这两大山系上。莽莽群山连绵不绝,皑皑雪峰高耸入云。
西藏自1960年10月1日成立了自己的登山队后,向一座座高峰发起冲击。40年来,一代又一代登山运动员克服重重困难,战冰雪,斗严寒,一次次突破世界登山纪录,一次次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雪山之巅,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先后有29人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228人次登上8000米以上高度,创造了3人登上10座高峰的中国登山界的最高记录、一个集体连续登上10座高峰的世界登山奇迹,为中国的登山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祖国和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荣誉。西藏登山队是中国登山界的自豪,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1月8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西藏登山队“高原英雄登山队”荣誉称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西藏登山队“勇攀高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授予西藏登山队“西藏青年五四红旗集体”称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突出嘉奖了西藏登山队几代运动员用生命和汗水铸成的“奋发进取、勇攀高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求实探索、祖国至上”的登山精神。
雪山之巅创大业
1960年5月25日凌晨5时,藏族登山运动员贡布和国家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侧登上地球之巅,国人振奋,举世皆惊。这不是一次纯粹的登山活动,它给正处在自然灾害和帝国主义夹击、封锁中的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鼓舞,在中国登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回想这历史的一幕,66岁的贡布老人感慨不已:“没有西藏百万农奴的翻身解放,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立,登山运动就不会取得这样大的成就。”
1959年通过平叛改革刚刚获得新生的西藏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年7月7日,中国登山队攀登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9名西藏登山队员登上顶峰。其中女队员潘多、西绕、齐米和查姆金等4人打破了法国运动员克·郭刚于
保持珠峰顶上99分钟纪录,登上9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中国登山第一人次仁多吉。
1955年创造的7465米的女子登高世界纪录。
1961年6月17日,国家男女混合登山队登上昆仑山脉海拔7595米的公格尔久别峰,西绕和潘多再创女子登高世界纪录。
1960年底,西藏登山队正式组建。长期生活在喜马拉雅高海拔山区的藏族人民,终于有了自己的专业登山队伍。从此,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藏族儿女常年奋战在雪山之巅,尽情书写崭新的人生篇章。
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向海拔8012米的世界最高“处女峰”希夏邦玛峰冲击,10人一举登顶成功,其中6人来自西藏登山队。当时,希峰是地球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中唯一一座人类尚未踏足的高峰,中国登山队以创造一次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为人类挑战8000米以上高峰的奋斗历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1975年5月27日,庞大的中国登山队再度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登顶的9名运动员均为西藏登山队员。这次登山创下多项世界纪录:一次从北坡登顶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西藏女队员潘多是仅在10天前日本女登山运动员田部井淳子从南侧登顶后第二个登上珠峰的女性,且创下女性从北坡登上珠峰的世界纪录;此次登顶在跨越海拔8700米的珠峰天险“第二台阶”时采用了我国制造的金属梯子,时至今日,它仍是各国登山健儿沿北坡东北山脊传统路线登顶成功的唯一途径;大本营对潘多在顶峰上进行了心电遥探,成功地获取了首张人类在地球之巅的心电图;队员们在顶峰上树立起一座金属觇标,使中国科学家首次准确地测量出珠峰的精确高度为8848.13米,至今为世界所公认。
20年间,年轻的西藏登山队员转战在巍峨的雪山群峰间,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拼搏,经受磨炼,积累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欧美登山探险家几代人才完成的业绩,显示出强劲的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西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西藏发展登山事业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登山队员的身体心理素质、攀登技术和登山装备等各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登山队日趋成熟。
1985年4月,西藏登山队首次单独组队向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发起挑战。这里海拔6500米至7000米的地段是雪崩区,西山脊有两个相连的冰坡,西面和正下方都是深达百余米的悬崖峭壁。1952年以来,许多外国登山队试图登上顶峰,都因通不过雪崩区和冰坡而抱憾离去。
西藏登山队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在不使用人工氧气的情况下,沿西北坡的冰雪地带和西山脊顽强地向上攀登。山坡上,时而狂风卷起漫天雪粉,好象要把他们吹向云雾世界;时而巨大的雪崩声象雷鸣天吼般轰来,令他们心惊魄动。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9名藏族队员勇敢地跨越数百米的雪崩区,奋勇前进,终于在5月1日下午5时50分登上顶峰,创造了我国运动员首次登上卓奥友峰的纪录。
1986年,仅有19名队员的西藏登山队在短短13天时间里,先后有28人次相继登上宁金抗沙峰和章子峰两座7200米以上高峰,创造了世界登山史的奇迹,在国内外登山界引起强烈反响。
1988年5月5日,西藏登山队员次仁多吉在中国日本尼泊尔联合登山队从南北两侧跨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中,率先从北侧登上顶峰,为等候南侧队员登顶,创下了在峰顶停留99分钟的世界记录。
成熟起来的西藏登山队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透过喜马拉雅山群峰,他们的目光瞄准更远更高的目标: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他们认为,从西藏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登山实力看,藏族登山队员理应对我国和世界登山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一项跨世纪的雄伟计划,是一项实施难度极大的攀登任务。1993年以前,世界上登上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只有意大利的梅斯纳尔和波兰的库克奇卡两位欧洲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的一支登山队集体完成这一壮举。
1992年4月16日,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正式成立,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10名国际级、国家级藏族运动健将有幸成为跨世纪重任的承担者:探险队队长桑珠,副队长旺加,攀登队长次仁多吉,队员加布、大齐米、达琼、边巴扎西、仁那、洛则和运动员兼摄影师阿克布。探险队计划在1993年至2005年期间争取部分队员登上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
1985年5月第十世班禅大师为中国登山队首次无氧登上8201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题词。
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是中国登山运动划时代的里程碑,是我国争取在本世纪末跨入世界体育强国行列的一个重要标志。
1993年3月15日,西藏登山探险队踏上新的征程,前往尼泊尔王国境内攀登海拔8091米的世界第十高峰安纳布尔纳峰和海拔8172米的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并先后于4月26日和5月30日分别登顶成功,首战告捷。尼泊尔王国登山界的权威人士夸赞道:“一支登山队在一次登山中连续登上两座8000米以上高峰,这是登山史上找不到的奇迹。”
在之后的5年时间里,西藏登山探险队又先后登上了希夏邦玛峰、卓奥友峰、迦舒布鲁姆Ⅱ峰、马纳斯鲁峰、南迦帕巴特峰、干城章嘉峰、洛子峰等7座高峰。
1999年5月27日,西藏探险队10名队员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在顶峰采集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他们创造了多项中国攀登珠峰的纪录:采自世界上离太阳最近、最圣洁的运动会圣火火种;10名队员在相差1小时内全员登顶成功;桂桑成为第一位两次登上珠峰的女性;仁那、吉吉成为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边巴扎西仅用4小时47分从8300米突击成功,是至今有记录的最快者;边巴扎西在没有帐篷等避寒设施的情况下在顶上停留了138分钟,打破了次仁多吉保持的99分的纪录;边巴扎西平了次仁多吉、仁那保持的登上10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纪录。
西藏登山队,经过40年爬冰卧雪艰苦卓绝的磨炼,已经成为一支国际知名的登山劲旅。
冰雪世界铸精魂
“要把五星红旗插遍世界高峰!”为了这个崇高的追求,西藏登山运动员在冰雪世界顽强拼搏40年,用生命和血汗实践报效祖国的诚挚诺言,铸成“奋发进取、勇攀高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求实探索、祖国至上”的登山精神。
40年来,西藏登山队员以超人的意志品质,奋不顾身地挑战大自然,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就是因为他们的心里,始终装的是中华民族和神圣而伟大的祖国。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西藏登山队到达登山大本营后所做的头一件事,总是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登顶前,队长总要将五星红旗交到突击队员手中,勉励他们为祖国而攀登。
每次登顶后,队员们顶着猛烈的风暴,首先要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之巅高高飘扬。在他们心中,自己是为祖国而攀登,祖国的利益和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1975年,国家登山队再度从北坡向珠峰发起挑战。女登山运动员桂桑虽未登顶,但她在8300米处的冰天雪地中,在一面鲜艳的党旗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和社会团体所不可能有的气魄,也是任何登山探险运动员所不可能有的精神动力。
1990年,年轻的仁那在珠峰顶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这一天对他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每当在攀登过程中遇到困难,他就会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要作出表率作用;身后有亿万人民在支持自己,一定要战胜困难,为国争光。
1990年,中国、美国和前苏联三国登山队联合攀登珠峰,西藏登山队员攀登速度之快,负重能力之强,一次行军距离之长,令其他两国队员瞠目结舌。他们惊叹:中国登山队员每人都长着两个心三个肺。而我们的队员则说:“我们是多长了一颗心,那就是为祖国,为人民争得荣誉的心。”
40年来,西藏登山运动员伤残者达百人之多,严重伤残者20多人。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无名英雄,为少数登顶队员创造条件,甘愿默默无闻地做出奉献,还有四名队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西藏登山运动的辉煌历史篇章就是由他们写就的。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没有登山队伍、登山成就和登山英雄的国家和民族,在某种程度上讲,对于其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是一种不小的缺憾。
在世界各类体育运动中,登山探险运动是在最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进行的最具挑战性的体育运动,也是唯一没有观众喝彩、没有沉甸甸、亮晶晶的金牌鼓励的现代体育运动。
缔结友爱与和平
在长期的登山过程中,西藏登山队利用与外国同行联合登山和出国登山的机会,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在国际联合登山中,西藏运动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勇挑重担,处处以大局为重,在雪线和蓝天之间缔结友爱的桥梁。
1990年中美苏三国和平登山队攀登珠峰。“大风口”是从北坡攀登珠峰的第二道险关,是北坳上方一段长达300米的强风地带,有时风力持续超过12级,联合登山队连续三次闯大风口都未能过关。最后,打通大风口的艰巨任务交给了藏族队员。
4月13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加布、大齐米和达琼就出发了。狂风肆虐,北坳上的积雪随风扬起,几乎完全遮住了天空。他们凭着自己的丰富经验沿难以立足的陡坡往上走,顽强地与暴风雪拼搏,终于在中午时分闯过了大风口,为国际友人顺利登顶创造了条件。
5月13日,三国运动员从海拔7028米的三号营地向7790米的四号营地挺进,中苏队员先后抵达目的地,安营扎寨。而美方队员到达四号营地时,天色已晚,风力增强,气温骤降,他们实在无力支起帐篷。就在他们危难之际,中苏队员伸出友谊之手,两名美国运动员分别被邀请进中苏运动员的帐篷。顿时,小小的高山帐篷里,充满了三国人民的友谊,热烈气氛使帐篷里也变得暖融融的。
在高海拔的雪山上,一旦遇到有别的登山队发生意外或遭遇困难,西藏登山队总是竭尽全力地予以帮助。1991年1月3日至4日,17名中日登山运动员在攀登云南与西藏边界上的梅里雪山时与大本营失去联系。1月11日,西藏登山队得悉消息后,立即派出6名主力队员,昼夜兼程赶往梅里雪山大本营参加救援行动,帮助寻找遇难队员的遗物。4月下旬,他们第二次进入梅里雪山,帮助查找中日队员遇难的准确地点和原因,并寻找遗体遗物。
神秘莫测的梅里雪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相交的地段,极易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任何方位飘来的一片云,都会在此变成大雪和浓雾。
4月29日,当他们到达海拔4300米处时,山上大雪沸沸扬扬,什么也看不清,只有不绝于耳的冰雪崩的声音。流雪夹杂着泥土和石块,在洁白的山腰上铺成一个暗黄色的大扇面,阴森可怕。一声崩裂的脆响后,接着就是闷雷般的流雪声。有时一次大雪崩能持续6分钟,雷霆万钧般的巨响震荡着整个山谷。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西藏的搜索运动员没有顾及自己随时都有可能遇险,只是想着已经遇难4个月的17名中日登山队员。他们继续向上搜索,直到4400米处。
藏族运动员在救援、搜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患难与共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受到了日本朋友的高度赞扬。日本京都大学的吉男先生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梅里雪山救援、搜索活动,我们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999年5月10日,正在攀登珠峰的西藏探险队在海拔7000米处发现严重冻伤的乌克兰登山运动员后,立即停止自己的运输工作,出动次仁多吉、开村等5名主力队员紧急救援,把两名伤员送到6500米的前进营地,受到各国登山队的称赞。
在登山的过程中,西藏登山队员以无比敬仰的心情走近每一座雪峰,以求实探索的精神和细致认真的态度,协助科研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为中国高山科学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9年至1964年,西藏登山队员与国家登山队一起配合科研部门考察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冰川和地貌,慕士塔格山区的冰川分布、类型、面积、储量估算、发育特点,勘测了新疆西部天山地区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地形。在攀登公格尔久别峰时,配合科学工作者对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的心血管机能、运动能力及高山冻伤防治等进行了研究;在攀登希夏邦玛峰时,对该地区的地质、古生物、地貌、现代冰川、高山生物、高山生理、高山气象等作了较全面的科学考察。
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西藏登山队和国家登山队先后三次配合科研部门考察了珠穆朗玛山区。第一次完成了珠峰东、北、西三面约7000平方公里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植物、动物等7个学科的考察。1960年,首次从北坡登顶的队员从峰顶采回了珍贵的岩石标本,科研人员通过标本测定铀-铝同位素年龄为414~515百万年,证明珠峰峰顶石灰岩的年代为奥陶纪。
第二次科学考察历时三年,西藏登山队员配合有关部门对珠峰山区及周围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质、地球物理、高山生物等13个学科的56个专业进行了科学考察。
第三次是1975年,登山队员配合有关部门对以珠峰为中心的约3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质测绘等4个学科作了科学考察。当9名登顶队员在珠峰峰顶竖起测量觇标时,守候在10个控制点的测绘工作者立即对珠峰觇标进行平面和高程交汇观测,经过严密计算,获得了珠峰高度的精确数值。
在之后的大部分登山活动中,西藏登山队都尽可能地配合科研部门完成一定量的高山科考任务。在高原科技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登山队员们的特殊贡献。
正是有了西藏登山队杰出的登山实践,使得西藏自1980年以来,对外开放了46座山峰,引得国内外登山探险者纷至沓来,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促进了山峰开放地区的交通、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各族群众的观念更新和开放意识的增强,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据不完全统计,西藏登山协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共计接待了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登山团队、近15000名登山人员,总收入近1.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西藏的登山事业,特别是为登山探险队攀登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10年来,西藏开放山峰所在地区的各级政府和各族群众从登山活动中共收益203.75万元,群众通过为我国登山队提供牦牛服务共计收益650.7万元,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